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鐵皇冠的結果 展開

鐵皇冠

水龍骨科星蕨屬植物

鐵皇冠(學名:Microsorium pteropus(Bl.)Ching)別名:三叉葉星蕨、細皇冠、小蘆粟草、有翅星蕨、鐵皇冠草;水龍骨科鐵皇冠屬植物。

水中葉和水上葉的外觀同型,具有條狀根莖,下方長著黑色或黑褐色的不定根分佈於爪哇到菲律賓東南亞的熱帶地區。這種水草的適應能力良好,對光線需求極低,栽植容易。

形態特徵


​多年生沉水或濕生草本,株高15~25厘米。具匍匐根狀基,直徑可達7毫米。多單葉基生,直立,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2~4厘米,深綠色,近草質;稀三出複葉,羽片寬1~3厘米;葉脈龜紋狀。孢子囊群圓形,黑褐色,分佈於葉背主脈兩側。
水中葉和水上葉的外觀同型,具有條狀根莖,下方長著黑色或黑褐色的不定根,上方長著長披針形葉的葉狀體,深綠色,叢生,長10-20厘米,葉子最長可長至30厘米,寬2-4厘米,葉脈為龜甲型,偶爾在基部會出
鐵皇冠
鐵皇冠
現兩個邊裂,葉背上附有孢子囊。
種植在水草箱里必須將根莖以細線加以固著於石頭或沉木上,在水草箱造景時,會產生特殊的營造效果。這種水草的適應能力良好,對光線需求極低,栽植容易。

分佈範圍


鐵皇冠原產菲律賓、爪哇等地,主要分佈於爪哇到菲律賓東南亞的熱帶地區。

主要價值


這種植物為水陸兩棲,在栽培中多用於室內水體綠化,是裝飾玻璃容器的良好材料。當於水族箱栽培時,常作為中景草使用。由於其葉片堅韌,且具有苦味,因此適合用來美化放養有草食性魚的水族箱。鐵皇冠適應性強,管理容易,特別適合無栽培經驗者進行種植。
園藝分類
鐵皇冠為整株沉水型植物。

栽培技術


這種植物以分株法繁殖為主,可在每年4~8月進行。如果條件允許,也可全年進行。亦可採用播孢、組織培養等方法進行育苗。葉片在衰老時會長出許多新生的小苗,當老葉完全變色后,它們就會漂散到水面。
營養繁殖是有翅星蕨繁殖最簡易便捷的方式,其根狀莖的生長速度較快,一般兩個月左右即可進行切段繁殖,切段長度5厘米左右,一般應帶有3-4片葉,為減少水分蒸騰,促進不定芽的萌發和生長,應剪去老葉。如果兩個月以上未進行分株,原植株的橫走莖可能已經交錯生長,不易於梳理。可採用枝剪直接剪斷成數爿,每爿另種一盆。一般情況下,直徑15厘米滿盆植株可分成4盆以上。
摺疊養殖要點
鐵皇冠照明
皇冠草的光照一般都沒有特別需要強光,但是仍需要足夠的光線。
水質
水質的要求並不高,只要是適合水草的水質,大多可以適應。
二氧化碳
添加二氧化碳對水草是好的,但是有些品種只要水質在PH7.0以下,即使不添加二氧化碳也會生長。
肥料
底床需要有足夠的底肥,若是栽植中的新葉顏色太白,表示肥料不足,可以添加液肥補足。
溫度
適合生長的溫度約22~28℃。
造景
皇冠草的尺寸大小差異很大,因此也要依需求而選擇,如果要營造整片草地,可以選擇迷你皇冠,若是要炫麗的金紅色草皮,則可用針葉皇冠來表現。而大型的烏拉圭皇冠草在生長穩定后,其葉片可多達上百片,很適合表現叢林的感覺。在造景搭配時,特別注意水中長大的樣子,搭配時要選擇與缸子大小能配合的草種。
摺疊栽培管理
栽培基質
當在室內進行水族箱裝飾時,通常不採用普通的基質,而將植株用塑料繩等固定在大小適中的沉木、石塊表面。
培育環境
鐵皇冠碳酸鹽硬度:2°dH─12°dH
酸鹼度(pH值):5.5─7.0
水溫:20─28℃
光照:中、低光照
布景位置:前景
繁殖方式:以側枝方式進行繁殖
栽培難易度:簡單
定植方法
缸養鐵皇冠,可結合分株繁殖進行。在操作時,先將植株保持一定間距,用細尼龍繩固定在沉木、石塊等物體上,然後再放到栽培容器中正常管理即可。經過2~3周,鐵皇冠就能在沉木、石塊等物體的表面紮下根,這時可將尼龍繩除去。
管理要點
鐵皇冠鐵皇冠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進行栽培,在鹽度稍高的水中也能很好生長。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5.5~7.5間,即呈微酸性至微鹼性。它對肥料的需求不多,生長旺盛階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這種植物沒有明顯的休眠期,因此為了保證它較快生長,及時追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夠施用二氧化碳,則植株生長得更為繁茂。鐵皇冠喜疏陰環境,在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亦能較好生長,可讓它每天接受2~4小時的散射日光;在缺少光照的環境中進行栽培,可以使用專用熒光燈,每天給予8~10小時的人工光照,這樣植株也能較正常地生長。注意不要使光照過強,否則青苔會迅速蔓延。其喜溫暖,怕低溫,在幻~約℃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較好,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4℃。
栽種年限
這種植物為多年生,其成形緩慢。由於鐵皇冠每年可以長出不少新株,因此實際上它經常處於不斷自我更新的狀態,故最佳觀賞時段相對較長。當植株過於擁擠時,要重新進行分株。

