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王朔的結果 展開

王朔

作家、編劇,代表作《頑主》

王朔,男,1958年8月23日出生於中國遼寧岫岩,滿族,曾用名王岩,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編劇,畢業於北京四十四中學。

1978年,開始創作和發表文學作品,後進入影視業,電視劇《海馬歌舞廳》和《編輯部的故事》都獲成功。1988年,米家山執導的《頑主》、夏鋼執導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黃建新執導的《輪迴》以及葉大鷹執導的《大喘氣》這四部電影均由他的作品改編,他達到了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高峰。這一年,被中國影視界稱為“王朔電影年”。《頑主》使葛優成名,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的提名。1990年,參演電視連續劇《渴望》,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收視率的最高紀錄,該劇獲得第六屆“飛天獎”、第九屆“金鷹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無知者無畏》《致女兒書》《我的千歲寒》《王朔文集》等。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58-08-23

出生

1958年8月23日出生於中國遼寧岫岩。

1978

發表首部小說

1978年海軍整編改到一個部隊倉庫當衛生員,在倉庫工作時寫了他的第一篇小說《等待》——發表在《解放軍文藝》第11期上。

1984

獲《當代》文學新人獎

1984年,在《當代》第2期上發表了中篇小說《空中小姐》憑藉《空中小姐》獲得了《當代》文學新人獎。

獲《當代》文學新人獎
1987

與沈旭佳情感生活

1987年初王朔與沈旭佳結婚。1988年兩人的女兒王咪出生。1994年兩人選擇離婚。

1988

多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

1988年米家山執導的《頑主》、夏鋼執導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黃建新執導的《輪迴》以及葉大鷹執導的《大喘氣》這四部電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編,達到了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高峰。這一年被中國影視界稱為“王朔電影年”。

1990

策劃《渴望》創收視率記錄

1990年由王朔和鄭曉龍策劃、李曉明編劇、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收視率的最高紀錄,被稱為中國電視劇史上歷史性的里程碑,它創下的轟動效應成為一個時代的神話。

策劃《渴望》創收視率記錄
1991

策劃和編劇的《編輯部的故事》造成轟動

1991年由王朔作為主要策劃與編劇、金炎和趙寶剛導演的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上映,亦造成轟動,這部電視劇後來被全國觀眾視作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

策劃和編劇的《編輯部的故事》造成轟動
1992

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

1992年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國熱銷。應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對這套書實行版稅付酬制,這是中國大陸文革后第一次實行版稅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觀上為很多作家爭得了正當權益。

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王朔早期照
王朔早期照
195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遼寧岫岩。幼時所住的是一個軍區大院兒,孩子們每天所做的不過是分伙打仗一類的事情,但那個自由的時期給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後的中篇小說《動物兇猛》(曾改編為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寫的就是那時的感受。
1965年就讀於北京翠微小學。
1971年就讀於北京東倉門小學。
1972年就讀於北京164中學,期間他和北京的語言發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對北京文化幾乎沒什麼認識。
1975年借讀於太原5中
1976年懷著"匹夫有責"的信念參與了"四五"事件,由於他人誣陷,被關押了三個月。同年夏天他從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學畢業(但事實上在高中時並沒怎麼上過課)。

服役經歷

王朔參加活動照片
王朔參加活動照片
1977年參加解放軍海軍,年底在山東即墨新兵訓練,兵種為操舵兵。在部隊中是一個普通的"操舵兵"、衛生員甚至幫廚。新兵訓練三個月後,因偶然的機會,王朔被送到青島,入部隊醫院學習衛生員技術,學習半年後,作為衛生員上一條海軍消磁船工作。
1978年海軍整編改到一個部隊倉庫當衛生員,在倉庫工作時寫了他的第一篇小說《等待》——發表在《解放軍文藝》第11期上。
1980年他在解放軍文藝社工作了幾個月,之後從部隊退伍回京,進入北京醫藥公司藥品批發商店任業務員。

商業經歷

王朔相冊
王朔相冊
1983年從醫藥公司辭職,嘗試經商,但並不太成功。
1983年辭職靠寫作為生。
此後又寫過幾篇部隊題材的作品,但反響均不大。其間他曾經試圖經商,不但沒賺到什麼錢,倒是體驗了許多被騙的心情。這一段致力賺錢的經歷,後來被記錄在《橡皮人》(曾被改編為電影《大喘氣》)等作品中。經商不成,無所事事之中他又開始進行創作。

