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灘鄉

站灘鄉

站灘鄉位於臨洮縣東北部,距臨洮縣城55公里,地處安定、臨洮榆中三縣交匯處,定臨公路、七一四公路貫穿全境。站灘鄉現有面積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0371.25畝,共轄11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3494戶,14817人,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90元。

概況


站灘鄉緊緊依靠交通便利,資源豐富,信息通訊發達,人文環境和諧,商貿流通活躍的優勢,按照鄉黨委、鄉政府提出的“生態立鄉、洋芋富鄉、草畜強鄉、勞務興鄉”四大戰略和“三種(洋芋、藥材、畜草)兩養(牛、羊)一爭(爭項目)一輸出(勞務輸出)”的經濟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增收抓調整、致富抓養殖、勞務抓輸磚、改善抓基礎、發展抓項目、和諧抓民生”六項措施,依託住國家投資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機遇,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培育,積極爭取項目,加大勞務輸出,使全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項事業協調快速健康發展。
鄉便民行政服務中心是鄉對外辦事窗口,設有計生、民政(殘疾)、合作醫療、農林水保、文化廣播、城建、綜治民事調解、綜合等8個辦事窗口。按照鄉政府授權,面向轄區各單位和人民群眾辦理行政審批事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事項及各種證件的申領、諮詢、釋疑、信息發布、資料發放、登記、申報等服務事項。
臨洮縣站灘鄉把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常抓不懈,採取本地能人帶動、培訓農民、有組織輸出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創出了山區鄉鎮農民增收的一條新路子。站灘鄉三大產業發展步伐加快,產業效益不斷提高。

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建設成效更加顯著。一是梯田建設規模大、成效好,年機修面積4000多畝,實現當年修地、當年見效,修地增收兩不誤。二是道路建設力度大,投資多。通過項目帶動、社會幫扶、能人捐款,群眾投勞等途徑,開展大規模集中整修,使鄉村道路狀況得到大幅度改善,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三是市場建設投資大、標準高。投資70萬元,佔地12畝,建成了站灘鄉洋芋收購市場。建成標準儲存庫2100立方米,辦公樓一棟100平米,生活用房一座70平米,新建大門2個,安裝5噸和10噸級電子磅2台,洋芋交易量達2000多噸,實現收入5萬多元。生態環境建設得到全面加強,環境狀況逐步改善。在大力宣傳封山禁牧,退耕還林法律政策的基礎上,組織人員定期不定期地開展封山禁牧巡查,使放牧、毀林、開荒等違法行為得到有效制止,林木面積得到有效管制。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檢查力度,加強污染防治,對已關停的澱粉加工企業進行了監督檢查,使其停止生產。加強對站灘衛生院x光機等輻射源使用情況的檢查登記,健全管理制度,靠實人員責任,保證了輻射源的使用安全。加強群眾用水安全宣傳,開展安全檢查,確保群眾安全用水、清潔用水,為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創造了條件。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農村面貌變化明顯。2007年全面啟動了鄉新農村建設第一個鄉級試點村—廟背村,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堅持“結合實際,反映民意,不搞形式,量力而行”的原則,完成投資165萬元,建設內容全面完成,農業和農村面貌發生較大變化。民生民計逐步改善,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高度重視弱勢群體權益保障,順利實施完成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不斷擴大醫療、衛生、教育、低保、計生等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妥善安排低保戶、殘疾人、及各類貧困戶、受災戶的生產生活。社會事業持續繁榮,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教育、計劃生育、通信建設、土地管理、廣播電視、文化體育、消防減災、節能減排、統戰宗教等工作全面推進。
借項目增強發展後勁。該鄉廟背村實施的整村推進項目總投資801270元,新修、整修道路7.8公里,修建便民橋一座;新修135平方米教室一棟,翻新116平方米教室一棟,購置課桌50套,辦公桌4套;種植優質牧草400畝,扶持115戶農戶發展小尾寒羊養殖,戶均養羊5隻左右;新建電視接收站一處;舉辦科技培訓班3期,培訓科技示範戶908人次;新修提灌站一處;新修梯田1200畝。道路建設中全鄉共整修道路11條49公里,爭取項目資金4萬元,完成站——廟路和白——大路的整修;投資27萬元的以工代賑國債項目泉石路已全部完工,正在備砂;紅(泉)-牛(心山)農路維修6.5公里;古桐村農路拓寬5.62公里。
排危建校工作籌資3.5萬元對井兒溝小學危房進行改造建成一棟105平方米的教室3間?庫房3間18.5平方米投資13萬元的泉頭永勝希望小學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投資1.5萬元在小寨子小學建成86平方米的教學輔助房,全鄉教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陣地建設自2001年以來,爭取項目資金92.6萬元,先後建成鄉政府辦公樓一幢800平方米,鄉中心衛生院門診部一幢290平方米;投資6萬元完成120平方米鄉司法所建設。依託產業結構調整,為站灘村和雲谷村爭取百畝小麥品種試驗及洋芋品種改良試驗,極大地緩解了群眾品種兌換難的問題。
該鄉和縣移動公司積極銜接,先後投資264萬元在泉頭梁建成移動通訊塔一處,在紅龍山修放大站一處,從而結束了全鄉移動通迅覆蓋為零的狀況,為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有效的助推作用。從縣交通部門爭取資金20萬元,建成鄉級客運車站和5個村級客運車站,目前,已全部建成,通過驗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通過宣傳動員,全鄉共有11183人蔘合,參合資金111830元,參合率達87%。正是全鄉注重並狠抓項目建設,從而有力的促進了當地農民收入。

