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區

山東省青島市轄區

即墨區,是山東省青島市轄區。秦代置縣,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餘年。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依嶗山,近靠青島。境內地貌總體為低山丘陵,屬暖溫帶季風大陸型氣候區。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共有7個鎮、8個街道。2017年10月30日,即墨區正式掛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即墨區常住人口1336077人。

即墨是國家環保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省級文明城市。2015年,位居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第15位、山東省縣域經濟“十強”第7位。2016年,即墨區綜合競爭力排名位居全國第9位,成為江北第一縣。2016年5月,即墨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評為第四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2017年12月,青島市即墨區為2017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

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1278.36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97億元,同比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630.19億元,同比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571.20億元,同比增長4.2%。

歷史沿革


據考古確認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該地區繁衍生息。
商、周時,即墨屬萊夷地。
魯真公十五年(前1046年),周武王實行封邦建國,市域西部為夷國封地。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紀人伐夷”,夷國古城址在今藍村鎮古城村。魯襄公六年(前567年),“齊侯滅萊”,“萊共公奔棠”,棠之古城址在今移風店鎮古城村。齊滅萊后,即墨屬齊。周顯王二十二年(前347年),齊威王以萬家加封即墨大夫。當時的即墨城在今平度市古峴鎮大朱毛村一帶。戰國時期,即墨城是一個富庶繁華可與齊國都城臨淄媲美的地方。
秦統一中國,即墨始定為縣,屬膠東郡。
西漢時,今即墨區境內除含有古即墨縣的東南部外,尚包括壯武縣、皋虞縣、不其縣等地。
新莽時期,即墨改稱為“即善”,壯武改稱為“曉武”,皋虞改稱為“盈廬”。新莽滅后,“即墨”等舊名恢復。
東漢初年,皋虞縣廢除。
魏、蜀、吳三國鼎立時,即墨、壯武、不其三縣均屬於魏,即墨縣隸北海國,壯武縣隸城陽郡,不其縣隸東萊郡。
晉統一后,即墨、壯武兩縣的隸屬關係未變,不其縣屬長廣郡,且為郡治所在。
十六國時期,即墨一帶在約100年間,隸屬關係轉移無常,大致先後屬於後趙前燕、前秦、東晉、南燕等國。
南北朝時期,隸屬於宋時,壯武縣廢除;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即墨縣與不其縣同時廢除,併入長廣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重建即墨縣於今址,兼有原壯武、不其、皋虞三縣故地,屬萊州(東萊郡)。唐及五代時,屬河南道萊州。
北宋時,屬京東東路萊州(東萊郡)。
金改京東為山東,屬山東東路萊州。
元時,山東作為“腹里”直屬中書省,即墨先後隸益都路膠州、般陽府路萊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即墨縣再次被廢,析地入掖縣、膠水(今平度市),約在元至正九年(1349年)前恢復建制。
明時,初隸青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屬萊州府膠州。
清初,即墨縣屬萊州府膠州。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膠州升為直隸州,屬登萊青膠道,即墨縣隨屬。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佔膠州灣,強迫清廷劃出沿岸的部分土地為德之膠澳租界,其中包括即墨縣仁化鄉的白沙河以南地區和里仁鄉的陰島地區。
民國元年(1912年),沿襲清末舊制,即墨縣隸屬於登萊青膠道膠州。
民國二年(1913年),登萊青膠道改劃為膠東道,膠州直隸州改為膠縣,即墨縣隨屬。
民國三年(1914年),廢“州”制,即墨縣直轄於膠東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隸屬於萊膠道。南京國民政府前期,廢“道”制,即墨縣直隸于山東省。
抗日戰爭之後,南京國民政府在山東省境內的國統區設立行政督察區,即墨縣屬第八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11月,析第八行政督察區的部分縣設立第十三行政督察區。即墨縣隸屬於第十三行政督察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17日,日軍侵佔即墨城,即墨縣屬魯東道(日軍在佔領區內將山東劃為四道二市,青島市直轄於偽華北臨時政府除外)。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日偽政權將即墨縣划屬青島市,設“即墨鄉政處”,1940年2月,改稱“即墨區辦事處”。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2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即墨縣抗日民主政府於縣境西北部的堤前村(今屬移風店鎮)建立。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大致以煙(台)青(島)公路為界分為兩縣,路西地區為即墨縣,路東地區為即東縣,分別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即東縣併入即墨縣,1945年7月恢復即東縣。解放戰爭時期,即墨縣、即東縣民主政權同屬膠東區南海專區。
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東兩縣也隨即全境解放。
1950年春,南海專區撤銷,即墨縣和即東縣同屬膠州專區。
1956年3月,即東縣併入即墨縣,改屬萊陽專區。
1957年10月,改屬青島市。
1961年3月,改屬煙台專區。
1978年12月,改屬青島市。
1989年7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撤縣建市。
2017年9月20日,國務院、山東省政府批複了青島市區劃調整的請示,同意撤銷縣級即墨市,設立青島市即墨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即墨區位於中國山東半島西南部,地處東經120°07′-121°23′,北緯36°18′-36°37′,東臨黃海,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南依嶗山,近靠青島。全區東西最長76公里,南北最寬36公里,陸地面積178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即墨區境內地貌總體為低山丘陵,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100米之間,平均海拔54.47米。地勢大致呈東南高,西北低。東南部為低山丘陵區,約佔總面積的54.5%,以位於溫泉鎮與鰲山衛鎮交界處的四舍山海拔最高,主峰海拔326.80米,是本市的最高點;西北部為平原窪地,約佔總面積的45.5%。

