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隆
聞隆
聞隆,又名徠文龍,筆名江湖客等,網名野戰軍官等,作家、編劇,中國黑龍江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紀實文學、軍旅文學等創作,同時在進行戰略點評,時事分析的工作。
真實姓名:聞隆
婚戀狀況:已婚
教育水平:學士
畢業院校:黑龍江大學
職業頭銜:藝術家
工作單位:黑龍江作家協會
住房條件:自有物業
是否吸煙:不吸煙
是否喝酒:稍微喝一點/社交場合喝
性格特徵:儒雅,幽默,智慧,豪爽,自信
興趣愛好:美食,音樂,戲劇,網路,繪畫,閱讀
體育運動:武術
個人標籤:文星有心社稷去,感悟人間平生計。嘯塵埃、虛度四十年,為過客!
座 右 銘: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聞隆
文龍,1966年生於北京,1972年作為軍隊家屬隨軍到哈爾濱。
1982年進入解放軍大連陸軍學院步兵指揮系學習,1984年參加新中國成立35周年閱兵,1986年赴老山實習參戰,榮立一等功。1987年進入81043部隊347團鋼七連任副連長。5月參加撲滅大興安嶺特大火災行動。後任連指導員、集團軍政治部宣傳處少校幹事,專職創作。
1993年以副團(中校)轉業。
聞隆在霸陵橋
主要從事:紀實文學、軍旅文學、名人傳記、武俠小說、影視編劇的創作。近年主要從事製片人工作。
同時在各大軍事論壇擔任總壇主、總版主、軍事顧問,進行戰略點評,時事分析的工作。
筆名:聞隆 江湖客 慕澤
網名:野戰軍官 軍之旗 文心傲龍
聞隆(文龍)。酷愛文學美術,熟讀歷史典籍,精研軍事戰略,胸懷報國凌雲志,提出了“文史結合”的創作方針。原在社會科學院工作,如今為職業作家、編劇、製片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紀實文學、軍旅文學、名人傳記、武俠小說、影視編劇的創作。製片人工作。同時在各大軍事論壇擔任總壇主、總版主、軍事顧問,進行戰略點評,時事分析的工作。
聞隆(照片1)
《闖蕩俄羅斯》 《與陰謀者同行》
《中共將帥反謀殺》《彭德懷與毛岸英的生死情》
《虎穴奇兵》《絕地英雄》(央視電影頻道出品)
《遠東特遣隊》(10部) (央視電影頻道出品)
《2000龍騰千年文化知識晚會》(龍江衛視)
《2006古典美風采大賽》 (浙江衛視)
聞隆(照片2)
《潮起大江東》(20集))》(上海文廣集團出品)
30集電視劇《東海客棧》
30集電視劇《怒海槍火》
《黑水旌旗》《劍 拐 流星》
《中外戰爭中的名牌武器》
《二戰在這裡結束》《明朝萬曆之戰史末》
中國章回小說大賽一等獎
《中共特工》榮獲 1996年粵港十大暢銷書
中文名稱:《遠東特遣隊》
英文名稱:
上映時間:2005年8月15日
題材:抗戰
集數:20集
片長:900分鐘
原著: 《遠東特遣隊》
導演:趙繼烈
編劇:聞隆
演員表:張甲田 杜振清
[原創]滿江紅。游徐志摩故里
過眼西山,望硤石、舊時曾識。
是夢裡、尋常行遍,江南燕北。
文星有心膜拜去,感悟人間平生計。
嘯塵埃、一百零八年,孤為客!
