安寧道中即事
清代王文治創作七言絕句
《安寧道中即事》是清代詩人王文治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先寫昨夜細雨潤物,次寫翌晨塘水上漲,再寫傍晚春風吹拂,最後寫田野充滿花香。表現了江南農家田園的秀美景色以及詩人內心的愜意和欣喜。全詩形象靈動,流暢自然,清新雅緻。
安寧道中即事
夜來春雨潤垂楊,春水新生不滿塘。
日暮平原風過處,菜花香雜豆花香。
1、安寧:今雲南省安寧縣。
2、即事:就眼前景物(事物)吟詠成詩。
3、潤:滋潤。
4、垂楊:枝條低垂的楊樹。
5、日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經過昨夜春雨的滋潤,垂楊更加清脆,池塘里春水新漲了許多,但還沒有滿塘。
傍晚原野上風吹過的地方,菜花香夾雜著豆花香。
這是詩人於雲南臨安知府任內所作的一首詩,約作於乾隆三十年(1765)春。詩人在春日郊行中即景興感,看到春天郊野美麗的風光,身心受到滋潤和熏染,心情充滿愉悅,當即吟成此詩。
前兩句寫春雨過後塘邊景色。“夜來春雨潤垂楊,春水新生不滿塘。”由於夜雨的洗滌,柳條顯得格外嬌嫩,而池塘的貯水也略有增多,這裡的“潤”、“生”兩字都值得細細咀嚼。春雨初霽,楊柳不但色澤更鮮,而且柳葉也應有所滋長。所以“潤”字不但有潤色之義,也有滋潤之義。把柳條柳葉的質感都寫出來了,池塘一冬也應有水,但在枯水季節,這水也給人以萎縮冬眠的感覺。而在春雨之後,池塘水位增高,水色變綠,確乎給人以質變的感覺,又彷彿從一冬的沉睡中醒來,恢復了生機,獲得了“新生”。“不滿塘”三字,見得春雨時間不長,雨量也不很大。雖“不滿塘”,但畢竟使人感到塘水的增高,“正是一年春好處”。如果滿塘甚至溢水,須是夏日暴雨後的情景。
后兩句寫春的氣息。“日暮平原風過處,菜花香雜豆花香”。前二句所寫全屬視覺愉悅,這兩句則全是嗅覺的快感。春日郊原百花盛開,桃李飄香。而詩人偏偏只抉出“菜花香”和“豆花香”來寫,很有別趣。讀者不難想見,他是身在田野阡陌上,而莊稼地里菜花與豆花的開放,是成畦成片,有時是連綿數里,桃李花沒有這樣的氣派。他這時只嗅到菜花、豆花的清香,應是實感,拈來自好。一個“雜”字寫出辨味之細。而在此同時,詩人為農家將有一個好的收成而喜悅,不言而喻。此外,上句的“風過處”三字亦下得好,蓋莊稼的花粉和氣息是隨風傳送的,往往在風過的時候,香味最濃,最使人心醉。詩句雖然直接寫香,但“菜花”、“豆花”間接也能表現色。司春的女神來了,把黃的菜花、藍的豆花、還有許多不知名的草花散在路上、散在地上、散在農人的田裡,使人感到美不勝收。
這首詩描繪了沿途看到的南國雨後的美麗春光。詩歌前兩句寫視覺,后兩句寫觸覺、嗅覺,不僅寫出了春天雨後的色彩。而且寫出了春天雨後的氣味。時間由早到晚,延續一天;視野也由路邊,擴展到更遠的地方。全詩語言明快,意境清新,有靜有動,色味俱備,令人陶醉。
濟寧學院中文系教授姜葆夫《常用古詩》:這首詩以清新秀麗的風格,通過春雨、春水、春風,菜花、豆花等景物的描繪,抒寫了春天郊野美麗誘人的風光。后二句把傍晚鄉村田間,花香撲鼻,令人心愛的景象,和盤托出。
王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