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座流星雨

流星雨之王

獅子座流星雨被稱為流星雨之王。母彗星是周期大約33年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55P/Tempel-Tuttle)。獅子座流星雨出現於每年11月14日至21日,11月17日左右達到極大。輻射點方位在獅子座天區內,水平高度約40度。正常年份,天頂流量約為每小時10至15顆,但平均每33至34年獅子座流星雨會出現一次高峰期,天頂流量可超過每小時數千顆。這個現象與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密切相連。

出現原因


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流星通常是單個零星出現的,彼此間無關,出現的時間和方向也沒有規律,平均每小時可看到10條左右,稱為偶現流星(又稱偶發流星)。有時候在天空某一區域某一段時間內流星數目會顯著增多,每小時幾十條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流星雨。特別大的流星雨又稱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體 闖入地球大氣的結果,這種成群結隊的流星體稱為流星群。
大名鼎鼎的“獅子座”流星雨並不是“獅子座”上的流星雨。“獅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憑肉眼也看不到。“獅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顆叫做“坦普爾·塔特爾”的彗星所拋撒的顆粒滑過大氣層所形成的。因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與“獅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來就好像流星雨是從“獅子座”上噴射出來,因此被稱為“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通常認為流星雨的出現與彗星有關。彗星是太陽系內一類奇特的天體,它在遠離太陽的時候表現為一顆彗核,直徑幾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陽,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由於彗星核物質的氣化會形成巨大的彗發和長長的彗尾。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將融化其灰塵微粒中的冰物質,這些灰塵微粒多數比沙粒大。對於多數近距離接近地球的彗星,它們將在大氣層中燃燒並形成隕石。流星群便起源於彗星散射出來的物質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彗星在它行進的軌道上散下的小微粒分佈並不均勻,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當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多。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慢慢飄散,但在彗星回歸時,流星雨。

出現特徵


兩種流量
1、第一種是被稱為“暴雨”的部分。
由新噴出的流星物質組成,它們存在不到兩、三個回歸周期。這部分的物質顆粒大到可形成火流星,而徠大多數都極其細微。它們出現在地球穿越彗星軌道時刻前後。“暴雨”峰值出現時刻每年有一定的差別。1998年的“暴雨”部分高峰出現在北京時間11月18日凌晨4時30分,每小時天頂流星流量約為180,出現時刻與預測基本一致。
2、第二種是被稱作“背景”的流星雨部分。
典型特點是有明亮的流星出現。這些顆粒物質已存在了好多個回歸周期,由於引力擾動和太陽輻射壓力對較小顆粒的影響比大些的顆粒要強,結果就使得大的顆粒得以保留,而小的顆粒慢慢失散,因此在與地球相遇時往往出現明亮的流星雨。由於軌道的漂移現象,“背景”部分流星物質在空間的分佈相當寬闊。1998年獅子座流星雨的特點之一就是有很強的“背景”流星---亮流星。在北京時間11月17日晨9時30分達到最大,每小時天頂流量340顆左右。
速度
速度快是獅子座流星雨最大的特點,獅子座流星雨的流星群顆粒大都很小(<1mm),但速度極高,相對地球的運動速度為71km/s,達到子彈初速的100倍。

出現周期


由於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為33.18年,所以獅子座流星雨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周期約為33年。