栽培基質

當在室內進行水族箱裝飾時,通常不採用普通的基質,而將植株用塑料繩等固定在大小適中的沉木、石塊表面。

培育環境

碳酸鹽硬度:2°dH─12°dH
酸鹼度(pH值):5.5─7.0
水溫:20─28℃
光照:中、低光照
布景位置:前景
繁殖方式:以側枝方式進行繁殖
栽培難易度:簡單

定植方法

缸養,可結合分株繁殖進行。在操作時,先將植株保持一定間距,用細尼龍繩固定在沉木、石塊等物體上,然後再放到栽培容器中正常管理即可。經過2~3周,鐵皇冠就能在沉木、石塊等物體的表面紮下根,這時可將尼龍繩除去。

管理要點

鐵皇冠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進行栽培,在鹽度稍高的水中也能很好生長。水體的pH最好控制在5.5~7.5間,即呈微酸性至微鹼性。它對肥料的需求不多,生長旺盛階段每隔2~3周追肥一次即可。這種植物沒有明顯的休眠期,因此為了保證它較快生長,及時追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夠施用二氧化碳,則植株生長得更為繁茂。鐵皇冠喜疏陰環境,在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亦能較好生長,可讓它每天接受2~4小時的散射日光;在缺少光照的環境中進行栽培,可以使用專用熒光燈,每天給予8~10小時的人工光照,這樣植株也能較正常地生長。注意不要使光照過強,否則青苔會迅速蔓延。其喜溫暖,怕低溫,在幻~約℃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較好,越冬溫度不宜低於14℃。

栽種年限

這種植物為多年生,其成形緩慢。由於鐵皇冠每年可以長出不少新株,因此實際上它經常處於不斷自我更新的狀態,故最佳觀賞時段相對較長。當植株過於擁擠時,要重新進行分株。

美化效果

鐵皇冠葉片柔韌,色呈深綠,頗為耐看。將其栽種於沉木上,配植在水族箱中,枚枚葉片挺立而生,可以使觀賞者更好地感受到生命之美,從而獲得不同凡響的裝飾效果。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谷溪澗或河邊的岩石上,雨季可在水中生長,一般處於海拔400-1200米處。

防治方法


有翅星蕨病蟲害發生較少,應主要預防土傳疾病。在高溫高濕季節應噴葯預防,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施。
蟲害有蝸牛、介殼蟲蛞蝓。蝸牛主要危害幼葉,喜陰濕,乾熱時晝伏夜出,如遇雨天,則晝夜活動,產生危害。乾旱或氣候不良時,蝸牛可分泌黏液形成蠟狀膜並將其口封住,隱蔽起來不活動,乾旱過後又恢復活動。
● ● 選用的栽培土壤以及爛樹葉等用生石灰除蟲,清潔栽培場所周圍的溝渠並施撒生石灰,除掉雜草,以減少蝸牛的發生。
● ● 人工捕捉成貝和幼貝。
● ● 撒施8%滅蝸靈顆粒劑或10%多聚乙醛顆粒劑。
介殼蟲寄生於葉片邊緣或葉片背面,其幼蟲期很短,行動緩慢,當移動到葉背時,即開始結殼。用刺吸式口器吮吸植物體內的汁液,介殼蟲繁殖速度快,危害嚴重時會抑制植物的生長並引起植株枯萎,甚至整株植株會枯黃死亡,同時誘發煤污病
防治方法:一般沒有特效藥防治,以預防為主。要控制葉面不要過濕,並經常檢查葉片兩面,一旦發現介殼蟲可用毛刷將蟲體刷掉或用鑷子清除。在5月下旬介殼蟲孵化時期,用40%的氧化樂果乳劑、50%的馬拉硫磷、25%亞胺硫磷、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噴霧滅殺。介殼蟲嚴重時,要將整片葉子剪掉焚燒。
蛞蝓又稱鼻涕蟲,形狀似去殼的蝸牛。殼通常退化,外套膜被覆全背部。觸角兩對,第二對頂端生眼。肺孔開於體前右側,身體能分泌黏液,爬行后留下銀白色條痕。初夏在樹皮下及石下產白色的卵。它是危害蕨類植物的主要害蟲之一,一般藏於盆缽內壁,底部漏水孔處,或植株的基部及土壤表面的覆蓋物下,常夜間出來活動,咬食幼嫩葉片。
防治方法:可在夜間10點至11點噴施70-100倍液的氨水殺滅,並同時達到施肥的目的。也可以通過人工捕捉方法殺滅。蛞蝓再生能力強,捕到的蛞蝓要丟到鹽酸溶液中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