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福建醫科大學(FujianMedicalUniversity),簡稱福醫大,位於福州市,是福建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高校,是福建省衛生人才培養中心、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和醫療衛生服務中心。

福建醫科大學前身是創辦於1937年的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1939年改名為福建省立醫學院,1949年改稱福建醫學院,1969年與福建中醫學院、華僑大學醫療系合併,成立福建醫科大學。1982年更名為福建醫學院,1996年4月更名為福建醫科大學。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重點建設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徠截至2020年7月,學校有上街、台江2個校區,規劃佔地約1500畝;設有21個學院(部),28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后工作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有教職醫護員工11900多人(含附屬醫院),在校全日制學生16000多人;有專任教師1595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佔43.7%,教授505人,副教授610人;學校博士點總數位居全國獨立設置醫學院校(含軍隊院校)第8名;有國家級重點學科(專科)12個,省級重點學科(專科)56個;擁有72個省部級科研平台;擁有6所直屬附屬醫院,5所臨床醫學院,1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23所臨床教學醫院。

歷史沿革


福建醫科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民國26年(1937)6月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創辦於福建閩侯縣,同年10月,福建省立醫院劃為該校附屬醫院。民國27年6月,因抗日戰爭遷往閩北沙縣。同年8月,定名為福建省立醫學院,學制6年,畢業生授醫學士學位。
抗日戰爭勝利后,學校遷回福建閩侯縣,在閩侯縣省立醫院和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舊址(吉祥山)重建校舍,醫科學習年限為6年,醫學專修科為5年。當時僅有基礎學科教師19人,兼職教師3人。
解放前夕,基礎學科僅有專任教師15人。附屬醫院設病床30張,有臨床教師12人,在校學生294人。解放前畢業生共279人。
福建醫科大學上街校區正門
福建醫科大學上街校區正門
194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接辦福建省立醫學院,改為福建醫學院,學制5年。
1951年,除原設的醫學本科專業外,增設醫學專科(3年制),還附設中級衛生教育師資專修班。
到1957年,該院建立基礎學科17個教研組,有基礎學科教師90人,能按教學大綱開出實驗課,同時有一所300張病床的附屬合組醫院。
1958年,該院從吉祥山遷到八一七中路西洋村新校舍,福州協和醫院劃為附屬醫院,還確定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州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福州結核病防治院、福州傳染病院5所為教學醫院,形成了一個教學、醫療、科研功能較為完整的高等醫學教育體系。
1959年,為適應衛生預防工作的需要,增設衛生系,招收一屆學生后,於1962年停止招生。還曾舉辦2年制衛生幹部專修科。1962年,廈門醫學院全部學生併入該院。到1965年,學校有教師282人,其中基礎學科教師171人,臨床學科教師111人,教師中有正副教授和正副主任醫師34人、講師和主治醫師85人,在校學生1332人。
中徠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1965年,共畢業學生3207人、副博士學位研究生2名。該院先後成立放射醫學、經絡、腫瘤、蛇傷、寄生蟲病、創傷、高氣壓手術治療、血液病8個研究室(組),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其中“高壓氧手術室的建造和臨床應用”,開創了中國高壓氧醫學的臨床應用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學校被迫停辦,院領導和一大批教職工被批判、鬥爭,下放農村,學校資產散失嚴重,停止招生達4年之久,兩所附屬醫院與學校“脫鉤”,分成8組,遷到閩西、閩北8個縣,破壞極其嚴重。
1970年,福建醫學院奉命與福建中醫學院合併,遷到泉州華僑大學校址,華僑大學醫學系併入,改為福建醫科大學。1970年,開始招試點班學生(2年制)。1971年,籌建附屬第一醫院,秋季招收3年制醫學專業學生。1972年,設醫學、中醫兩系。1975年,在莆田、龍岩兩縣舉辦“社來社去”班,學制2年。
1977年秋,開始招收5年制本科學生。197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決定福建醫科大學遷回福州原址;同年11月,中醫系分出復辦福建中醫學院。
1980年,復辦衛生系。1982年6月,恢復附屬協和醫院隸屬關係。同年10月,福建醫科大學恢復福建醫學院原名。1983年10月,原晉江地區第二醫院劃為附屬第二醫院。在此期間,還舉辦3期在職西醫學習中醫班和其他短期進修班以及中級技術人員班;附設機構有製藥廠、印刷廠。1984年,附屬第一醫院由泉州遷回福州,“福建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正式恢復。
1996年4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福建醫科大學。相應的附屬醫院亦更名。
200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確定為重點建設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1年籌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2018年3月,入選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9年7月,入選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2020年5月,福建醫科大學入選2020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福建省全省排名第6名。
2020年6月,福建醫科大學通過臨床醫學專業認證。
2020年9月20日,加入海西醫學聯盟。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2021年7月26日,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院系設置
二級學院院系概況
福建醫科大學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藥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人文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福建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
協和臨床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
第二臨床醫學院
省立臨床醫學院
福總臨床醫學院
臨床教學部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部
體育教學研究部
海外教育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截至2017年5月,學校設有福建等20個學院(部)。
專業設置
所屬院部專業名稱
臨床醫學部臨床醫學、臨床醫學(七年)、臨床醫學(“5+3”一體化)、麻醉學、醫學影像學
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公共事業管理、食品質量與安全、衛生檢驗與檢疫
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
醫學技術與工程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學、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技術、醫學實驗技術、眼視光學、眼視光醫學
護理學院護理學
藥學院藥學、藥物製劑、臨床藥學、生物製藥、藥物分析
人文學院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
基礎醫學院基礎醫學、生物信息學

