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鴒

中國內地作家、編劇

王海鴒,1952年出生於山東,中國內地作家、編劇,總政話劇團編劇。

1985年,創作中篇小說《她們的路》。1988年,創作中篇小說《星期天的尋覓》。1992年,擔任愛情劇《愛你沒商量》的編劇,從而開啟了她的編劇生涯。1999年,擔任情感劇《牽手》的編劇。2002年,擔任家庭倫理劇《不嫁則已》的編劇。2004年,擔任家庭倫理劇《中國式離婚》的編劇。2006年,憑藉都市情感劇《新結婚時代》入圍第13屆上海電視節最佳編劇獎。2007年,擔任軍旅情感劇《大校的女兒》的編劇。2012年,擔任愛情劇《新戀愛時代》的編劇。2013年12月2日,王海鴒以1000萬的編劇稿酬收入登“第8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12位。2015年,擔任都市勵志劇《侯天明的夢》的編劇。

人物經歷


演藝經歷

王海鴒生活照
王海鴒生活照
1985年,創作中篇小說《她們的路》。1988年,創作中篇小說《星期天的尋覓》。1992年,與王朔共同創作愛情小說《愛你沒商量》;同年,與王朔、喬瑜共同擔任愛情劇《愛你沒商量》的編劇,從而開啟了她的編劇生涯。
1999年,創作愛情小說《牽手》;同年,擔任情感劇《牽手》的編劇,該劇由蔣雯麗、吳若甫、俞飛鴻聯合主演,講述了鍾銳和妻子夏曉雪如何面對和打敗家庭危機與工作上的困難等幾段痛苦的感情經歷,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檔電視劇的平均收視率為9.20。2000年,擔任劇情片《走過嚴冬》的編劇,該片由王薇執導,黃志忠、謝蘭、呂中聯袂主演。
2002年,擔任家庭倫理劇《不嫁則已》的編劇,該劇由奚美娟、王亞楠、劉藝聯合主演。2003年,出版愛情小說《不嫁則已》。2004年,創作愛情小說《中國式離婚》;同年,擔任家庭倫理劇《中國式離婚》的編劇,該劇由沈嚴執導,陳道明、蔣雯麗合作主演。
2006年,擔任都市情感劇《新結婚時代》的編劇,該劇由劉若英郭曉冬、梅婷共同主演,主要講述了兩種家庭背景、兩種文化觀念下發生的一場門不當戶不對”的錯位婚姻,她憑藉該劇入圍第13屆上海電視節最佳編劇獎。
2007年,創作自傳體小說《大校的女兒》;同年,擔任軍旅情感劇《大校的女兒》的編劇,該劇由張進戰執導,袁立、郭曉冬、李靜聯合主演,與《牽手》、《中國式離婚》被並稱“婚姻三部曲”。
2008年,擔任家庭勵志劇《成長》的編劇,該劇由蘇舟執導,徐帆、鄭衛莉合作主演。2009年,出版家庭小說《相伴》;同年,擔任家庭倫理劇《相伴》的編劇,該劇由張國立、羅長安共同執導,張國立、宋丹丹聯合主演,講述一對夫妻相濡以沫、相守一生的故事。
2010年,創作都市小說《新結婚時代》。2011年,創作愛情小說《懂得》;同年,出版自傳體小說《大校的女兒(新版)》。2012年,創作愛情小說《新戀愛時代》;同年,擔任愛情劇《新戀愛時代》的編劇,該劇由張曉光執導,姚笛、任重、呂良偉擔綱主演,講述了年輕人剛剛踏入社會後所要面對的工作、愛情問題。
2014年,創作愛情婚姻小說《新守婚時代》,該小說講述了五位青年男女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生活。2015年,擔任都市勵志劇《侯天明的夢》的編劇,該劇由夢繼執導,白恩柴碧雲合作主演,講述了黔江農民侯天明在家鄉和北京職場打拚的故事。

個人作品


小說作品

時間名稱備註
1985年《她們的路》崑崙出版社
1988年《星期天的尋覓》雜誌社
1992年《愛你沒商量》華藝出版社
1999年《牽手》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3年《不嫁則已》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4年《中國式離婚》作家出版社
2007年《大校的女兒》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9年《相伴》作家出版社
2010年《成長》作家出版社
2010年《新結婚時代》作家出版社
2011年《大校的女兒》作家出版社
2011年《中國式離婚》作家出版社
2011年《牽手》作家出版社
2011年《懂得》中信出版社
2012年《成長》作家出版社
2012年《新戀愛時代》作家出版社
2014年《新守婚時代》東方出版社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1992年《愛你沒商量》電視劇
1999年《牽手》電視劇
2000年《走過嚴冬》電影
2004年《中國式離婚》電視劇
2006年《大校的女兒》電視劇
2006年《新結婚時代》電視劇
2008年《成長》電視劇
2009年《相伴》電視劇
2013年《新戀愛時代》電視劇
2015年《侯天明的夢》電視劇
2020年《人世間》電視劇

獲得榮譽


編劇獎項
▪2007-05 第13屆 上海電視節最佳編劇獎 《新結婚時代》 (提名)

人物評價


王海鴒
王海鴒
今晚報:在《牽手》、《中國式離婚》、《新結婚時代》這些作品中,王海鴒真實而又殘酷地把婚姻中的種種生存狀態揭開來,描摹之深切,以至於得到“中國婚戀小說第一人”的稱呼。從《中國式離婚》到《大校的女兒》,再到《新結婚時代》,王海鴒只在情感題材的領域裡耕耘。女性視角與作家的身份,賦予王海鴒良好的洞察力與表現力,而客觀公正的態度,則為其作品的出色增加了另外的砝碼。她幾乎每一部作品,都要親身去體驗生活、實地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