寫作經歷

王朔《我的千歲寒》
王朔《我的千歲寒》
1978年文革結束后,恢復高考,為了報考文科,開始練習寫作文。期間將自己的處女作《等待》投往《解放軍文藝》,這篇短篇小說被雜誌選中,並發表於11期中。
1984年初處女作中篇小說《空中小姐》發表在《當代》,小說描寫了在普通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
1985年他與沈旭佳戀愛中,兩人合寫反映他們感情生活的《浮出海面》,發表在《當代》雜誌第六期上。
1986年開始陸續發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年到1992年寫了《一點正經沒有》《玩的就是心跳》《千萬別把我當人》《永失我愛》《我是你爸爸》《動物兇猛》《許爺》《過把癮就死》等中長篇小說。
1992年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開創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國熱銷。應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對這套書實行版稅付酬制,這是中國大陸文革后第一次實行版稅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觀上為很多作家爭得了正當權益,蕭乾曾說:“王朔給中國作家鬆綁了。”
1997年1月赴美。
1997年7月回國從事自由寫作。
1999年在韓少功主編的《天涯》雜誌發表文章評析當時的大眾文化與港台文化,對港台文學、電影和流行音樂做出評價,稱:“李昂,比她稍遜的白先勇,他們是我讀過其作品並認為是小說的為數不多的台灣作家,也許還應該加上陳映真,只是我讀他的東西不多,無法論及。”
2007年出版以佛經為材料的小說《我的千歲寒》,收入了六篇文字,小說被倫敦書屋以每個字三美金的價錢購買,創下歷史上最高價365萬,是中國國內版稅的新高。
2008年《和我們的女兒談話》第一部發表於《收穫》第1期,並且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如今出版了第一部。

演藝經歷

王朔《看上去很美》書影
王朔《看上去很美》書影
1988年米家山執導的《頑主》、夏鋼執導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黃建新執導的《輪迴》以及葉大鷹執導的《大喘氣》這四部電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編,達到了他事業上的第一個高峰。這一年被中國影視界稱為“王朔電影年”。《頑主》使葛優成名,獲得了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的提名。
1990年由王朔和鄭曉龍策劃、李曉明編劇、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50集電視連續劇《渴望》,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收視率的最高紀錄,被稱為中國電視劇史上歷史性的里程碑,它創下的轟動效應成為一個時代的神話。由《渴望》而生的“《渴望》熱”及“好人一生平安”等的社會文化現象,是1990年全中國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片無法逾越的集體回憶。該劇亦獲得官方肯定,獲得第六屆“飛天獎”、第九屆“金鷹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
1991年由王朔作為主要策劃與編劇、金炎和趙寶剛導演的中國大陸第一部電視情景喜劇——《編輯部的故事》上映,亦造成轟動,這部電視劇後來被全國觀眾視作中國情景喜劇的開山鼻祖。無論從收視率,到社會文化影響力,甚至造星能力,迄今為止尚無同類風格的電視劇可以與之比肩。
1992年之後王朔的小說創作開始處於“癱瘓”狀態,與此相反,他的名字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1994年改編自王朔原著的8集電視劇連續劇《過把癮就死》,也成為當年夏天全國觀眾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但電視劇的風靡帶來的影響似乎比小說本身更大,王志文和江珊也由此而家喻戶曉。
1995年姜文把王朔小說《動物兇猛》改編成電影劇本,並作為導演拍成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一炮成名。該片的成功使姜文從青年演員蛻變為中國大陸最有天份與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之一。該片獲第5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沃爾皮杯最佳男演員獎(銀獅獎)。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 最佳劇本改編。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寧靜成為西班牙聖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得主。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評選“國際十大佳片第一名”。
2010年與馮小剛合作參與電影《非誠勿擾2》劇本的創作,這距離王朔和馮小剛聯手編劇的《一聲嘆息》已經過去了10年,《非2》首映馮小剛稱與王朔合作是深水炸彈,王朔典型的京式幽默在續集中的發揮,不僅台詞金句頻出,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節設置。
2013年與馮小剛合作參與電影《私人訂製》的編劇創作,這是繼《非誠勿擾》之後與馮小剛導演的又一次合作。
2016年擔任電影《記得少年那首歌1969》的藝術指導。
2020年10月28日擔任編劇的電影《不老奇事》發布定檔海報,宣布將於2021年1月22日上映。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王朔生活照
王朔生活照
母親薛來鳳是一名醫生,父親王天羽為軍委訓練總監部(后改編製為總參軍訓部)的軍官教員,雖非是書香門第,但家境小康,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這種出身對於他以後在作品輕車熟路地描寫北京市井生活有極大裨益)。

