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器時代》(Age of Iron)是南非作家庫切所著的一部“書信體懺悔”小說,於1990年出版,是他的第六部作品。
小說的時代背景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南非的種族隔離衝突。全書通過一個罹患癌症、瀕死的退休白人女教授給女兒的一份長信,以她的視角,描繪了這一背景下的社會生活圖景,在寫實的敘述中交織著主人公複雜的主觀感受和心理活動。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其他版本的《鐵器時代》
卡倫太太是一個退休的大學歷史教授,獨自住在開普敦的一幢大房子里,丈夫離異,唯一的女兒遠在美國。在得知自己身患癌症時日無多之後,她開始給女兒寫一封長信,記錄下她生命最後階段的見聞、感受、想法。作為一個人文主義者,卡倫太太向來反對種族隔離,而在生命晚期,她親眼目睹了身邊發生的黑人們的種種不幸,殘酷的現實觸目驚心。她把這些經歷記述在這封長信中:看見一個附近的黑人小鎮被燒毀;發現她女傭的兒子布滿彈孔的屍體;一個躲在她家中的黑人少年被警察擊斃……卡倫太太承受著身心的雙重摺磨,而陪伴她的,只有她家門前的流浪漢范庫爾先生……
《鐵器時代》講述現實的罪愆一再激發陷入死亡陰影的卡倫太太內心的救贖意識,而他者的厄運又使她不斷墜入恥辱的深淵。面對這個混亂的世界,她最終以安樂死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作者像鐵一樣冷酷,堅硬,不動聲色。與其說這是出於天性,不如說更是出於需要,出於一種抵抗這個世界的需要。
在暴力的旋風中寫作 / 001
第一章 / 001
第二章 / 034
第三章 / 089
第四章 / 186
譯後記 / 210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John Maxwell Coetzee),1940年生於南非開普敦,荷蘭裔移民後代,成長於南非種族隔 離政策逐漸成形並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離開南非赴倫敦,從事電腦軟體設計,1965年到美國攻讀文學博士,畢業后在
紐約州立大學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
開普敦大學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亞,小說《等待野蠻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費柏紀念獎、布萊克紀念獎。這些獎項為庫切贏得了國際聲譽。《邁克爾K的生活和時代》(1983)版當年就贏得英語文學界最高榮譽——英國
布克獎。《恥》1999年再度獲布克獎,使庫切成為唯一的一位兩次獲該獎項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師》獲得愛爾蘭時報國際小說獎。《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傳體小說,披露他生活中不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還有《幽暗之地》(1974)、《內陸深處》(1977)、《福》(1986)、《伊麗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課》(2003)、《慢人》(2005)等。庫切的每一部作品風格完全不同,意義多元。他是英語文學中獲獎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獎項,還獲得過法國費米那獎、美國
普利策獎、2000年英聯邦作家獎等。2003年庫切榮膺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