氣候

即墨區屬暖溫帶季風大陸型氣候區,四季變化和季風進退都比較明顯。春季風大,空氣乾燥,雨量較小,易發生春旱;夏季雨量集中,災害性天氣較多;秋季常受旱澇威脅;冬季雨雪稀少。年平均降水量708.9毫米,其中夏季約為年降水量的65%。多年平均氣溫12.1℃,極端最高氣溫38.6℃,極端最低氣溫-18.6℃。年積溫4410℃,年均無霜期自西向東196-234天不等,年均即墨2726小時,適宜多種作物生長。

土壤

即墨區境內主要土壤類型有棕壤土類、沙姜黑土類和潮土類。棕壤分佈在東南部低山丘陵區;潮土分佈在西部平原區,沙姜黑土分佈在平原區中的局部窪地。棕壤土類約佔三分之二,其次為沙姜黑土,潮土類最少。另外,沿海地區分佈有濱海鹽土。

水文

即墨區境內地表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和過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東部山丘地區多為花崗岩、玄武岩、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較豐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6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億立方米,地下水1.62億立方米。保證率50%時可利用總量2.74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9億立方米,地下水1.35億立方米。目前,全市共有中型水庫4座,小型水庫44座,塘壩439座,攔河閘(壩)37處。全市主要河流有大沽河、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墨水蓮陰河、店集河、大任河、洪江河、王村河、溫泉河、社生河、皋虞河、大橋河共14條。除五沽河、流浩河、桃源河匯流於大沽河入膠州灣外,其餘10條單獨入海。五沽河、大沽河、桃源河為與萊西、平度、膠州的分界河,長度101.59千米,流域面積483.6平方千米,其它11條河總長176.81千米,流域面積1128.3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1年,即墨區土地總面積1780平方千米,耕地面積72976公頃。

海域資源

即墨區有海域2517平方千米,海岸線183.01千米,有丁字灣、栲栳灣、鰲山灣等10處海灣(港灣)。有田橫島大管島小管島女島等24個島嶼,其中田橫島為歷史名島。還有17處礁石、7個岬角、9處灘塗。沿海淺海水面積400平方千米,可供貝藻養殖的水面約3333公頃,灘塗1萬多公頃。