雅俗氣,難以猜。
風流事,無人及。
雲遊風吹盡,了無陳跡。
故居才成人已去,出罷文集骨已埋。
嘆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從2005年 7月22日開始,中央電視台CCVT6電影頻道會在每周五19:45的“周末影院”中連續十周播出系列電視電影《遠東特遣隊》,由10個獨立的片斷組成,該片有中國的《兄弟連》之稱。集中展現了二戰時期蘇聯紅軍與我軍抗聯戰士在東寧要塞協同作戰,殲滅日本侵略軍的故事,為了更真實地了解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揭開塵封的東寧要塞的神秘面紗,本報記者遠赴冰城哈爾濱,專訪了該劇的編劇——歷史學者聞隆。
揭開“二戰最後一役”的神秘面紗
——專訪電視電影《遠東特遣隊》編劇聞隆
深入要塞,當年勞工講述史實
1995年,聞隆再次來到傳說中東寧要塞,我們現在看到警示後人的東寧紀念館,當時並沒有修建,甚至沒有人知道東寧要塞的確切位置和入口所在。聞隆找到當地駐軍,當地駐軍也告誡他:進要塞比較危險,裡面還有殘留的大量炸藥,建議你找排爆專家隨行。在當地人的指引下,聞隆與排爆專家找到了東寧要塞的其中一處洞口,帶著探雷器,他們進入了100多米的要塞深處,洞穴很大,分為上中下三層,戶戶相連,隨處可見遺骨、兵器和炸彈。排爆專家警告說,一般的炸藥裝置,至少要100年以上才會失效,現在距離東寧之戰只過去了五十年,你在考察過程中千萬要小心,不要觸動這些炸藥,以免發生意外。得到第一手珍貴資料的聞隆欣喜若狂,這更堅定了他考察研究東寧要塞的決心,也許,揭開“二戰最後一役”神秘面紗的那一天,指日可待了。尋著僅有的一絲線索,聞隆在山下的大肚川村找到了當年修建東寧要塞,並僥倖躲過大屠殺的勞工——李老漢。李老漢曾當過大肚川村的的黨支部書記,還帶領村民挖掘過東寧要塞遺址,他12歲時就被日軍抓去,為要塞里的勞工送飯。李老漢給聞隆講述他的親身經歷:在送飯的時候,就看到有大批的勞工,被一卡車一卡車地拉進要塞,但只看到他們進去,不見出來,其中還有許多穿軍裝的戰俘,僅他看見過的就有2000-3000人,全都是有去無回。“遠東特遣隊”是怎樣的一支隊伍呢?根據史料記載,1940年初,東北的抗日鬥爭到了最艱苦的時期,日寇對東北抗日聯軍發動了殘酷地討伐,東北抗聯傷亡慘重,從建軍時期的10萬餘人銳減到3千餘人。為保存我黨在東北唯一的抗日武裝,東北抗日聯軍進行戰略轉移,大部分部隊陸續撤退到蘇聯遠東境內,編為蘇聯遠東方面軍“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在蘇軍解放東北前夕,抗聯教導旅根據蘇聯遠東軍司令部的指示,抽調二百八十名指戰員,組成二數十支特遣隊,空降東北敵後,擔負戰前偵察任務。他們為蘇軍統帥部及時掌握日本關東軍在東北十七個築壘地域,三道防線的布防設施情況,提供了可靠的情報,特遣隊員在偵察過程中大部分壯烈犧牲。此次央視六套重點推出的電視電影《遠東特遣隊》,講述的就是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回憶往昔,抗聯老營長提供線索在許多不了解東寧戰役情況的人看來,日軍好像不堪一擊,蘇聯紅軍8月9日出兵,8月15日就大獲全勝,其實遠東特遣隊所偵察到的要塞情報,在這一役中起了不可小覷的作用。有資料顯示,蘇聯紅軍預期在遠東的戰役需要耗時三個月,犧牲50萬人;而實際情況卻是,東寧遠東戰役歷時一個星期,蘇軍損失僅2萬人。這要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遠東特遣隊,特遣隊員浴血偵察得到的情報,被蘇聯情報技術部門繪製成地圖和作戰手冊,發給連以上的軍官人手一冊,甚至在最後一戰時,特遣隊員還分幾路作為蘇軍的嚮導。事實上聞隆接觸到遠東特遣隊的時間還要追溯到更早,他走訪的第一位親歷者,是抗聯老戰士王明貴。