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金剛經的結果 展開

金剛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著的作品

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由於篇幅適中,得到廣泛傳播,三論、天台、賢首、唯識各宗都有註疏,特別受到慧能以後的禪宗重視。

內容簡介


《金剛經》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

不同譯本

最早由後秦鳩摩羅什於弘始四年(402)譯出。共一卷。以後相繼出現5種譯本:1、北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2、南朝陳真諦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3、隋達摩笈多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4、唐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大般若經》的第九會);5、唐義凈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歷代註疏

此經的註疏很多,在印度,除彌勒所造八十偈釋本之外,尚有無蓍《金剛般若論》、世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功德施《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相不壞假名論》,以及未被漢譯的師子月、月官等人所撰的論釋。在中國,從東晉到民初,各家撰述不絕,主要有後秦僧肇《金剛經注》、隋吉藏《金剛經義疏》、隋智顗《金剛經疏》、唐慧凈《金剛經註疏》、唐智儼《金剛經略疏》、唐窺基《金剛經贊述》、慧能《金剛經解義》《金剛經口訣》、唐宗密《金剛經疏論纂要》等書。近人註釋亦有印順《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等多種。

主要思想

此經主張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實,“實相者則是非相”,認為應“離一切諸相”而“無所住”,即對於現實世界不應執著或留戀。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被稱為一經之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