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超
吳伯超
吳伯超,音樂名家,中國重要的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教育家。1903年8月23日生於江蘇武進。中學年代即隨劉天華學習民族樂器演奏。1922年人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繼續從師劉天華,與曹安王君儀、韓權華、蕭伯青同是劉天華的弟子學習琵琶與二胡。1927年畢業,先後任教於北京師範學校,上海國立音樂院1931年赴歐洲,在布魯塞爾夏羅瓦音樂學院及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理論作曲與指揮。
吳伯超,中國重要的作曲家, 指揮家, 音樂教育家。1903年8月23日生於江蘇武進雪堰鎮。中學年代即隨劉天華學習民族樂器演奏。1922年人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繼續從師劉天華,與曹安王君儀、韓權華、蕭伯青同是劉天華的弟子學習琵琶與二胡。1927年畢業,先後任教於北京師範學校,上海國立音樂院1931年赴歐洲,在布魯塞爾夏羅瓦音樂學院及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理論作曲與指揮。1936年學成回國,在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任教。抗戰期間,歷任廣西省藝術師資訓練班主任、勵志社管弦樂團指揮,中訓團音干班副主任、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音樂系主任、國立音樂院院長等職。
在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原校址在重慶白沙鎮新橋)任教期間,1942年3月29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殉難紀念日那天,由白沙音樂教育促進會與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合作,借驢溪半島江津師範學校場地,舉辦了“中國音樂月萬人大合唱”。由盧前撰寫《白沙鎮歌》歌詞,吳伯超指揮,這是中國音樂史上第一次史無前例的萬人大合唱。
1949年1月27日, 乘太平輪去台灣為國立音樂院覓新址時, 不幸在浙江舟山群島與一艘載著2,700噸煤礦及木材的建元輪相撞, 隨船沉沒, 年僅45歲。
主要作品有合唱曲《中國人》、女聲合唱《暮色》、二胡曲《秋感》、民樂合奏《合樂四曲》等。《中國人》(侯伊佩詞),作於1940年。該曲於1942年獲教育部文學藝術的作曲獎,曾廣泛唱於西南大後方各地。
根據吳伯超創辦的“國立音樂院幼年班”學員芮文元所述:
原“國立音樂院幼年班”部分校友合影
小學訂親
恩師吳伯超與師母薛雅君的婚姻絕對屬父母包辦。兩家在雪堰橋鎮上只隔七八間門面,薛家也開了個南貨店,是小伯超去道南小學上學的必經之道。但兩家訂親后,本來是一道頑皮的玩伴,反再不好意思見面了。薛雅君在七八歲時有天睡在床上還沒醒,就被母親喊著說:“快起來吃喜糖,你已經定親了。”接著母親諄諄教導女兒說:“你已經有了人家,訂了親就是大人了,不要出門玩耍了……”從此薛雅君真的不敢出門,怕遇見“丈夫”,從此學刺繡,念私塾。而小伯超上學呢,從此也再不好意思從“岳父母”家門口走過,每天繞個大彎,從荒野的松林墳場轉到道南小學的後門,進學校。如此直到正式結婚那一天,倆人才又恢復見面。婚禮上朋友們擔心吳伯超的“個子”,特定做一雙墊有高後跟的皮鞋送他穿上。不過女兒吳漪曼長大后對此舉似不十分領情,強調說即使不穿那鞋,“父親畢竟比母親略高一二寸呢!”這對夫妻是真正的一見鍾情,一世深愛。抗戰期間在桂林,曾有親密好友來吳家吃酒,席間醉熏熏的客人好意勸吳納小,說:“伯超你只有這個女兒,你要……”吳伯超立即放下酒杯正色道:“女兒和兒子是一樣的。我們是患難夫妻,恩愛夫妻……來,來,來,喝酒!吃菜!……”恩師人品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紀念文集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