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谷豬

中國優良的地方豬種

糯谷豬(又叫黃毛豬),是中國優良的地方豬種~黔西北“可樂豬”中的一個特殊類型,“納雍糯谷豬已成為農業部的‘原始保護品種”,2004年專家組考察論證,由著名畜牧學家盛志廉教授親自命名並題寫了“納雍糯谷豬”。

糯谷豬全身毛呈棕色,皮薄,肉糯,體形結實,四肢強健,耐粗飼,抗病力強,瘦肉率較高,早熟易肥,肉質常規測定各項指標均在正常到優良範圍。糯谷豬因其肉質優良,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市場上售價要比雜交豬肉高出20%~40%,且供不應求。但由於沒有專門的保護措施,這些優良的基因正在逐漸消失。據1983年對納雍縣地方豬種資源進行調查發現,從毛色方面統計,黑白花豬佔70.5%,黑毛豬佔15.5%,黃毛豬(糯谷豬)佔14%。部分糯谷豬有不同程度的混雜現象。隨著外國豬種與本地豬雜交良範圍的擴大,糯谷豬的飼養範圍在逐漸縮小,數量也在減少,面臨滅絕的危險。現在貴州整個畢節地區僅有近萬頭,在納雍縣估計只有3000多頭。因此,對糯谷豬的保護勢在必行。

地理位置


糯谷豬產地納雍縣位於雲貴高原中部,黔西北畢節地區中南部,烏蒙山東南麓,海拔在1052~2476m之間,平均海拔1685m。地勢西北高,東南、東北低。全境多山,峰巒疊起,溝壑縱橫,流水下切,山高坡陡,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飼養方式


飼養方式為圈養放牧相結合。餵養方法為熟飼,即:一是先把青綠飼料煮熟,再加適量玉米面一起煮熟飼餵;二是用青飼料和洋芋混合煮熟飼餵。當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飼養方式,造就了糯谷豬四肢強健、腿部肌肉結實、耐粗飼、瘦肉率高、肉質好、早熟、抗病力強的特點。

生產性狀


糯谷豬頭輕小,額寬橫行皺紋,額心有旋毛,耳中等大小下垂,耳根較硬,嘴筒長,面微凹,面紋少而淺,背腰平直,腹稍大,全身被毛棕色,乳頭6~7對。60日齡體重11~15kg,成年公豬體重56~68kg,成年母豬體重70~80kg。公豬30~40日齡便有爬跨行為,90日齡即開始配種使用,公豬不放牧。母豬3~4月齡開始發情,5~6月齡初配,發情周期17~21天,懷孕期110~115天。初產母豬平均產仔數6.5頭,經產母豬平均產仔數9.7頭。產區中部、東部產糧區以圈養為主,北部、西部採用圈養結合放牧。仔豬出生後半月齡左右即隨母豬出牧,2月齡斷奶,斷奶后隨畜群放牧。飼養管理條件好的豬生長發育快,飼養管理條件粗放的豬生長發育慢。在一般飼養管理條件下,肉豬飼養期10~14個月,日增重300~370g,屠宰率74%,瘦肉率47%。糯谷豬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風味優良。

主要分佈


現糯谷豬主要分佈在納雍縣勺窩、董地、老凹壩、昆寨、姑開、鍋圈岩、左鳩嘎、豬場、水東、張家灣、沙包等13個鄉鎮,分佈範圍廣,但數量少。據2004年6月對上述13個鄉鎮調查統計,共有存欄糯谷豬3300餘頭,其中能繁母豬253頭,公豬29頭。

品種保護


建立保種區,進行擴繁、保種工作:糯谷豬作為一種貴州地方豬種,分佈面廣,產區生態條件、生產水平、繁育利用方式差異很大,單純選育群保種,遺傳變異很大,達不到保種效果。因此,應該在業務部門的支持下,產、學、研三結合,在母豬飼養多的產區劃出一些自然村建立自然保種區,保證留足純繁的種用公豬外,其餘方可作肥豬仔豬出售。要保證母豬的相應數量,並對純繁豬作一定經濟補償,以確保保種區、養豬戶的經濟效益,穩定地方豬群規模。這樣種豬場的選育群定期從保種區引進無血緣關係的種豬進行開放式選育,選育群退群的優秀公豬(或精液)又可返回保種區,促進地方豬的改進,二者互相補充,可以較好協調選育、開發利用與保種的關係。
加強豬種資源的保存與利用:動物遺傳資源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財富。保存物種和品種的多樣性既是滿足當前食品和農業生產的需要,也是滿足未來食品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採用先進的保種理論,制定國家級總體保種策略,在分子水平上開展豬種遺傳差異調查、豬種資源的評估與分類,在原地保種和遷地保種的基礎上,研究長期保存凍精、卵細胞與凍胚的新技術,建立我國遺傳資源信息庫和基因庫。
基因組學研究:研究糯谷豬的功能基因組學和比較基因組學,定位影響重要經濟性狀的主效基因;非孟德爾遺傳基因或QTL的鑒別及育種應用;研究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技術體系;建立各種組織cDNA文庫;建立晶元技術平台,研究成批基因表達、高通量基因型分型。
優良基因的利用:中國地方豬種的繁殖率、肉質、適應性、抗病力等優良基因在未來豬的育種和生產中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工程技術,探索中國地方豬種的高產仔基因規律,在商品豬中引入地方豬種的多產性而又不喪失良好的生長速度或胴體品質正在研究之中。隨著分子遺傳學的發展,中國地方豬種的優良基因將對世界養豬業作出更多的貢獻。
生物信息學研究:收集分析國內外基因庫數據,建立與動物良種繁育相關的基因組資料庫;運用先進有效的農業生物信息學研究手段,結合我國豐富的特有的遺傳資源,開展中國優良家畜資源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和插入缺失多態性的研究,分離、克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新基因及重要的基因表達調控元件,發現控制優良性狀基因的分子標記。

