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塔
遼塔
遼代各位皇帝都崇信佛教,不但在五京大量建造寺塔,也在各州城建造。遼都城定於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縣境內),后又陸續建設東京遼陽府(今遼陽);南京幽州府(開泰元年改稱析津府,今北京西南);西京大同府(今大同);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
上京城佛寺大部被毀,僅南塔與北塔留存下來。東京區包括今遼陽、鐵嶺一帶留至今的塔。中京區包括義州、成州、相州,尚存大塔寺、小塔寺、相州精嚴寺塔,塔營子塔,十家子塔,紅帽子塔等。錦州區包括今錦西、興城、綏中、海城周圍地區,有錦州大廣濟寺塔、綏中塔子溝塔、興城大塔、錦西安昌峴塔、海城金塔和銀塔等。西京區包括今大同、應州、靈丘等地區,有大同上華嚴寺、下華嚴寺,應州釋迦寺,靈丘覺山寺等。薊州區包括今昌黎、豐潤兩地,其觀音寺和天官寺均建有塔。南京區及今北京地區,如天寧寺、雲居寺。雲居寺內原有南北兩座塔,南塔已毀。北塔平面八角,高20米左右,將樓閣式與喇嘛塔相結合,是一種成功的創造。琢州區包括今新城、淶源、易縣幾地,尚存太寧寺塔、普壽寺塔等。
遼代磚塔多密檐式,第一層塔身特別高(4-6米),這段約佔全塔的1/5,逼真模仿木結構。內部多為實心結構,此外遼塔也有少量樓閣式塔,如河北涿州一部分塔、西京區萬部華嚴經塔、上京區慶州白塔,都是模仿唐塔的結果。
遼塔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獨特的風格和造型在中國古塔中獨樹一幟。我國現存的遼塔接近90多座。從地理位置上看,遼塔的分佈極廣,從內蒙古的呼和浩特到山西的大同,再到整個遼寧全境,甚至在河北的北部,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遼塔。
遼塔
古塔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結構,分塔基、身、剎三部分,通高44米。塔身由不同形狀的青青磚、平瓦、筒瓦、貓頭瓦和水文瓦等砌成。
位於農安縣境內的遼塔是長城以北少有的遼金時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國最北的古塔。
古老的'農安'一直和龍有關。"葉局長說,農安縣如今有兩座古塔:一座在縣城西門外,叫龍灣塔;一座是縣城東北30公里處的萬金塔。
傳說遼國欽天監夜觀天象,見有流星自天而降,落在黃龍府地界。
欽天監稟奏皇帝:有孽龍下世,將與大遼爭奪天下,應立即修建寶塔鎮壓。
皇帝便派欽天監率領官兵,從國都上京臨潢府出發,曉行夜宿,經過茫茫大草原,整整走了七天七夜,來到黃龍府,宿在龍驤館中。
是夜,欽天監見黃龍府城東門外,有紫氣瀰漫,直向東北。
次日,欽天監官員命黃龍府尹陪同赴東門外察看。
黃龍府城東門外是個大下坎,坎下有一條大河,便乘船向北順流而下。河西岸是連綿不斷的起伏岡陵,恰似一條長龍,蜿蜒30餘公里,一直延伸到祥州城北。
欽天監官員認定是一條土龍脈,有帝王氣,龍頭就在祥州城北門外。
壓龍先壓頭,便下令在祥州城北門外修建磚塔。
當塔修到七丈多高時,欽天監夜觀天象,說土龍已掉轉龍頭跑到黃龍府去了,便立即停止修建祥州城的磚塔,率領官兵和民夫趕赴黃龍府,在黃龍府西門外,修了一座八角十三層的磚塔,上有銅頂,各層塔角懸掛銅鐘、鐵馬。
後來人們把這座塔叫龍灣塔,把祥州未修成的塔叫半截塔。"因為土龍被鎮壓在塔下,作為真龍天子的皇帝便也心安了,所以黃龍府也有'龍安府'之稱。
崇興寺雙塔位於北鎮市廣寧城內東北隅,始建於遼代晚期,即遼道宗至天祚帝時期,金、元、明、清幾代曾進行維修,1988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興寺雙塔為八角13層密檐式實心磚塔,雙塔東西相對,相距43米,東塔高44.46米,西塔通高42.63米。