情感生活

王朔情感照
王朔情感照
1984年夏天認識了即將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的沈旭佳。
1987年年初與沈旭佳結婚,次年女兒在北京三零一醫院出生。

人物事件


王朔照片
王朔照片
在公開的文字或場合中,王朔對許多名人有言詞激烈的批評,包括齊白石、舒乙、金庸、張藝謀、李敖、于丹、小布希、陳水扁、吳征余秋雨等。
王朔在與孫甘露的對話中,批評了賈樟柯:“我覺得賈樟柯同志成熟得太快了,他的訪談已經超過了他的電影。他越堅定自己要什麼,越像一個八十年代的校園精英,無比正確但屬於強行跟人民站在一頭的。”
王朔生活照
王朔生活照
2007年3月王朔接受記者採訪,他自己承認他過去因為心理疾病而吸過毒。他在採訪中也坦白他自己嫖過娼。他並且覺得那些在性產業中掙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識分子要好,內心要乾淨得多、善良得多。”另外在鳳凰衛視的訪談節目中,他展示了他的美國綠卡。
王朔在中國擁有眾多讀者,1990年代他的小說被大量翻拍成為電視劇、電影,如電視劇《過把癮》改編自小說《過把癮就死》,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改編自小說《動物兇猛》,電影《看上去很美》改編自同名小說,電影《冤家父子》改編自《我是你爸爸》。還參與和主導了眾多有著廣泛影響力的著名影視作品的編劇和策劃,包括《北京人在紐約》《編輯部的故事》《海馬歌舞廳》《我愛我家》《頑主》《甲方乙方》、《一聲嘆息》《我愛你》《夢想照進現實》《非誠勿擾2:不省心》等。迄今已創作二十二個中篇小說、三個長篇小說,大約一百六十萬字,並創作了數十部電視劇。
關於王朔及其作品的爭議,自從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沒有間斷過,甚至被稱為“文壇惡評家”,在又有部分人稱其作品為“痞子文學”,另一方面也有人稱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對的傳統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對王朔在所謂正統文學批評領域所獲得的現象級地位表示讚揚:“他和他的夥伴們的‘玩文學’恰恰是對橫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學的一種反動。”“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語言鮮活上口,絕對地大白話,絕對地沒有洋八股黨八股與書生氣。”
韓少功在一次與王朔的交談中說:王朔小說的人物生動,但卻太單一,"男女老少都貧,一貧到底"。
90年代成為以飛揚跋扈的文字橫行文壇的痞子作家,一聲我是流氓我怕誰,直如當頭棒喝,劈手撕下所謂崇高的面紗,接下來幾乎全部的媒體都參與到這場轟轟烈烈的論戰中去,加上《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愛你沒商量》《過把癮》等等電視劇改編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隨著出書頻率降低,王朔開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贈我蒙汗藥》似乎顯得有些江郎才盡,真正重新引起媒體關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磚雜文集《無知者無畏》,裡面把金庸瓊瑤並列成“四大俗”,從而引起一場大規模的金王論戰,與以往不同,網路的參與使這場論戰迅速升級和白熱化,而無知者無畏,也跟當年“玩的就是心跳”“過把癮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樣,成為年度熱門話語。2007年王朔以50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6位。
語言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開篇《我的千歲寒》,文字簡潔,富有詩意,還被賦予了時態。最後一篇《唯物論史綱》談的是宇宙和物質,有些常識性錯誤。據出版人路金波介紹,《我的千歲寒》實際上是王朔五部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我的千歲寒》、北京話版《金剛經》《唯物論史綱》《宮裡的日子》以及劇本《夢想照進現實》的小說版。全書共13萬字左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王朔在為全書做的序《我是誰》中,自稱偏愛本來寫給張元的《我的千歲寒》,並強調“這部作品讓漢語有了時態”。《我的千歲寒》取材於《六祖壇經》,歷經三版,王朔稱,這部作品“全是文字的精華,要說美文這叫美文,這可是給高級知識分子看的”。
(有大學教授評價:該書與青年作家賈飛的《中國式青春》有些相似,神似而韻味在,同屬巔峰作品)《橡皮人》《頑主》等作品,名字開始被愈來愈多的人所熟悉,名聲漸漸從北京擴大到北方,進而遍及整個中國大陸。
“調侃”,成為王朔語言的最大特色。而調侃本身則是一種不硬也不軟的語言形式。這種語言形式與其說王朔是把它當成了工具,還不如說王朔把它當成了武器,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小時候所面臨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時時被侵犯。街頭的流氓,嚴肅的老師,專橫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無力回擊這種侵犯,但你也一定要採取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王朔選擇了調侃,這樣既能化解對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護自身尊嚴的功能。王朔成為人們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種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調皮搗蛋差不多的把戲,卻惹得大人們生氣了。