林業資源

2011年,即墨區林地面積共40761公頃,木材蓄積量626855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3%。2011年造林面積1405公頃,其中用材林375公頃,經濟林130公頃,防護林900公頃。

礦產資源

即墨區境內主要有重晶石膨潤土硯石麥飯石、花崗岩、玄武岩等。重晶石分佈於市境西南一帶,儲量300萬噸以上。膨潤土多見於環秀街道辦事處西山前村,儲量500萬噸以上。花崗石主要分佈在鰲山衛鎮一帶。玄武岩主要分佈在段泊嵐鎮毛家嶺一帶。麥飯石分佈在市境東南部一帶,儲量較大,質地優良,礦床淺露,易於開採。

水利資源

即墨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6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01億立方米,地下水1.62億立方米。地上水主要來源於大氣降水和過境河道引入水。年平均降水量737毫米;東部山丘地區地下水水量很少,西部大沽河沿岸地下水較豐富。隨區域、年際、季節的不同,降水量變化幅度較大,水資源佔有量亦有變化。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即墨縣劃為15個區、3個鎮。
1951-1952年建鄉,即墨縣劃為172個鄉。
1956年即墨、即東兩縣合併劃為18個區。
1957年改為15個區,2個鎮;1958年成立37個人民公社,后合併為30個。
1961年,將城陽、棘洪灘、馬戈庄、河套、陰島五個公社劃歸嶗山區;即墨改為24個公社。
1963年改為26個公社。
1972年改為30個公社。1984年以公社的範圍為基礎劃為10個鎮、20個鄉。以後有15個鄉先後撤鄉設鎮。
1998年5月,將白廟鄉併入鰲山衛鎮,同時,撤銷即墨鎮、三里庄鄉,設立環秀、潮海、通濟三個街道辦事處;9月,設立即墨經濟開發區,同時將潮海辦事處和留村鎮的9個村莊劃歸經濟開發區。
1999年劃為營上、留村、段村、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大官莊、華山、靈山、長直、段泊嵐、瓦戈庄、劉家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馬山24個鎮,太祉庄、石門、喬家屯3個鄉,環秀、潮海、通濟3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
2001年經鄉鎮規模調整后,劃為營上、留村、龍泉、鰲山衛、溫泉、王村、田橫、豐城、金口、店集、華山、靈山、段泊嵐、劉家莊、移風店、七級、藍村、南泉、普東、大信20個鎮,環秀、通濟2個街道辦事處,山東省即墨經濟開發區,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
2001年8月設立北安街道辦事處(原營上鎮)。
2002年5月17日,龍山街道辦事處在原留村鎮的基礎上成立。
2012年8月撤銷王村鎮,將其原行政區域併入田橫鎮,新成立的田橫鎮政府管轄範圍為原王村鎮政府所轄區域,原田橫鎮政府所轄區域由田橫島旅遊度假區管轄。
2017年,國務院、山東省政府批複了青島市區劃調整的請示,同意撤銷縣級即墨市,設立青島市即墨區,以原即墨市的行政區域為即墨區的行政區域。
2020年6月30日,經省政府批複同意,調整青島市即墨區部分行政區劃:撤銷藍村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藍村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藍村鎮政府駐地;撤銷靈山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靈山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靈山鎮政府駐地;撤銷大信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大信街道,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大信鎮政府駐地。

區劃詳情

截止2020年7月,即墨區共有4個鎮、11個街道和田橫島省級旅遊度假區、青島藍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濟新經濟區
金口鎮移風店鎮段泊嵐鎮田橫鎮
街道通濟街道潮海街道環秀街道龍山街道
龍泉街道北安街道溫泉街道鰲山衛街道
藍村街道靈山街道大信街道

人口民族


2016年,即墨區常住人口121.45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即墨區常住人口1336077人。 
境內除漢族外,還有蒙古族、回族、苗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瑤族土家族傣族錫伯族怒族等少數民族。

