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勝門橋
1979年建於北京的立交橋
德勝門橋建於明初,它是古代得勝歸來的必經之路,德勝門的歷史意義和交通便捷,使它變得更加神秘與現代。德勝門是公交站點聚集地,箭樓前後,數條線路設總站於此,公交車輛的進出對過往德勝門橋的車流也產生了些許衝擊。
建於明初,橋將積水潭一分為二,橋西稱積水潭(又稱西海),橋東稱什剎海。在德勝門橋的包圍下德勝門城樓顯得更加威嚴,在橋上是漢白玉的護欄,這個護欄上雕刻著石獅和水浪,石獅是古代鎮水的神獸,突出了中國文化。德勝門橋分為上下兩層,橋下則為護城河,作為古代得勝歸來的必經之路.
“北二環的車流量本來就大,由八達嶺經德勝門橋而來的車流,等於是給已經灌滿的水缸里又注了一道水,不溢出來才怪。”經常駕車過往此處的司機王成良師傅認為,加強對車流的分流才是辦法,目前,連通德勝門橋和新街口外大街的冰窖口衚衕起不到分流的作用,因為那邊的積水潭橋本身也是一個堵點,得尋找新的分流路線,才能緩解德勝門橋的壓力。
此外,市民胡女士提出,德勝門北側的德外橋在西側輔路上設了一個公交車站,其位置正好擋住了右拐開往新康路的車輛,也是擁堵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