個人作品


文學作品

年份作品發表/出版
1978年《等待》《解放軍文藝》第11期
1982年《海鷗的故事》《解放軍文藝》第8期
1984年《空中小姐》《當代》第2期
1984年《長長的魚線》《膠東文學》第8期
1985年《浮出海面》《當代》第6期
1986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啄木鳥》第2期
1986年《橡皮人》《青年文學》第11、12期
1987年《枉然不供》《啄木鳥》第1期
1987年《人莫予毒》《啄木鳥》第4期
1987年《頑主》《收穫》第6期
1988年《痴人》《芒種》第4期
1988年《我是狼》《熱點文學》
1988年《人命危淺》《藍盾》
1988年《毒手》《警壇風雲》
1988年《各執一詞》《文學故事報》
1988年《空中小姐》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9年《一點正經沒有—頑主續篇》《中國作家》第4期
1989年《千萬別把我當人》《鐘山》第4、5、6期
1989年《永失我愛》《當代》第6期
1989年《玩的就是心跳》作家出版社
1989年談《我的小說》《人民文學》第3期
1990年《給我頂住》《花城》第6期
1990年《王朔諧趣小說選》作家出版社
1991年《我是你爸爸》《收穫》第3期
1991年《無人喝彩》《當代》第4期
1991年《誰比誰傻多少》《花城》第5期
1991年《動物兇猛》《收穫》第6期
1991年《修改後發表》《小說家》第4期
1992年《你不是一個俗人》發表於《收穫》第2期
1992年千萬別把我當人:王朔精彩對白欣賞(王朔、魏人合著)人民中國出版社
1992年《我是王朔》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2年《過把癮就死》《小說界》第4期
1992年《懵然無知》《都市文學》
1992年《劉慧芳》《鐘山》第4期
1992年《許爺》《上海文學》第4期
1995年《王朔文集》(1-4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王朔自選集》華藝出版社
1999年《看上去很美》華藝出版社
2002年《美人贈我蒙汗藥》《中華文學選刊》第7、8期
2002年《無知者無畏》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
2007年《我的千歲寒》作家出版社
2007年《致女兒書》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7年《新狂人日記》長江文藝出版社
2008年《和我們的女兒談話》《收穫》第1期

影視改編

時間名稱導演類型改編來源
1988《頑主》米家山電影《頑主》
1988《輪迴》黃建新電影《浮出海面》
1988《大喘氣》葉大鷹電影《橡皮人》
1989《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夏鋼電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91《冤家父子》馮小剛、王朔電影《我是你爸爸》
1992《過把癮》趙寶剛、金炎電視劇《過把癮就死》
1993《無人喝彩》夏鋼同名電影《無人喝彩》
1994《永失我愛》馮小剛同名電影《永失我愛》
1995《陽光燦爛的日子》姜文電影《動物兇猛》
1997《甲方乙方》馮小剛電影《你不是一個俗人》
2001《愛得太辛苦》Peter Sehr電影《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003《我愛你》張元電影《過把癮就死》
2006《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葉京電視劇《玩的就是心跳》
2006《看上去很美》張元同名電影《看上去很美》

編劇電影

時間名稱類型導演
1988年《大喘氣》電影葉大鷹
1988年《輪迴》電影黃建新
1989年《頑主》電影米家山
1989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電影夏鋼
1991年《冤家父子》電影王朔、馮小剛
1992年《青春無悔》電影周曉文
1993年《無人喝彩》電影夏鋼
1993年《消失的女人》電影何群、劉寶林
2000年《一聲嘆息》(劇本名《狼狽不堪》)電影馮小剛
2006年《夢想照進現實》電影徐靜蕾
2010年《非誠勿擾2》電影馮小剛
2013年《私人定製》電影馮小剛
2014年《一步之遙》電影姜文
2020年《不老奇事》電影徐超