經濟


綜述

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
2016年,即墨區實現生產總值1180.48億元,按可比價增長1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8.02億元,增長4.1%,拉動經濟增長0.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35.37億元,增長7.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2.2%,拉動經濟增長4.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87.09億元,增長13.8%,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5.5%,拉動經濟增長5.6%。
2016年,即墨區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5.5:54.3:40.2調整為4.9:53.8:41.3,二產繼續保持對全市經濟的主導支撐,服務業發展加快,三產比重比上年提高1.1%。年末全市工商註冊登記個體工商戶達8.2萬戶,民營企業達2.8萬戶,民營經濟從業人員達到34.2萬人,民營經濟稅收68.7億元,佔全市稅收的81.2%。
2016年,即墨區財政總收入完成167.7億元,增長1.4%,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05.1億元,增長15.4%。全市稅收總額84.7億元,增長12.9%,其中:國稅完成40.4億元,增長33.4%;地稅完成44.3億元,下降0.9%。財政支出結構良好,全市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29.5億元,增長12.7%,其中:教育支出31億元,增長3%,科學技術支出1億元,增長6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8億元,增長60.6%,衛生醫療支出8.1億元,增長3.1%,節能環保支出2.4億元,增長99.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4億元,增長19.5%,農林水事務支出15.3億元,增長10.1%。
2016年,即墨區境內住戶儲蓄存款餘額達507.1億元,比年初增長7.6%。全市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50670元,增長7.8,其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0726元,增長7.7%。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29405元,增長9.0%。
2020年,即墨區完成生產總值1278.36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97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630.19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571.20億元,增長4.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9年的6.2:48.9:44.9調整為6.0:49.3:44.7。二產繼續保持對全區經濟的主導支撐,二產比重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三產比重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6年,即墨區完成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4.8億元,增長4.2%。其中,農業產值43.5億元,林業產值0.5億元,牧業產值24.5億元,漁業產值38.5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7.8億元。
2016年,即墨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7.9萬畝,糧食總產量43.2萬噸,下降6.79%,畝產266.5公斤;花生種植面積24.3萬畝,產量6.3萬噸,畝產261公斤;蔬菜面積14.8萬畝,產量50.4萬噸。
2016年,即墨區人工造林面積44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6.2%,比上年提高0.2%;全年生豬存欄22.2萬頭,奶牛存欄1.2萬頭,家禽存欄790萬隻。肉蛋奶總產量14萬噸;水產品總產量29.8萬噸,其中,捕撈產量6.5萬噸,海水養殖產量23.1萬噸。
2020年,農林牧漁業穩定發展。全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9億元,增長3.1%。其中,農業產值48.4億元,林業產值0.6億元,牧業產值25.9億元,漁業產值60.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7億元。 
2020年,農業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4.3萬畝,糧食總產量43.4萬噸,增產1.3%,畝產380公斤;花生種植面積18萬畝,總產量5.3萬噸,畝產292公斤;蔬菜種植面積15.8萬畝,總產量62.8萬噸。 
2020年,林業產值0.6億元。新增造林0.7萬畝。 
2020年,畜牧業生豬存欄22.5萬頭,增長7.1%,生豬出欄29.8萬頭,下降17.2%;奶牛存欄2萬頭;肉食雞存欄635.4萬隻,增長20.8%,肉食雞出欄2698.8萬隻,下降4.1%,蛋雞存欄555.8萬隻,增長38.2%;肉蛋奶總產量20.1萬噸,增長24%。 
2020年, 漁業產值60.4億元。水產品總產量28.4萬噸,與上年持平,海洋捕撈產品產量5.1萬噸,海水養殖產品產量23.3萬噸。 
2020年,農村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業機械化程度明顯提高,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12.9萬千瓦,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率88.6%,機耕作業面積4.7萬公頃,機播、機收面積分別為8.7萬公頃、8.2萬公頃。耕地灌溉面積6萬公頃;地膜覆蓋面積1.5萬公頃,增長1.6%。農用拖拉機3.9萬台。全年化肥施用量9.7萬噸,下降2.7%;農村用電量6.2億千瓦時,下降1.3%;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蓬勃發展,全區農業合作社836個,參與農村合作組織的戶數達到3萬戶。全區行政村實現通電、通公路、通公交、通自來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寬頻網。

