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NingxiaBusinessandTechnologyCareerTechnicalCollege)是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教育部備案的具有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隸屬於自治區教育廳,是首批百所國家骨幹高職院校、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2002年10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原寧夏商業學校、糧食學校、供銷學校實施了首輪三校整合,組建成立了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06年9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學院正式更為現名。

據2018年8月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佔地1538畝,建築面積21.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8.1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527萬元,圖書館藏書65萬冊,電子圖書11681GB;設職能處室13個、教輔教學機構21個;有1個國家級清真烹飪培訓基地、1個全區最大的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設置有11個大類37個高職專業;有教職工646人。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三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B檔)。

歷史沿革


學校前身

寧夏商業學校
1979年3月,商業中專學校成立,定名為寧夏財經學校商業分校。
1979年9月,正式開學。設財會、統計、物價三個專業。
1981年5月,更名為寧夏商業學校。
寧夏糧食學校
1981年11月,成立寧夏糧食幹部訓練班。
1983年10月,改為寧夏糧食職工學校。
1984年5月,更名為寧夏糧食幹部學校,同年招收中專生。
1996年3月,更名為寧夏糧食學校。
2002年9月,更名為寧夏經貿學校。
寧夏供銷學校
1979年9月,寧夏供銷學校成立,隸屬於自治區供銷合作聯社。
1983年11月,併入寧夏商業學校,原供銷學校改名為寧夏商業管理幹部學校。
1984年10月,供銷學校分出復校。

合併之後

2002年10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成立了寧夏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6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學院正式更為現名,確立了“立足現代服務業,面向能源化工與裝備製造業”、“一體兩翼”的辦學定位。
2007年9月,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標誌著中職教育模式向高職教育模式的成功轉變。
2008年8月,佔地1538畝、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的新校區暨寧夏職業教育實訓基地正式開工建設。
2009年8月,實施了新一輪三校整合,原寧夏化工技師學院、寧夏機電工程學校整建制併入。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2017年8月,學院入選為教育部第二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
2019年10月,通過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第二批試點單位驗收。
2019年12月,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三類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B檔)。
2021年7月,入選職業教育示範性虛擬模擬實訓基地培育項目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18年8月學校官網顯示,學院設職能處室13個、教輔教學機構21個,設置有11個大類37個高職專業。
系(部)專業名稱
機電工程系機電一體化
電氣自動化
應用電子技術
機電技術應用
機械工程系數控技術
汽車運用與維修
化工工程系應用化工技術
工業分析與檢驗
生物技術及應用
化工設備維修技術
會計系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高級技工)
會計電算化(中職)
商貿經濟系電子商務
連鎖經營管理
物流管理
市場營銷
工商企業管理
旅遊管理系烹飪工藝與營養
酒店管理
旅遊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會展策劃與管理
寶玉石鑒定與營銷
信息技術系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建築動畫方向)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平面廣告設計方向)
計算機網路技術
計算機信息管理
基礎課教學部
思想政治課教學部

師資隊伍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有教職工621人,其中專任教師304人,教授32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128人,“雙師素質”教師278人,博士研究生2人,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230人,兼職教師138人;聘任區內大中型企業客座教授16名,專業帶頭人32名,骨幹教師75名,自治區及以上優秀教師2人、教學名師21人,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人、“塞上技能大師”1人、技術能手1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12個,自治區級大師工作室1個,並湧現出一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自治區313人才工程”、“中國烹飪大師”、“全國餐飲服務大師”等優秀教師。
自治區級教學名師
張天祿施衛保徐玉海
康秀榮史成澤范麗萍
賈國棟陶淑珍胡亞榮
焦改麗張清林孫修南
葉燕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項目名稱主持人立項時間
烹飪教學團隊宋國慶2011
應用化工技術教學團隊馬輝2012
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團隊康秀榮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團隊徐玉海2014
多媒體技術教學團隊胡亞榮
機電一體化技術施衛保2015
會計專業史成澤
旅遊管理專業(群)葉燕
工商企業管理毛學偉2016
電氣自動化秦萍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優秀教學團隊趙志梅
計算機網路技術赫宜2017
數控技術王立華

學科體系

截至2014年,學院有骨幹重點建設專業4個,建有1個學生創業園、7個校中廠、116個校內實訓室,校企合作建立了15個教師流動中心、162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72門院級精品課程、15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
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清真烹飪工藝與營養、物流管理、應用化工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
自治區骨幹重點建設專業清真烹飪工藝與營養、物流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
自治區骨幹師範專業烹飪工藝與營養、酒店管理、市場營銷
自治區重點建設特色專業電氣自動化
自治區特色專業工業分析技術
實訓中心清真烹飪工藝實訓中心、酒店管理實訓中心、物流管理實訓中心、能源化工實訓中心、分析檢驗實訓中心、電工電子實訓中心、數控加工實訓中心、機械加工實訓中心、汽車服務實訓中心、會計實訓中心、信息技術實訓中心
國家級培訓基地清真烹飪培訓基地
區級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負責人課程名稱負責人
甲醇生產技術馬玉華酒店客房服務與管理李紅娟
倉儲與配送實務康秀榮人力資源管理董麗華
食品雕刻宋國慶飯店前廳服務與管理李佩珍
典型電氣控制設備的安裝張源淳面點工藝學張天祿
液壓與氣動技術曾建寧餐飲服務與管理魯琳雯
烹飪工藝學/清真熱菜製作朱建華冷盤工藝王紅艷
現代推銷學於瀟瀟餐飲服務與管理胡亞榮