出現記錄


902年,中國天文學家第一次記錄到獅子座流星暴(中國古代天象記錄);
1799年,德國著名科學家洪堡在委內瑞拉記錄到這一天象;
1833年,北美洲出現了罕見的流星暴,估計在9小時內有24萬顆流星劃破天空;
1866年,發現坦普爾-特塔爾彗星,並確定了該彗星的軌道,在歐洲觀測到流星暴;
1899年,預期的流星暴並未出現,公眾對天文計算可靠性的信心發生動搖;
1933年,仍未有觀測到流星暴的報道;
1966年,在美國的中西部又一次出現了壯觀的"流星暴",估計高峰時達每小時有10萬顆流星自天而降;
1998年,獅子座流星雨再次光臨地球,讓大多數現代人真切地認識到這位“流星雨之王”。
2001年11月18日深夜全球共有3000多萬人等待流星雨。
2013年11月17日該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頭部,在11月中旬要到子夜時分才會升起。
獅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過後,在天空中短時間內還會留下一團雲霧狀痕迹,這就是流星余跡。獅子座流星雨中有時也有火流星(亮度超過金星或是-3等的流星)。
在每年度進行的天文觀測中,獅子座流星群非常像一顆不穩定的岩石彗星,多年以來一直出現著流星,通常情況下平均每小時出現15顆以上流星。而在一些特殊的年份中,獅子座流星群可以突然噴射出壯觀的流星風暴,平均每小時出現數千顆流星。
2014年獅子座流星雨最大流量預計在北京時間11月18日0點和6點,本次最大值為每小時15顆。

預言


1833年11月13日居住在波士頓市郊的26歲女作家,天文愛好者艾格絲。克拉克看見了獅子座流星雨,每分鐘平均580顆,每小時3.5萬顆,共計21萬顆。
獅子座流星雨
獅子座流星雨
她斷言這種流星雨每隔33年一次,這就是著名的“克拉克預言”。
1866年流星雨如約而至。
1899年克拉克的女兒華蒂斷言11月14日流星雨將會來臨,但只有少量的流星。
1932年73歲的美塔蘭確信流星雨將回來,但老天卻開了一個玩笑,當晚天氣驟變,烏雲密布。
1965年學姐前輩麥衛爾並沒有讓兒子德恩預報流星雨的來臨,但流星雨卻來了。
2001年德恩與女兒拉蒙聲稱流星雨將來,但並沒有人認同,但是流星雨卻來了,只是晚來了3年,一直成謎。
2002年5月19日,美國流星探索者聯合會授予拉蒙以“家庭傑出成就獎”。

影響


航天器

獅子座
獅子座
可能對航天器造成威脅。流星群顆粒大都很小(<1mm),但速度極高。以98年獅子座流星雨為例,相對地球的運動速度為71km/s,達到子彈初速的100倍。如果較大顆粒或結構較堅實的顆粒高速撞擊人造衛星或其它航天器,很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如艙面擊穿,探測器損壞,太陽能板受損,電子器件因等離子體放電而失效,甚至整個航天器被擊壞、擊毀等。歷史上已經有過這類事件發生,如1993年英仙座流星暴使歐洲航天局的Olympus衛星因遭到一顆流星體的撞擊而一度失控。

電離效應

大批流星群闖入地球大氣造成的電離效應可能使遠距離電訊發生異常。

成雲降雨

對雲層和雨量的影響。大批流星體塵埃散入地球大氣,提供了額外的水汽凝結中心,會使雲層和雨量增大。

人畜傷害

隕星擊中人類或牲畜。關於人體被隕星直接擊中尚未見報道,但據說1836年在巴西曾砸死幾隻羊,1911年埃及打死一條狗,1969年澳大利亞發生過隕星打穿屋頂等事件。

撞擊災變

嚴重的撞擊災變事件。這類事件的禍首已不能算是流星體,而是大小不等的小行星。

軍事影響

可以利用流星出現時,因流星體燃燒形成的長條電離離子柱對無線電訊號的反射作用,進行高頻或甚高頻通訊,作用距離可達1800公里。因流星通訊不受太陽活動或核爆炸影響,在軍事上有重要意義,美國已有流星通訊設備作為戰術通訊的一種手段來裝備部隊。