第二產業

2016年,即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62家。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3151.3億元,增長8.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達到2959億元,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達2850.2億元,產品銷售率為96.3%,工業產銷銜接良好。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主營業務收入2805.7億元,增長8.8%;實現利稅230.2億元,增長1.6%。

第三產業

2016年,即墨區以大項目建設作為促進結構調整、增強發展後勁的途徑,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048.9億元,增長15.6%。大項目建設快速推進,計劃總投資過億元的項目有299個,累計完成投資643.8億元,增長69%,佔全市投資總量的61.4%。投資的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3:49.2:47.5調整為2.8:49.6:47.6,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4%,第三產業比重提高了0.1%,雙輪驅動效應明顯。
2016年,即墨區房地產開發投資達76.1億元,增長46.6%,其中:住宅63.4億元,增長42.8%。房屋施工面積709.3萬平方米,增長5.4%;竣工面積166.2萬平方米,增長14.7%。商品房銷售面積178.9萬平方米,增長30.3%,商品房銷售額128.1億元,增長52.5%。全年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84.8億元,增長1.9%。全年資質內建築企業施工合同總額為106.8億元,增長4.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716.3萬平方米,下降6.4%,營業利潤4.3億元,下降4.4%。
2016年,即墨區接待國內外旅遊者769.3萬人,增長11.2%,實現旅遊總收入106.4億元,增長8.5%。旅遊商品收入45.6億元,增長16.2%,占旅遊總收入的42.8%。年末全市擁有A級以上旅遊景區16個,星級賓館、飯店4家;旅行社7個,旅行社門市部44個。
2016年,即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4.1億元,增長9.6%。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57.9億元,增長13.1%,限額以下零售額366.2億元,增長9%。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385.4億元,增長9.4%;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8.6億元,增長11%。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的商品銷售7974萬元,增長293.8%;汽車類商品實現零售額29.6億元,增長20.5%。
2016年,即墨區新審批外資項目55個,實際吸收外商到賬外資8.2億美元,增長9%。全年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95億元,增長1.1%,其中出口245億元,增長0.2%;進口50億元,增長4.3%。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全市紡織服裝出口14.1億美元,增長2.1%;機電產品出口9.3億美元,下降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為5708.6萬美元,增長4.9%。對日本、美國等重點地區出口額下降。實現對美國出口49.5億元,下降6%;實現對歐盟出口50.7億元,增長0.2%;實現對日本出口62.5億元,下降2.5%;實現對韓國出口25億元,增長2.0%。
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各類金融機構達106家,其中銀行機構29家,保險機構49家,證券機構3家,典當行8家,地方金融機構17家,金融機構數量位居全省縣級城市前列。實現各項存款餘額819.8億元,比年初增加79億元,增長10.7%;其中:境內住戶存款507.1億元,比年初增加35.7億元,增長7.6%;金融系統貸款餘額828.2億元,比年初增加130.5億元,增長18.7%,存貸比達到101%。保險業務勢頭良好,全年實現業務收入15.4億元,增長3.4%,業務支出金額6.1億元,增長35.6%。證券快速發展,2016年末,在即墨資金賬戶6.7萬戶,增長15.9%,證券交易額629.5億元,下降54.1%%。