科學研究


學術交流

學院以“訂單培養”為突破口,不斷擴大校企合作和聯合辦學數量與範圍,先後與南京漢恩遊戲動畫製作有限公司、上海大數集團、中電投寧夏鋁業公司、寶塔石化集團、寧夏伊品集團、柏悅大酒店等區內外知名企業協議“訂單培養”,使學生未進校門,就先有了就業去向;同上海清真洪長興餐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承擔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清真餐飲服務接待工作;與新加坡國際教育集團、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瑞士格里昂酒店管理學院、山東濰坊商校、瀋陽化工學院、浙江嘉興學院等合作辦學,並專門以中國烹飪大師張天祿的名號開設了特色面點班。

科研成就

據學校官網2015年1月信息顯示,3年評審立項自治區級教科研課題41項,院級教科研課題116項,橫向課題21項;教師在各種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409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64篇;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項目2項;教師或自治區級科學研究成果獎2項,教育廳科學研究成果獎1項。
自治區級科學研究成果獎寧夏青年作家群小說創作中的死亡書寫研究(張靜)、對演講與口才實踐性教學的研究與探討(周久雲)
教育廳科學研究成果獎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邱明玉)
發明專利
年度部門姓名專利名稱專利類型
2012機械工程系趙潤良葡萄藤條埋土刮平機實用新型專利
2012機械工程系趙潤良馬鈴薯播種機實用新型專利

學術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5年3月信息顯示,學院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近42萬冊,以及各類電子圖書11681GB。學院不斷改善信息網路基礎設施,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校園內實現了有線無線網路全覆蓋。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校訓
厚德:厚德載物。“厚德載物”一語出自《易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前後呼應闡述了才能與德行之間的對應關係:前一句“天行健”(蒼天高高在上,以強有力不可抗拒的運行法則影響世界),“君子以自強不息”(有才能的人應該不斷追求、進取、強壯自己),闡述強者應當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具備超凡的濟世才能。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勤學:勤學苦練。也就是要求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持之以恆;不懈怠懶惰,不投機取巧。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社會,只有不斷學習,及時掌握新的科學知識,才能保證自己不落後於時代,不落伍於社會。
敬業:愛崗敬業。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說:“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意思是說,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盡心儘力,專心致志。人們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需要專心致志,盡職盡責,勤奮認真,這種態度就是敬業。何謂敬業?從詞意上解釋,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其具體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職業道德。其中揉合了一種使命感和道德感。這種道德感在當今社會得以發揚光大,使敬業精神成為一種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
強能:強化技能。高職院校主要面向生產、經營、服務等一線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須牢固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和素質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其能力和技能的培養,特別要強化學生自身的技能訓練,使他們在畢業時能掌握就業崗位所必需的技能。

形象標識

校徽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徽整體形象設計主要是由一枚方孔古幣演化而來,它清晰體現了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濃厚的人文底蘊。
校徽中環繞的四個弧形意在表達學院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定位,而其形成的四個通道則蘊涵了學院廣開辦學渠道,廣納人才、以高職教育為主多層次辦學的辦學特點,又寓意了學院注重與行業、企業共同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的辦學宗旨,以及致力於向社會各行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輸送各類技能型人才的辦學目標。
校徽核心是由一枚商周時期鏟形貨幣向一個“人”字象形演化的藝術概括,鏟形貨幣象徵著先進的工業冶鍊和發達的商業貿易,蘊含了“工商”之意,“人”字象形傳達出學院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人”字鏟形貨幣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凝練和現代設計元素的巧妙結合,又寓意了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
整個校徽結構嚴謹,韻味濃厚,渾然圍繞核心,在表達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攜手同進,共創佳績的同時,也蘊涵了學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校徽圓中有方,體現了學院團結活潑的辦學精神中融著嚴謹的規章制度,嚴肅而又不失生動。
在顏色上紅色代表學院在黨委的領導下與時俱進的辦學熱誠,藍色則代表了學院走在職業教育前沿引領科學辦學的理念,色調沉穩含蓄。校徽整體設計簡潔穩重,個性突出,易於識別。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姓名職位職責
徐彥平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質量管理辦公室。
關世春黨委副書記、院長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信息網路中心。
宛國成黨委副書記在黨委領導下具體分管組織宣傳處、人事處、工會、團委、商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原秦英黨委委員、副院長在黨委領導下具體分管招生與就業指導處(校企合作辦公室)、科研處(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創新創業學院。
宋瑩黨委委員、副院長在黨委領導下具體分管教務處、能源化工學院、圖書館、教學督導室。
付彬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在黨委領導下主持紀委工作具體分管監察專員辦公室。
寧曉娟黨委委員、副院長在黨委領導下具體分管學生處(學生工作部)、繼續教育處(對外交流處)、旅遊管理學院、人文教育學院、職業技能鑒定所。
陳志懷黨委委員、副院長在黨委領導下具體分管保衛處、後勤處、信息技術學院、中職部。
周桂寧黨委委員、副院長在黨委領導下具體分管財務處、實訓裝備處、機械工程學院、財會金融學院、餐飲實訓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