最新消息


2012年流星雨

2012年11月17日,"天幕劇場"將上演獅子座流星雨,如果天色晴朗、大氣潔凈、空氣透明度高,市民可以考慮到郊外進行欣賞。
根據國際流星組織的預報,2012年的獅子座流星雨極大期可能出現在北京時間11月17日17時前後,理想狀態下的最大天頂流量約為每小時15顆。
在廣州,獅子座將在北京時間2013年11月18日0時14分從東偏北24°緩緩升起,因此,觀測其群內流星,需在下半夜才能進行。另外,2013年11月18日為農曆十月初五,月亮將在上半夜落下地平線,屆時觀測不受月亮干擾,觀測條件也較為理想。
北京時間2012年11月18日凌晨5時至6時之間,亞洲地區有望迎來一次"暴雨"級爆發,屆時每小時將有300餘顆流星劃過天際,中國是這一奇觀的最佳觀測地點之一。
據《新科學家》報道,北京時間2009年11月17日17時左右,地球將遭遇第一批流星體,屆時北美地區將出現一場溫和的流星雨,儘管規模不大,但依然賞心悅目;北京時間2009年11月18日凌晨5時至6時之間,亞洲地區有望迎來一次"暴雨"級爆發,這是因為地球將於此時穿越坦普爾-塔特爾彗星在1466年和1533年兩次回歸時所拋射出的塵埃團。根據美國宇航局流星體環境辦公室(Meteoroid Environment Office)的報告,亞洲和歐洲東部地區將成為最佳觀測點,尤其是印度、中國和印度尼西亞正好被籠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而流星的輻射點即將出現在地平線上。
美國宇航局流星體環境辦公室的比爾·庫克(Bill Cooke)介紹說,預計屆時美國上空每小時將出現20至30顆流星,亞洲地區則為200至300顆,高峰期的流星數量將超過每小時300顆。這一預測與其他獨立天文學家的說法相吻合。不過,他們只能準確預測地球將於何時通過某個碎片流,而無法確定流星的密度,因為每個碎片流中的塵埃數量無法測算。
庫克指出,2013年的獅子座流星雨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們看上去像是從火星噴涌而出的。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巧合,火星將於高峰期經過獅子座附近。這個紅色星球的亮度幾乎是第一級恆星的兩倍,因此屆時我們還可欣賞到一種天空地圖(sky map)式的奇觀。
獅子座流星雨大規模爆發是在1999~2002年間,來自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碎片流引發了每小時1000顆以上的流星暴。2009年的獅子座流星雨顯然難以複製這一奇觀,不過在庫克看來,即使實際數量僅為預測的一半,2013年的景象也是蔚為壯觀。當明亮的流星劃過火星表面時,你會感到徹夜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除了獅子座流星雨,2013年11月還有其他三場流星雨也將在天空上演。2013年11月5日南金牛座流星雨暴發,2013年11月12日北金牛座流星雨達到極大,2013年11月21日麒麟座流星雨來襲。據專家介紹,因為輻射點位置的差異,金牛座流星雨被分為南金牛座流星雨和北金牛座流星雨。儘管流量不是很大,但這兩個流星雨的活躍時間相對固定,因此金牛座流星雨還是值得觀測的。該流星雨的流星體速度很慢,大約為28千米/秒,容易看見。
2012年11月的天象可謂好戲連台,有四場流星雨可以觀測,最值得關注的無疑是獅子座流星雨。此外,一場壯觀的日全食將在大洋洲上演。本周末,上海天文台將組團前往澳大利亞"追日",並在當地進行日全食視頻直播,讓國內天文愛好者在網上觀賞。
11月17日晚,曾經有過數次精彩表演的獅子座流星雨將浪漫登場。根據國際流星組織的預報,它的極大期可能出現在北京時間17日17時前後。這幾年,由於母體彗星遠離地球,獅子座流星雨顯得有些"沒落",極大期間每小時的天頂流量都在20顆左右,專家預計,2013年也不會有太大變化,所以公眾在觀測時需要耐心守候。2013年觀測獅子座流星雨的一大好消息是,它的極大期正值無月之夜,將不會受月光干擾。
從全球範圍來看,11月最壯觀的天象當屬在大洋洲上空出現的日全食。此次日全食發生在14日,全食帶從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卡奔塔尼亞灣和約克角半島開始,向東進入南太平洋,在到達南美洲大陸前結束。
2013年11月17日晚至2013年11月18日凌晨,在省天文愛好者協會、正定科技館專家教授的組織下,100餘名石家莊市民到太平河畔觀看了獅子座流星雨。
由於獅子座流星雨的最佳觀測時間在22時以後,河北師大教授楊大衛便利用這段時間給大家介紹了獅子座流星雨的知識:獅子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為"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當彗星飛臨近日點時,由於太陽光的照射,使得彗星母體上冰物質升華,迸射出無數彗星塵粒或碎片。在地球與彗星軌道相交時,塵粒與地球大氣層發生摩擦、燃燒,形成流星雨。
隨後,正定科技館的"車載天象廳"開始播放天文節目《與麥哲倫同行》、《四季星空》等紀錄片,同時讓市民們用"車載天文台"觀測木星。
2013年17日20時15分,我就發現了第一顆流星。20時46分,我又發現一顆。"正定科技館秦瑞強館長說:"獅子座流星速度非常快,稍縱即逝,很難抓拍。我光忙著給大家播放紀錄片,教大家用天文望遠鏡,所以沒看到幾顆,而一位叫劉倩的姑娘,一晚上看到十幾顆。"
省天文愛好者協會理事長、河北師大教授李冀說,夜空中每天晚上、每時每刻都有流星出現,只不過有時因天氣、光污染、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我們沒有發現。其實,只要你時常仰望星空,隨時都有可能發現。