策劃電視劇

時間名稱類型導演
1990年《渴望》 (策劃)電視劇鄭曉龍、趙寶剛

出版圖書

名稱作者時間
動物兇猛王朔2004年2月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王朔2000年8月
過把癮就死王朔2002年1月
看上去很美王朔2004年9月

獲得榮譽


時間獲獎簡稱獲獎名稱獲獎作品所獲獎項獲獎結果
2000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第5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我是你爸爸主競賽單元-金豹獎獲獎
2000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第5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我是你爸爸青年評審團獎二等獎青年電影獲獎
2000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第5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我是你爸爸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獲獎
2000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第53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我是你爸爸堂吉訶德獎-特別提及獲獎
2000釜山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第5屆釜山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我是你爸爸新浪潮獎提名
2000開羅國際電影節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一聲嘆息最佳編劇獎獲獎

創作特點


主旨思想

人性釋義
王朔所尋找的是自由的不受壓抑的人性境界,表現的是人性在現實中受到的扭曲和阻隔。王朔認為,人類從整體說,心靈是脆弱的。可是,心靈脆弱的人類也可以被看作是一個悲劇英雄。其實人類十分清楚自己從無中來,到無中去的處境。人類承受不了自己所看到的黑暗和虛無,於是就要千方百計地遮蔽這清清楚楚地呈現著的虛無。人類竭盡智慧為自己的歷史設定意義,以求把自己從虛無中拯救出來。人類文明史就是對於生命價值的與世界意義的尋找、設定與更新的歷史,這部歷史充分體現了人類偉大的悲劇精神。
先鋒特性
王朔的小說觀念有很強的“先鋒性”。這主要表現在他對作家創作職責的認識。王朔認為,細緻分析作家的創作職責是一件複雜的工作,要總體概括,可簡單地將其歸納為三類,一是人類精神的建構者,二是自娛自樂者,三是為他人作樂者。王朔認為自己屬於第三類,他的的創作表現出了對作家深度責任的迴避,但不是閑適性的抒情圖志。因此,王朔的小說具有自我表達及消費娛樂特性。這些異乎尋常的觀念體現出他的先鋒思想。

藝術特色

大眾文化
王朔的小說把文本當作一種流行文化的載體,通過閱讀使讀者從中得到“大眾快感”,併產生屬於他們的意義,同時,王朔小說隨著自身的流行又融入到了大眾文化之中,這樣,他的小說既是大眾文化的載體又是大眾文化的內容。“大眾快感”的產生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創作者的“編製”,二是接受者的“生產”。“大眾快感”對大眾而言是一種解放的力量。伴隨著工業社會而產生的大眾文化,在政治上則表現出了明顯的“鬥爭”品格,大眾文化是在被統治的狀態下生產出來的,大眾快感使過去對身體的壓抑轉變為現在對身體的強調。同時,“大眾快感”是大眾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的主要表現,使日常生活的地位得以提升,也具有審美的“權力”。
戲仿手法
王朔小說從大眾文化的立場,對曾經的主流文化“革命文化”進行了戲仿。在王朔小說中,“革命文化”是他加以利用的主要“資源”。為了增加他小說商業化的“亮點”,他主要以一種異樣的方式對其進行“別有用心”的記憶,他選擇記憶的“內容”主要是特定時期的政治話語,這些話語在革命時期很流行,經常出現在報告和講話之中,經由王朔的拆離,其意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他“大眾快感編製”的主要策略。
調侃手法
王朔小說語言上的調侃現象,是王朔小說的特色之一。王朔在小說中大量使用當代北京話、城市流行語,這種種所謂以“調侃”冠之的語言風格和態度。這是一種以調侃為具體表現的語言的神話,調侃的突出特點在於它根本上是一種生存狀態,是主人公們獨特生存狀態的基本標誌。調侃的主要美學功能是以俗戲雅,體現出狂歡化、消解和整合等效果。“侃”是民眾的一種“參與”方式,成為民眾的、民間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因而也成為一種民間文化形態。王朔吸攝了這種現實存在,吸攝了這種民間文化的內容與方式,將“侃”轉化為他的文學話語方式。因此,王朔小說中的“調侃”是大眾在新的文化語境下的一種生存狀態的表達方式,同時,王朔式的“調侃”又是為讀者提供一種閱讀快感的書寫方式。
反諷手法
對權力與壓抑的反叛,王朔小說採用的藝術手法是反諷,這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具有優越感的話語方式的表現,他冷眼旁觀,以嘲諷的姿態看待一切怪現象,自已獲得高人一等的位置,也獲得了從痛苦中的解脫。王朔的作品中,反諷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語言在字面上就明顯形成悖論,讓讀者一眼看出破綻。王朔作品中最明顯的反諷特徵是政治詞令在不協調語境中的使用。第二,浪漫地反諷,即先慷慨陳詞,然後再取消顛覆。比如,《頑主》中描寫到給作家寶康頒獎的大會的場景,寶康很激動,很感慨,喜悅的心情使他幾乎語無倫次。寶康自以為場面十分感人與生動,但背後卻是虛偽與作假:表演得太假、太煽情,以至於一個晚到的觀眾誤以為是失足青年在發言。通過這些間接的、含蓄的反諷,王朔得以以一個較低的身位針砭時弊。

