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門

沖門

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慈宮、上慈宮。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厥陰之會。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另說前正中線旁開4寸(《針方六集》);旁開4.5寸(《針灸資生經》)。布有股神經,內側為股動脈。主治腹痛,疝氣,小便淋瀝,尿閉,帶下,產後血崩等。直刺0.5-1寸,避開血管。艾條灸5-10分鐘。

簡介


● Chōngmén SP12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慈官、上慈官、沖脈、前章門
● 歸經:足太陰脾經
● 功效:理氣降逆,健脾利濕,解痙,消痔
● 屬性:交會穴(足厥陰經交會穴)

穴名釋義


● 沖,要衝,指上沖、衝動。門,門戶,出入通達之處。穴在氣街部,為經氣通過之重要門戶,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腹股溝區,腹股溝斜紋中,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簡便取穴

● 找到恥骨聯合中點,距此水平做一直線,與乳頭直下的交點處,稍向內側一點,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髂腰肌。
● 淺層有旋髂淺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第11、12胸神經前支和第1腰神經前支的外側皮支。
● 深層有股神經,第11、12胸神經前支和第1腰神經前支的肌支,旋髂深動、靜脈。

主治


● 疝氣,小便不利,痔痛。
● 腹部病症,例如腹痛,腹脹。
● 婦產科病症,例如月經過多,胎氣上沖。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5~1寸,局部沉、脹感向下放散,注意避開動脈搏動處;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經常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10~2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針灸甲乙經·卷九》:寒氣腹滿,癃,淫濼,身熱,腹中積聚,疼痛,沖門主之。
● 《備急千金要方·卷一》:若泄利所傷,煩欲死者,灸慈官二十七壯。
● 《百症賦》:帶下產崩,沖門氣沖宜審。

常用配伍


● 配天樞、太沖,治疝氣。
● 配關元、中極、腎俞、三陰交,治尿閉。
● 配大敦、三陰交,治睾丸脹痛。
● 配氣沖,治帶下。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劉乃剛。超簡單取穴不出錯。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