農業發展


臨洮縣站灘鄉在立足鄉情、村情的基礎上,遵循“三種(洋芋、藥材、飼草)兩養(牛、羊)一輸出(勞務輸出)”的經濟發展思路,並結合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開展,深入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全鄉各項工作與教育活動呈現出“兩不誤、兩促進、共發展”的喜人局面。
洋芋產業在規模上、特色上、技術上、效益上都有較大提高,成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產值的特色產業。全鄉洋芋種植面積5.7萬畝,實現訂單46000畝,良繁面積達到70%,年均洋芋產量達11.4萬噸,人均從洋芋收入中受益400餘元。

種植業

站灘鄉進一步調整種植業結構,以抗旱、減災、保糧、增產、增收為中心,全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69000畝,其中洋芋種植面積57000畝,飼草種植451畝;壯大畜牧產業,擴大飼草種植面積,大力發展舍飼養殖,全鄉大牲畜存欄4459頭,羊存欄9995隻。該鄉還積極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採取全方位服務、人機結合、機修為主的辦法,2005年梯田建設完成4231畝,累計完成梯田建設45189畝,人均達3畝,完成退耕還林(還草)7020畝。

畜牧業

站灘鄉位於臨洮縣東北部,那裡溝壑縱橫,十年九旱,農業基礎十分薄弱,自然條件十分嚴酷,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面對現狀,鄉黨委、政府轉變觀念,千方百計支持鼓勵農民種草養畜。
把發展畜牧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產值,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特色支柱產業來精心培育和發展。跟隨著鄉長來到古桐村的陳金山家中,看到一隻只膘肥體壯的羊,津津有味地吃著鮮嫩的苜蓿,樸實憨厚的陳金山一邊喂草,一邊掰起指頭算起了細賬,“幾十隻羊每年產羔兩茬,出育肥羊羔20多隻,像今年價錢這樣好,收入就是4000多元,又租了別人的10畝地種草,飼草養羊方便省勁不說,而且養分好育肥快。”他望著鄉長高興地說:“還多虧了鄉上的幫助和支持”。原來去年鄉上結合整村推進項目,為他修建標準圈舍一座,投放無角陶賽特種公羊一隻,共計扶持資金6200元。在陳金山的帶動下,全村群眾都蓋起了羊棚,走上了養羊致富之路,掀起了養羊熱。
站灘鄉在發展畜牧產業中不斷夯實發展基礎,提高服務層次,擴大規模養殖,延伸產業鏈條,拓寬增收渠道,通過“四結合”,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又富有特色的發展路子:一是把發展畜牧業與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相結合,狠抓圈舍改建,大力發展舍飼養畜。結合項目實施,在廟背、古桐兩村組織修建標準圈舍219座,投放小尾寒羊1500隻,解決了兩村群眾無養殖場所和品種退化的問題。二是把發展畜牧業與示範點建設相結合,大力開展品種改良擴繁工作。在古桐村建立無角陶賽特肉羊養殖繁育基地,投資3.76萬元,有針對性地選擇引進適宜本鄉氣候條件的無角陶賽特種公羊9隻,投放到該村9個社,以小尾寒羊和本地羊雜交後代為母本進行品種改良繁育。已完成品種改良45隻,以此提高優良母畜的存欄數和繁殖力。三是把發展畜牧業與實施退耕還林、封山禁牧相結合,大力開展種草養畜。以紫花苜蓿、紅豆草種植為主,充分發揮退耕還林套種牧草、耕地種草的優勢,種植優質牧草6500畝,為發展舍飼養畜提供充足牧草。四是把發展畜牧養殖與落實農機補貼相結合,大力發展秸稈養畜。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組織畜牧技術人員以重點養殖戶為主,指導修建秸稈氨化池,積極推行秸稈氨化和精細加工技術,轉變飼養方式。並結合農機補貼落實,補貼資金2萬元,動員養殖戶購置鍘草機50餘台,為農戶開展“長稈短喂”飼養技術,加快草畜轉化提供方便。
畜牧養殖業主導地位得到鞏固和進一步發展,全鄉的畜牧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在古桐、雲谷村建立無角陶賽特肉羊養殖擴繁示範點1個,在雲谷村建立西門塔爾肉牛養殖示範點1個,開展肉牛凍精裝配技術示範推廣,改良肉牛品種。大力支持發展生豬規模養殖個體戶,使生豬養殖呈現較好發展勢頭,湧現出了如張永貴,何文俊等個體生豬養殖大戶,帶動生豬養殖業的發展。