人物形象

頑主形象
王朔筆下的人物的核心人格是反抗壓抑、反對虛偽。不僅僅是政治層面的“反思”,而是對於壓抑人性的東西的拒絕與反叛,因為意識到了這種痛苦,才有了這樣的寫作,其中有代表性的“頑主”形象。“頑主”就是厚顏無恥的閑人,他們多為非主流的青年,沒有正當職業,並以閑人自居,不認為高人一等,自稱厚顏無恥。具體來看他們的性格特徵有三個。第一,無所事事的社會邊緣人。有些往往是部隊大院子弟,即“昔日的紅小兵”,有認命名為“大院頑主”。他們出身於革命幹部或軍人家庭,長在京城,有過革命記憶。他們從小充滿著那個時代的“英雄夢”,渴望將來在革命鬥爭中大有作為,但隨後破滅。第二,玩世不恭。這是對社會環境無力改變的表現,頑主們“躲避崇高”,譏諷虛偽的信仰。他們喜歡言語的狂歡,善長京味調侃,慣於“一點正經沒有”地調侃取樂,嘲弄社會、他人和自我,多多少少都帶有一種“痞子”的特性。第三,內心焦灼,他們的最高理想就是“輕輕鬆鬆地活著”,是帶有現代主義色彩的高揚人性自我的生存觀念。他們看似輕鬆無慮,其實內心也有痛苦的時候,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痞子,而是有思想的、並且因思想而痛苦的人群。
知識分子形象
在王朔的小說里,知識分子成為權力結構中的壓抑別人者。知識分子經濟地位也喪失了,文化優勢也坦然無存。在王朔眼裡,他們沒有什麼本事,而自已卻要低他們一等。王朔的小說之所以被稱為具有反智傾向,原因就在於身份上的壓抑。王朔筆下,知識分子主要有如下幾個劣性。第一,人格虛偽。作者首先不是指出他們沒有學問,而是指出他們人格虛偽,作者從人的角度進行的分析,所討厭的是“人性”中的惡性。第二,好為人師。在王朔筆下,知識分子一定要讓對方活不如自己,或不如其他人,以獲得自己的快感,顯示自己的優越感。第三,無真才實學。他筆下的一些作家,只是為生計奔波,以混口飯吃,他們認為創作只是“鄉下人不認字城裡人瞧新鮮”。

人物評價


人民論壇網:他(王朔)的小說形成特有風格,對白通俗化又充滿活力,敘述語言則以戲謔、反諷為主,對權威話語和知識分子的精英立場都有嘲諷。
作家王蒙:他(王朔)和他的夥伴們的“玩文學”恰恰是對橫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學的一種反動,他撕破了一些偽崇高的假面。
作家韓少功:王朔小說的人物生動,但卻太單一,男女老少都貧,一貧到底。
作家摩羅:我認為王朔實際上是一個對苦難感受很充分的人,他不能像一般人那樣承受它,而只能用玩世不恭的姿態來面對它。
作家葛紅兵:王朔已經以他獨特的寫作圖式,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寫下了自己的大名。

導演作品

執導電影

《冤家父子》

《冤家父子》

編劇作品

編劇電視劇

《編輯部的故事》

《編輯部的故事》

《海馬歌舞廳》

《海馬歌舞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