文化


特色小吃
水煎包蜜三刀
麻片障村豆腐
特色節會
元宵節踩街即墨柳腔
田橫祭海民俗文化節即墨九獅圖
馬山文化旅遊山會墨大鼓
天井山廟會即墨秧歌
東京山廟會

交通


公路:青銀、青新、威青3條高速公路以及青煙、青威、青沙等國家和省級公路貫穿全境。
港口:擁有鰲山、女島2個國家二類開放碼頭,距青島港70千米,青島港是僅次於上海、深圳的第三大集裝箱運輸港口。
鐵路:膠濟、藍煙、青榮3條鐵路貫穿全境。
機場:距青島國際機場15千米。
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境內有城區公交車線路27條,線路總里程數386千米,車輛數271輛;2016年客運總量3024.6萬人次。計程車818輛。年末道路總長度855.6千米,道路面積1225.3萬平方米,人行道面積326.9萬平方米,橋樑56座,安裝路燈的道路長度450.7千米,路燈18975盞。
2020年9月29日,即墨區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列入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社會


科技事業

2016年,即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4.8%,提高1.6%。全年專利申請量3573件,專利授權量935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819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76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各類學校219處,在校學生14.5萬人,普通中學38所,在校學生5.4萬人;職業學校3所,在校學生6510人;小學172所,在校學生8.5萬人,特教中心1處,在校學生151人。教職工總數1.28萬人,其中:教師1.19萬人,師生比1:12.3。幼兒園318處,在園幼兒3.1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有柳腔劇團1處,市影劇院6座,科技文化服務中心17處,各類圖書館1093處,市圖書館藏書量29萬冊,市博物館1處,出版發表播映展出各類文藝作品230件,獲青島市以上各類獎勵50項。有線電視網覆蓋穩步擴大,擁有無線廣播電台、電視台各1座,廣播人口覆蓋率達100%,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數字電視用戶22.2萬戶,其中城區7萬戶,農村15.2萬戶。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有各類衛生機構1103處,其中醫院21處,鎮衛生院22處,診所、醫務室、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008處。共擁有床位4830張,衛生技術人員686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23人,註冊護士2216人。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體育事業

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擁有各類運動場地213處,等級裁判員46人,向青島市以上單位輸送運動員62名。國民體質監測達標率為99%。舉辦全民健身活動292次,參加全民健身活動41萬人。

交運郵電

截至2016年底,即墨區擁有各種機動車29.2萬輛,其中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9.6萬輛,增長10.4%。公路總里程3821.7千米,其中高速路153.4千米,公路網密度199千米/百平方千米。全年公路客運量259萬人次,客運周轉量41145萬人千米;貨運量1305萬噸,貨運周轉量300657萬噸千米。
2016年,即墨區郵政業務總收入15816.7萬元,增長16.3%;發送函件111.5萬件,特快專遞161.1萬件,報刊1749萬份。全市電信業務總收入8.6億元,全市固定電話用戶19.5萬戶,行動電話157.3萬戶,寬頻用戶33.1萬戶。

社會保障

即墨
即墨
2016年,即墨區財政支出中農林水事務支出15.3億元,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08.6萬千瓦,農作物機械化水平達到90%,機耕作業面積5.2萬公頃,機播、機收面積分別為8.8萬公頃、8.3萬公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5.9萬公頃;地膜覆蓋面積1.74萬公頃,減少3%。農用拖拉機3.92萬台,增長0.9%;全年化肥施用量12.3萬噸,下降1%;農村用電量6.6億千瓦時,下降4.9%;全市農業合作社617個,參與農村合作組織的戶數達到3.9萬戶。
2016年,即墨區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數達到28.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數達到21.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達到16.7萬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61萬人。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院23個,社會福利院床位6843張,收養各類人員1293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2.2萬人,全年發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4億元。五保戶供養人數575人,五保戶補助金額633.9萬元。

