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認知學

心理認知學

心理認知學起始於本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後飛速發展,1967年正式形成。認知心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的,都屬於認知心理學,而目前西方心理學界通常所指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狹義的認知心理學,也就是所謂的信息加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起始於本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以後飛速發展,1967年正式形成。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認知心理學已成為一個獨立的流派。
馮特心理學有一脈相承的繼承關係。受格式塔心理學思想影響。是行為主義的反作用。
認知心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心理學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認識過程的,都屬於認知心理學,而目前西方心理學界通常所指的認知心理學,是指狹義的認知心理學,也就是所謂的信息加工心理學,它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通過與計算機相類比,模擬、驗證等方法來研究人的認知過程,認為人的認知過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交換、操作、檢索、提取和使用的過程,並將這一過程歸納為四種系統模式:即感知系統、記憶系統、控制系統和反應系統。強調人已有的知識和知識結構對他的行為和當前的認知活動起決定作用。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記憶和思維領域的突破性研究。
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基本觀點就是把人看成信息傳遞器和信息加工系統。

提出短時記憶中有三種編碼:


①聽覺編碼即聲碼;
②視覺編碼即形碼;
③語義編碼即意碼。
認為人是按事物的各種性狀將其分成三種編碼分別貯存在三個不同的位置,而後可以用聲、形、意三種不同的途徑來檢索這一記憶。
時代精神:
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電腦智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