王明貴退休之前是黑龍江省軍區副司令員,1955就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在當年的抗聯教導旅中,他任第三營營長。身經百戰的王明貴向聞隆講述了遠東特遣隊的真實情況,當年是著名的抗聯領導人李兆麟下令,要求第三營營長王明貴派出十餘名身強力壯、熟悉東北地形的戰士,同其他營的戰士一起,約260人組成數十支空降特遣隊,空投到綿延4000多公里的東北國境線,參加“特級機密”的偵察活動,而這些戰士大都沒有生還。根據王明貴提供的線索,聞隆幾經輾轉,終於在延邊自治州找到了遠東特遣隊的倖存者——朝鮮族戰士金俊泰。
現身說法,老特遣隊員浮出水面
抗聯英雄金俊泰十幾歲參軍,原是隨金日成來到中國的朝鮮族戰士,在東北生活了十多年。金俊泰文化程度很高,算是抗聯戰士中的文武全才,在抗聯教導旅整編入蘇軍之後,因為精通漢語、日語、朝鮮語,又熟悉地形,金俊泰被王明貴抽調出來,成為了遠東特遣隊的成員。金俊泰隸屬第15特遣隊,從1940年開始他就開始越境偵察,有時候需要划橡皮筏子跨越烏蘇里江,在武裝泅渡到岸邊,一路上還要躲開日軍的巡邏崗哨。在偵察的間隙,金俊泰等特遣隊員回到蘇聯境內,就要進行一系列的訓練,包括反電台偵測、密寫藥水的使用、野外生存、反審訊技術、格鬥捕俘、空降技巧,甚至還有滑雪。東寧的冬天寒冷異常,積雪深厚,我們在《林海雪原》里看到戰士滑雪的情景,其實當年的金俊泰等隊員們也曾經使用過。1945年8月9日,蘇軍對日宣戰,金俊泰帶領蘇軍從黑龍江方向進攻,繞過原始森林,包圍了東寧要塞,一萬多人包圍了僅有4000多守軍的日軍要塞,浴血奮戰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就是著名地東寧之戰——二戰最後一役。講到這一段往事,金俊泰高興地說:偵察了這麼久,終於打回來了!在電視電影《遠東特遣隊》中,聞隆創造的二號主角安哲民就是以金俊泰為原型的,跟金俊泰一樣,安哲民也是一名朝鮮族戰士,也是出生入死,英勇無畏,並且也親身經歷了東寧要塞這“最後一戰”。讓聞隆遺憾的是,老戰士金俊泰現在已經去世,看不到這部以他的經歷為原型的影視作品了。聞隆說,他寫這部劇的初衷,就是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抗戰歷史、二戰的最後一役,英雄們付出血的代價換來的勝利,是永遠不可磨滅的。遠東戰役的勝利,浸透了許多抗聯戰士的鮮血,他們的功績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上。
徠軍旅作家的江南夢
訪電視連續劇《鄭氏十七房》製片人文龍
文龍是一名軍旅出身的編劇,更多的時候,他是一名製片人。
他的作品,包括為中央6套拍攝的10部戰爭系列電影《遠東特遣隊》,被稱為中國的《兄弟連》。“軍刺長槍,鐵血戰歌,忠肝義膽壯山河”,這是文龍寫的戰地詩歌,這也是他軍旅生涯的寫照。做為電視連續劇《鄭氏十七房》的製片人,早在第一次接觸劇本時,他便深深喜歡上了這個江南之夢。由此,他和北京響亮文化公司老總王銳促成了著名導演、國家一級編劇、著名攝影師、著名演員的一系列班底,共同打造《鄭氏十七房》這個文藝精品。
競爭激烈 成功突圍好的劇本,是一個最初的夢想。打開夢想,實現夢想,推廣夢想,才稱得上成功。 2010年秋天,文龍和王銳在鎮海與區委副書記、區長陳召華等領導見面時,便領受了“主打鎮海,推出鄭氏十七房”的宗旨,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們遵循這個方針,身體力行。文龍仔細閱讀了劇本,為《鄭》劇叫好。“在充斥熒屏、軟綿綿、盪悠悠的宅門戲、家族戲中,我看到了令人眼前一亮的好劇本。”文龍接下劇本,授命擔綱製片人,運作指揮、藝術把握、整體協調,包括製作、拍攝、協調等,從劇本策劃運作就開始參與。