2013年流星雨

根據相關預報,2013年預計將出現兩次"極大",分別在北京時間17日18時和18日0時。該流星雨的輻射點位於獅子座頭部,在11月中旬要到子夜時分才會升起,獅子座流星雨要等到後半夜才能看到,所以說2013年的極大時間並不太適宜觀測,而月相接近滿月,會對觀測帶來嚴重影響。

2014年流星雨

2014年獅子座流星雨的極大時間在北京時間11月18日6點,最大理論流量為每小時15顆;不過俄羅斯的流星專家預測極大值發生在18日的0點。

2015年流星雨

天文專家介紹說,今年該流星雨18日凌晨5時前後的極大非常適合我國觀測,流量或將達到每小時20顆。

2018年流星雨

2018年11月,天宇將上演"水星東大距""北金牛座流星雨極大""婚神星沖日""獅子座流星雨極大"等四大天象。
天文預報顯示,2018年獅子座流星雨極大預計發生在11月18日6時30分,ZHR(極大時假設輻射點位於天頂的每小時流量)為20顆左右。

2020年流星雨

2020年11月15日,一年一度的獅子座流星雨再次光臨地球。天文專家介紹,獅子座流星雨將,2020年11月17日19時左右迎來極大,但由於獅子座在午夜前後才會從東北方升起,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可在2020年11月17日和18日兩天的午夜至黎明時段進行觀測。
2020年11月15日,天文專家介紹,獅子座流星雨將於11月17日19時左右迎來極大,但由於獅子座在午夜前後才會從東北方升起,中國感興趣的公眾可在17日和18日兩天的午夜至黎明時段進行觀測。獅子座流星雨將於11月17日19時左右迎來極大。

母彗星


獅子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是1866年發現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當該彗星每次飛近太陽時,太陽光對冰山彗核的強烈照射,會使冰山表面的冰物質直接升華,噴射出大量的氣體,同時又不斷地夾帶出許許多多的小碎塊、細顆粒與塵埃物質,當這些碎塊、顆粒及塵埃與地球相遇時,就會高速衝進地球大氣層,上演賞心悅目的獅子座流星雨。它每33年繞太陽公轉一圈,上一次飛臨近日點是1998年,下一次將出現在2031年。從理論上推測,在未來十多年,世界各地的公眾目睹到獅子座流星雨的數量,一年比一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