勞務產業發展


站灘鄉把培訓農民和有組織輸出勞務作為輸出務工人員的有效辦法。駐村幹部、下鄉的領導抓住村幹部會議、黨員會議等一切機會,以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大力宣傳輸出渠道、輸出辦法,解疑釋惑,示範輸出,漸漸地這些偏遠村的農民也嘗到了“打工經濟”的甜頭。在一次宣傳活動中為“蘭州紫光裝璜公司”一次性組織輸送20多人,其中一部分人已成了這裡的長期工,有了固定的家庭經濟來源。同時,鄉上定向或動員向新疆、敦煌每年固定輸出一部分人員,並跟蹤協調關係,為輸出人員鼓勁加油。古桐村以前是有名的“爛桿村”,如今,依靠勞務輸出一躍成為全鄉的富裕村。全鄉的3542戶人口中,戶均輸出務工人員1名以上,年人均工資收入達5000元以上。
勞務產業已成為鄉群眾增加收入,節約開支主要途徑。根據統計,2007年共組織輸出各類勞務工2826人,創勞務收入972萬元,勞務收入成為增加群眾收入的鐵桿莊稼。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項目成效更加喜人。投資70萬元,年產磚量達700萬新寨磚廠建成投產,投資100.5萬元的雲谷村整村推進項目完成建設,投資27萬元的佛溝橋建設項目建成通車。投資240多萬元的泉—站通鄉油路即將組織實施,鄉文化站建設項目已完成項目上報和土地規劃,等實施建設,2008年紅泉村整村推進項目啟動實施,投資188.3萬元的站灘初級中學校舍改造項目已完成建設方案和可研報告,年內實施建設,廟背村15萬元互助資金髮展項目啟動實施。
該鄉計劃生育工作實現了由處罰多生向獎勵少生的歷史性轉變。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大力推進計劃生育各項政策的落實。共印發各類宣傳品16600張,使計生政策入戶宣傳材料的戶有率達到100%,刷新固定標語30條(次),黑板報10處(次)。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使群眾的政策知曉率明顯提高,傳統落後的婚育觀念得到根本扭轉。二是靠實了計劃生育工作責任制。三是把環孕情服務作為計劃生育工作上水平的關鍵環節來抓,不斷提高服務所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進一步強化服務功能,嚴把質量關,使計劃生育管理工作更趨於科學化、制度化和高效化。四是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使計劃外偷生、超生的現象得到遏制。同時,多方籌資,對符合政策的二女結紮戶和農村獨生子女領證戶,辦理了養老保險,全鄉共給17戶二女結紮戶和獨生子女領證戶辦理了養老保險,投保金額累計達17000元,戶均1000元,為8戶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19戶獨生子女領證戶、156戶二女結紮戶發放救助金9730元,救濟麵粉187袋。
站灘鄉還把勞務輸轉工作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來抓,工作中堅持“三個結合”(培訓與儲備、培訓與鑒定、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突出“四個重點”(建築、縫紉、保安、家政),2005年,全鄉共組織電動縫紉工技能培訓2期140人,向新疆建設兵團輸送季節性拾棉工85人,自謀輸出1240人,就地轉移460人。勞務總收入達620萬元,人均勞務收入23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