兩塔形制基本相同,皆由台基、基座、塔身、塔檐、塔頂幾部分組成,其建築雄偉,造型優美,磚雕十分精細,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廣濟寺塔位於錦州市古塔區北三里1號廣濟寺古建築群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因寺而得名,又因有西關明代小塔,即“古塔寺磚塔”相比,故人們又稱其為“大塔”。廣濟寺塔高矗於古城之中,每當黃昏寒鴉復巢,因而又素有“古塔昏鴉”之美譽,成為錦州八景之一。2001年6月25日,與廣濟寺合稱廣濟寺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濟寺塔的建造年代,據記載為清寧三年(1057年)立。廣濟寺塔,為八角13層實心密檐式,殘高53.11米,維修后通高71.25米。由基座、塔身、塔檐、塔頂4部分構成。
八塔山位於遼寧省義縣城南前楊鄉八塔子村,南臨溝壑,北靠季節河,西連群山,東距錦承鐵路1.5公里,東北距縣城11公里。八座塔分別建在酷似飛騰的龍形山上的八個凸起的山峰上,是遼聖宗帝為紀念佛祖一生的八個階段而建,是中國唯一紀念佛祖一生八個階段的塔林。1988年12月20日,八塔子塔被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八塔子塔均用青磚砌築,塔高在2米到4米之間。
廣勝寺塔位於義縣義州鎮南街。塔建於遼代,原名嘉福寺塔,后經有關專家考證,於1980年將塔更名為廣勝寺塔。1988年12月,被省政府公布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勝寺塔是歷史的見證,是遼西城鎮發展佛教的一個縮影。不僅對研究義縣的佛教發展傳播,而且對研究整個遼西地區佛教發展傳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廣勝寺塔在現存遼代磚塔中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塔身的浮雕坐佛、寶蓋飛天、脅侍等雖經千年風雨,但大都保存完好,而且雕工精細、比例勻稱、栩栩如生,是遼代建築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廣勝寺塔為八角13層實心密檐式磚塔。由塔台、基座、塔身、塔檐、塔頂4部分組成,全高42.5米,立於巨大塔台的南部。
班吉塔位於凌海市班吉塔鎮西隅盤古山腳下,南距小凌河1.5華里。它造型古樸秀麗,具有典型遼代建築風格,是我國現存僅有的幾座遼代花塔之一。2003年3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班吉塔始建於遼道宗四年(公元1058年),為青磚砌築八角七級實心花塔,通高11.25米,由塔基座、塔身、塔剎3部分組成。
長春8處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之一,涵蓋了長春市從青銅時期至遼金、清末、偽滿以及建國初期,不同時期最典型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其中,古樸壯觀的農安遼塔是黃龍府和農安的象徵,是我國北方罕見的遼金時期文物之一,也是我國最北的古塔。
農安遼塔位於農安縣黃龍路與寶塔街交會處,又稱黃龍塔、龍灣塔,是遼代黃龍府遺留至今的唯一古建築。
農安遼塔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由座、身、剎三部分組成,通高44米。塔座呈八角形,每邊長7米,高1米,塔身基部東西直徑8米,南北直徑8.30米,用不同形制的青磚、平瓦、筒瓦、貓頭瓦、水紋瓦等建成。
塔剎和塔身的銜接處,8個斜坡戧脊塑有各種獸類,獅子在前,龍馬居中,戧獸尾隨。戧脊兩側各有四條凸起直線圓筒瓦,筒瓦一端均砌著圓形瓦當,瓦當周圍刻著雙重套環,中間刻成“喜”字圖案。戧獸的尾端,鑲一鐵環,掛有鳳鐸,13層共掛104個。鳳鐸內鑲銜三翼狀鐸舌,鐸舌上焊有十字形鐸錘。每遇風吹,風鐸搖動,金鐵齊鳴,錚錚作響,悅耳動聽。據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出版的《農安鄉土志》記載,塔的四周還鑲有銅鏡。
塔身上面是塔剎。塔剎的基礎部分是三層敞口仰蓮。仰蓮上置鼓腹、細頸敞口寶瓶,寶瓶上是銅製鍍金“圓光”,內為車輪形的捲曲花紋。“圓光”之上,築一銅製鑲金仰月,月牙向天,仰月留有雙層空邊,中間雕刻雲卷。仰月之上,鑲有5顆銅製鑲金寶珠。第2顆寶珠上面有一寶蓋,其頂端是兩顆寶珠呈葫蘆形連在一起。寶蓋上焊有4根銅蓮,分別垂掛在塔脊的鐵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