他和王銳邀請了著名導演張子恩執導此劇。後者又找來有功底的團隊,正式組建拍攝籌備小組。他們向央視進行報備,確保此戲成為央視合作劇本。文龍說:“之前,有劇組向央視報備拍攝徽商的戲,被冠以‘撞車、重複’而否決。《鄭氏十七房》有別於一般宅門戲、家族戲,加入了‘家與國’的調子,用民族氣節作背景。央視認為題材新、創意好,也肯定創作班底‘不錯’。這部戲獲得初步認可。”每年,向央視送上的戲,可謂競爭激烈:年代戲、商戰戲、歷史戲、宅門戲,不管哪種戲,要是上了央視1套、8套的黃金檔,等於有了收視率和品牌保證。上央視的戲,也有規定的條條框框,如弘揚主旋律、符合時代特徵、題材不撞車、不庸俗等。 《鄭氏十七房》的勝出,在於劇中沒有絲毫爭權奪位、謀財害命、情愛泛濫等陰暗元素,既符合央視的基調又能保證劇情曲折生動。為使該劇更有衝突性,劇本研討小組對一些情節反覆雕琢:原劇的結尾時間一直延續到抗戰勝利后直至1949年,情節交代匆忙,私人恩怨過長,反面人物過於臉譜化等。經討論,最終的結尾修正為在鎮海保衛戰後。 “我們預設伏筆,結尾在保衛戰後,恰到好處。如果該劇收視率高,不排除拍續集,把後面的故事接上去。”文龍說。拍攝小組成立后,文龍第一個拎著行李到劇組報到,看著演員、美術、燈光、服裝、音響、武術指導等各方人員陸續就位。慢慢的,拍攝隊伍擴充到180人。 “180人的攝製隊伍,我印象里只有張紀中拍《射鵰英雄傳》等系列武俠劇,才有這麼多人。”文龍笑著說。
還原海戰 身兼三職《鄭氏十七房》是一部宅門戲,鎮海保衛戰作為全劇結尾,在整部戲中比重不高。文龍閱讀劇本,強烈建議還原鎮海保衛戰實景。 “鎮海保衛戰是抗戰史上可歌可泣的一幕,鎮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民風民俗淳樸。這一幕非常難得,我必須通過熒屏進行還原。”文龍出生於軍人世家,畢業於大連陸軍學院步兵指揮系,1986年赴老山參戰,經受戰火洗禮。身上隱藏的戰爭因子,讓他躍躍欲試。在他的倡議下,導演說服編劇添加鎮海保衛戰的情節,短短20分鐘戰爭戲,卻進行了為期10日的辛苦拍攝:分別在舟山、北侖兩地拍攝,A、B組3台攝像機全部上陣;美術制景組,提前一星期完成布景;洋沙山景區沙灘上,木頭、鐵絲網,布置完備。軍事教官、歷史顧問、演員,文龍身兼三職。他不但親自上陣,扮演國民黨軍隊連長,指揮鎮海保衛戰,還根據自己的戰場經驗,設計激烈“白刃戰”,設置岸防炮火等。 “北侖洋沙山風景區內,拍攝敵我300多人交戰的情景。侵華的日軍沿著軍艦——衝鋒舟——沙灘——上岸的路線行進。無論是日軍拼刺刀前將子彈退鏜,還是我軍士兵裝刺刀對敵,都有雙方戰術細節。包括怎麼打炮,怎麼布陣,都得遵循歷史。”文龍說。他對甬江潮汐、道具槍彈頭噴火範圍、炸點設定,都作了充分了解和精心布置。在“拼刺刀”一幕中,穿插了“十七房大刀隊”,這是取材於鄭氏十七房族人支援前線參加抗日戰爭的故事。文龍扮演的角色犧牲后,設計安排了鄭氏十七房內鄭戴氏向他捐出自己壽材的情節。這取材於文史部門採風而來的故事,鎮海保衛戰中一名士兵陣亡后,當地老人捐出自己的壽材,為他落葬。 4月14日起,潮起潮落的海岸邊,浩浩蕩蕩的海陸空三軍作戰隊伍,將鎮海保衛戰演繹得炮火紛飛、驚心動魄。感謝鎮海:全區之力支持《鄭》劇轟轟烈烈的海戰拉開序幕,總體攝製工作進展順利。在劇組拍攝期間,得到了鎮海上至區政府下至百姓的支持。拍攝前,區政府數次牽頭召開協調會,武裝部、供電局、公安局、文廣新局、九龍湖鎮等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紛紛表態支持,協助解決細節問題。相關區領導在會議上拍板:“有什麼困難,儘管來找我。”文龍說,以往下基層拍戲,從未遇過這種層面的支持。鎮海舉全區之力,為劇組提供協助。他感覺鎮海人正用當年支持中國軍隊打日寇的精神,支持劇組,支持拍攝。這體現出鎮海乾部群眾素質高。眼前,《鄭氏十七房》已展露出未播先紅的苗頭:一些遊客、團隊慕名參觀鄭氏十七房,新建的古景街為景區增添了幾許景緻。 “五一”時,劇組將與地方進行聯歡互動,部分廣告商已答應贊助做路牌,為通往景區的道路建立直達指示牌。文龍說,一旦電視劇開播后,鎮海和鄭氏十七房,將會第一時間留在國人的腦海中。鄭氏十七房也會成為中國第二個“喬家大院”。(記者 陳 飾)