基礎設施

2016年,即墨區建成區面積達到59.69平方千米;城鎮化率達55.29%。全市供水綜合生產能力30.5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總長度達719千米,全年供水總量7012萬噸,其中生產運營用水4188萬噸,居民家庭用水2431萬噸,用水普及率達到100%。全年天然氣供應總量7690萬立方米,其中家庭用量3788萬立方米,用氣戶數14.7萬戶,使用天然氣人口44.1萬人;液化氣供應總量3945噸,用氣戶數3.8萬戶,使用液化氣人口12.7萬人,城區用氣普及率99.9%。全市供熱能力480噸/小時,集中供熱面積1371萬平方米,增加20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熱面積1258萬平方米。熱水管道長度229千米,熱水供熱總量146萬吉焦,蒸汽管道長度60.2千米,蒸汽供熱總量325萬吉焦。

城鄉建設

2019年12月19日,即墨區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其他事業

2016年,即墨區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2591公頃,綠化覆蓋率43.4%,園林綠地面積2492公頃,公園10個,公園面積341公頃,公園綠地面積763公頃。市區環境空氣全年優良天數達到231天,優良天數所佔比例為63.1%;重點工業企業廢水、煙塵、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達標率達100%,工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率達100%;晝間城區道路交通雜訊66.8分貝;晝間區域環境雜訊53.4分貝。
2016年,即墨區共發生工礦商貿生產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未發生較大以上工礦商貿事故。

代表人物


王垓,字漢京。清順治己丑年(1649年)考中進士,授行人,掌傳詔、冊封等事宜。康熙二年(1663年),曾奉旨出使琉球,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並著有《使琉球記》,記載了其出使琉球的經過及琉球國的風土人情等。
周鴻圖(生卒年不詳),字子固,號昌齡,即墨人。著有《長四均哈揭錄》三卷。
黃嘉善(1549~1624),字惟尚,號梓山,明朝即墨城裡人。戍邊二十年,為捍衛北部邊疆作出了貢獻。著有《撫夏奏議》、《總督奏議》、《大司馬奏議》、《見山樓詩草》
周如砥(1550~1615),字季平,號礪齋,章嘉埠(屬段泊嵐鎮)人。1589年考中進士,授庶吉士檢討,后改任國子監祭酒。有著作《青黎館集》傳誦於世。
藍田(1477~1555),字玉甫,號北泉,即墨城人。著有《北泉文集》、《東歸倡和》、《白齋表話》等詩文集,被人們譽為“萬言倚馬才”。
楊良臣(1461~1528),字順卿,號南庄,即墨城裡人。著有《南庄遺詩》。
藍章(1453~1525),字文綉,即墨人。著有《大勞山人遺稿》、《八陣合變圖說》、《西巡錄》等。
王邦直(1513~1600),字子魚,號東溟,明代即墨人,漢諫大夫王吉的後裔。著有《律呂正聲》60卷。
呂讓(生卒年不詳),字克遜,即墨人。曾兩次奉詔出使安南(屬越南)。
張夢鯉(1533~1597),字汝化,號龍池,明代即墨人。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中進士。歷任戶部主事,開封府知府,江西按察使,大理寺卿。著有《文繡閣詩草》。
徐萬且(生卒年不詳),西漢即墨人,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專家,《太初曆》製作人之一。
郭琇(1638—1715),字瑞甫,號華野,山東即墨郭家巷(屬即墨鎮)人。清朝康熙年間的清官。

獲得榮譽


2018年,即墨區入選中國百強區(第35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中國中小城市網。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2018年工業百強區。2019年10月,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9年3月,被水利部公布為第一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94。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消費百強榜排名90;入選2020中國禮儀百佳縣市。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雙創活力百佳縣市。
2020年5月,入選2019年全國縣域網路零售TOP100,排名第66。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書香百佳縣市。
2020年7月,山東省政府通報表彰2019年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單位,即墨區獲得“專項評價先進縣”。
2020年9月10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82位。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
2020年12月,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2021年8月,入圍中國區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獎。
2021年8月17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