開發利用


目前糯谷豬在農戶中只是零散的飼養,規模小而且比較分散。由於地方豬種一般都具有生長緩慢、飼料轉化率低等缺點,大量的養殖已不太現實。又由於糯谷豬具有皮薄、肉糯、體形結實、四肢強健、耐粗飼、抗病力強、瘦肉率較高、早熟易肥等優良性狀,因此能採用恰當的措施加以有效的利用就顯得極為重要。
具有較大的潛在消費市場和養殖前景
近年來,人們越來越注重肉產品的品質,對數量、價格的考慮減少,對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糯谷豬具有良好的肉用品質,因此可以採用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公司負責供種、配種、飼料、收購等工作,農戶負責飼養、管理,通過政府的協調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糯谷豬的開發、利用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形成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要廣泛利用社會、市場的力量,不能只靠國家的資金投入,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達到開發與利用的目標。
培育高產優質新品種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動物食品的需求將會大幅度增長,人們對豬育種的要求更高。應用分子數量遺傳學理論,採用分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系統工程技術,挖掘和利用中國豬種繁殖率高、肉質好的優良基因,用標記輔助選擇和輔助滲入等方法與常規育種相結合,培育出新型高產優質新品種。利用糯谷豬與其他豬種雜交產生具有優良遺傳特性的新品種。由於新品系在主要生產性能上優於地方豬種,而在毛色、適應性、繁殖率、肉質等方面基本保持當地地方品種的特色,因而推廣起來較受歡迎,這就可能使地方品種保存受到不利影響。因此,地方品種導入外血選育新品系的同時,仍然要重視純種繁育,加大保種的力度。新品系與原種要合理分區,不能因為新品系的推廣而破壞原種保護區和原種群。
糯谷豬特色肉開發
以開發促保種是一條可行的保種措施,糯谷豬特色肉品的深加工和保護相結合,會促進保種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在政府的扶持下,挑選具有較高知名度、先進技術和廣闊市場的大型企業,與之簽定供貨合同,聯合開發糯谷豬特色風味安全冷卻肉,並利用其銷售渠道打入超市,擴大銷售量和知名度。糯谷豬同可樂豬均屬中國西南烏金豬類型,是當地腌制火腿的原料豬,因此可以聯合科研單位和一些肉產品加工企業進行一系列肉產品的開發,擴大知名度,進而促進糯谷豬保種工作的進行。
糯谷豬的雜交利用
地方豬種在20世紀80年代國內養豬業普遍開展的雜交組合試驗中,作為雜交母本直接在商品生產中利用。在局部地區也存在著地方豬種直接用於商品豬生產的現象。由於地方豬種的日增重、飼料轉化率、胴體瘦肉率等主要經濟性狀不高,使其在商品化養豬生產中未能進一步發揮較大的作用,以“杜太長”或“杜長大”為代表的“洋三元”逐漸替代“二洋一土”或“一洋一土”的雜交模式。進入21世紀后,國內外豬肉市場對質量的要求顯得極為突出。“洋三元”雜交繁育體系長期發展的不良後果之一是肉質明顯下降。利用肉質優良的地方豬種與國外豬種雜交,可以生產出肉質較優的豬肉,因而地方豬種作為雜交母本直接利用又重新受到重視。雜交后的糯谷豬可以彌補本身日增重、飼料轉化率低等方面的不足,在肉質、價格方面又比普通“洋三元”有一定的優勢,可以提高養殖戶的收益。
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可以使糯谷豬得到長期可靠的保存,而且隨著糯谷豬特色肉的開發也豐富了消費者的餐桌,為滿足對豬肉消費的多元化需求提供了保障。隨著糯谷豬特色肉品市場的開發,既產生了一定的效益,也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單純保種的負擔。同時,可以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糯谷豬的種質特性和遺傳特點,為今後養豬業及相關生物科學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和有價值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