聞隆
2012年2月13日,在舟山東沙古鎮老建築聚泰祥布莊內,30集長篇海派抗戰劇《東海客棧》如期開拍,記者第一時間走進劇組探班。
首部海派抗戰劇
《東海客棧》是我國首部反映浙東軍民抗戰的電視劇。原定計劃拍攝3季(每季30集)總長度90集的長篇電視連續劇。第一部計劃在東沙拍攝一個多月,預計五一期間殺青,春節前可與觀眾見面。
該劇以1942年前後,浙東沿海某小縣城的一個我黨秘密情報站——東海客棧為背景,講訴以寧州支隊偵察隊長陸阿根、游擊隊長曉荷、地下黨員石忠義為首的幾位共產黨的地下活動,以電視劇的形式,反映當時浙東人民艱苦卓絕英勇無畏的抗戰史,塑造一系列有血有肉的鮮活的正、反面人物形象。
該劇由中國海萊塢影視、浙江海緣影視、舟山市委宣傳部、市影視家協會、東沙鎮政府聯合攝製。著名編劇文龍為總編劇和製片人。
記者專訪編劇文龍
臨近傍晚,《東海客棧》編劇和製片人文龍,悄然出現在了片場。晚上有兩場戲,文龍飾演的新四軍浙東縱隊敵工部長許哲峰將登場。
閑暇時,文龍和記者聊了起來。
說到為什麼會編寫《東海客棧》這一劇本。出生於軍人世家,又參加過老山戰役的文龍說,“現在以新四軍為題材的電視電影非常少,我想把那些抗戰時期,並不被大家熟悉的歷史和人物挖掘出來,展現給大家。”
文龍已經不是第一次來舟山拍戲,早在2009年拍攝《鄭氏十七房》時,他就來過舟山取景。之後3年,他說自己和浙江結下了不解之緣,一直在浙江工作至今。
本劇在策劃期間,編劇為尊重歷史事實,避免出現某些電視劇存在的不倫不類的戲說傾向,翻閱觀看了大量的圖文影像資料,走訪了眾多的參加過抗戰的老新四軍戰士,絕大部分劇集都是由浙東地區地下黨組織的真實的歷史鬥爭故事經藝術加工而成。
東海客棧海報
其中有故布疑陣引發敵偽內訌,巧設妙計掩護新四軍首長,利用日軍與偽軍的矛盾乘機截獲敵人的軍火,引蛇出洞查出內部姦細,火眼金睛巧識敵人的反間計,聲東擊西,冒名頂替打入敵人內部……精彩劇集,數不勝數。
在劇本創作上,本劇由著名劇作家文龍掛帥,精心打造一部海派特色的抗戰傳奇劇,在借鑒動作片、間諜片、懸疑片、驚險片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加大真實性,力爭推陳出新,使觀眾在觀看的同時,受到革命英雄主義的熏陶,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凝聚力,激發廣大觀眾的愛國熱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2015年9月23日,《習仲勛在洛陽》電影劇本座談會在西工區政協舉行。
聞隆
與會專家學者梅藝辛、劉彥卿、周寧分別圍繞習仲勛同志在洛期間的學習和工作事迹開展座談,就劇本創作暢所欲言,他們根據自身豐富的藝術經驗,為該電影劇本的創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
《習仲勛在洛陽》劇本主創聞隆表示:電影劇作將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本著“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創作理念,以情動人,打造其影視精品。(於乾坤供稿)
來源:岱山新聞網 作者:董冬 編輯:葉建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