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

詞語

凌霄,漢語辭彙。拼音為líng xiāo,釋義為凌雲;落葉藤本植物。出自《答袁節寰(袁可立)中丞》,用作謂語。

釋義


(1) [reach the clouds;soar to the skies]:迫近雲霄。如浩氣凌霄。
(2) [Chinese trumpet creeper]:凌霄花。

出處


明·孫承宗《答袁節寰(袁可立)中丞》:“以凌霄夜雪鵝池,對六花而視草。”

例句


晉·陸機《遂志賦》:“陳頓委於楚魏,亦凌霄以自濯。”
《魏書·張兗傳》:“主上天姿傑邁,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依冰山》:“張生曰:‘大丈夫有凌霄蓋世之志,而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頭不得。’遂拂衣長往,歸遁於嵩山。”
宋·王安石《孤桐》詩:“天質自森森,孤高几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明·王錂《春蕪記·訪友》:“英雄志寧教垂老,劍氣尚凌霄。”
賀宜《我們是同班的同學》詩:“我也許將飛越長空,凌霄衝天,征服神秘的天空,作星際的探險。”
唐·元稹《解秋》詩之三七:“寒竹秋雨重,凌霄晚花落。”
宋 張鎡 《北山早興》詩:“啄木聲穿竹,凌霄色映松。”
清·李漁《閑情偶寄·種植·凌霄》:“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然望之如天際真人,卒急不能招致,是可敬亦可恨也。”
晉·葛洪《抱朴子·務正》:“大夏凌霄,賴群橑之積。”
晉·葛洪《抱朴子·吳失》:“斥鷃因驚風以凌霄,朽舟托迅波而電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