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學
第二輯
目錄
經學研究有深刻的政治含義,也有實用價值。但經學研究本身即是目的,應該有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既然經學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核心課題,支持大批學人從事經學研究應是學術界的基本承諾。是否有成效,應根據嚴格的學術標準,不應攙雜非學術的考慮。不過經學研究者,特別是經學研究的領導,應有深造自得的體悟和高瞻遠矚的視野,也應關心時代的脈動。中華民族有古有今,是一個歷史意識深厚,典籍浩瀚的民族,儒家所津津樂道的“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提出了文明的繼承與創新的問題。自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六十六年的變化,讓我們不斷地對這些問題進行再認識,再思考。“中國”應是體現中華文明的政治概念,沒有五千年的歷史傳統,也就沒有現代意義的中國。經濟和政治中國必須以文化中國為基礎才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生命力及“協和萬邦”的說服力。《大學》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理念和宋明儒學“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宗教情懷,都是儒家人文精神的展現。我們從事經學研究的讀書人,本著以學術為天下公器的原則,對這份人類的共同遺產進行保管、整理、修繕、解釋、發展和弘揚的工作,是為了“自立”也是為了“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