師資隊伍

截至2017年5月,學校共有教職醫護員工10700多人(含附屬醫院),其中校本部1200多人。在學校1450名專任教師(含附屬醫院臨床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佔40.21%,碩士學位以上佔85.17%,高級職稱佔68.34%。博士生導師138名,碩士生導師787名。
學校專任教師中有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領軍人才1人,國家人選2人,“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7人,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3人,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8人,全國高校優秀骨幹教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14人,福建省“百人計劃”人選8人,福建省“外專百人計劃”人選1人,福建省高校領軍人才1人,“閩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19人,福建省傑出人民教師3人,福建省傑出科技人才4人,福建省特支計劃人選21人,海西產業人才高地領軍人才1人,福建省優秀專家22人,福建省優秀人才6人,“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63人,福建省高校教學名師13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52人,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29人,福建省高校創新團隊6個。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5月,學校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不含一級覆蓋)2個;碩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不含一級覆蓋)1個;自主設置目錄外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各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學科6個。2012年起,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全科醫學領域”招生單位之一,於2012年開始招生。
學校擁有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10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個,省中醫、中西醫結合重點專科1個,省“211工程”重點學科2個,省特色重點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9個。
根據國際權威機構最新統計,2009年臨床醫學學科進入ESI排名前1%。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血液病學------------------------------------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和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
臨床醫學護理學基礎醫學藥學
福建省省級重點學科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生物學中西醫結合口腔醫學
公共管理------------------------------------
福建省高等院校“211工程”重點學科
血液病學分子醫學------------------------
福建省高等學校重點學科
血液病學內科學心血管內科學外科學
病原生物學耳鼻咽喉科學神經病學口腔臨床醫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藥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資料來源於學校官網
學術型博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授權時間二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授權時間一級學科授權時間
基礎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2011法醫學20112011
免疫學2011放射醫學2011
病原生物學2003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2011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2006
臨床醫學內科學(血液)1990外科學(普外)20062011
內科學(心血管病學)2003外科學(骨外)2006
內科學(消化系病學)2003外科學(神外)2006
內科學(呼吸系病學)2003外科學(泌尿外)2006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2003外科學(整形)2006
內科學(腎臟病學)2003外科學(燒傷)2006
內科學(風濕病學)2003外科學(野戰外)2006
內科學(傳染病學)2003婦產科學2011
兒科學2011眼科學2011
老年醫學2006耳鼻咽喉科學2011
神經病學2003腫瘤學2011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2011康復醫學與理療學2011
皮膚病與性病學2011運動醫學2011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2011麻醉學2011
臨床檢驗診斷學2011急診醫學2011
外科學(胸心外)1998重症醫學2013
口腔臨床醫學2006
藥理學2003 
學術型碩士學位點
一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授權時間二級學科名稱二級學科授權時間一級學科授權時間
生物學植物學2011遺傳學20062011
動物學2011發育生物學2011
生理學2003細胞生物學2000
水生生物學2011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1998
微生物學2011生物物理學2011
神經生物學2000生態學2011
基礎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1986法醫學2006
免疫學1996放射醫學
病原生物學1986航空、航天與航海醫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1981
臨床醫學內科學(血液)1986外科學(普外)19862006
內科學(心血管病學)1990外科學(骨外)1996
內科學(消化系病學)1996外科學(神外)1998
內科學(呼吸系病學)2000外科學(泌尿外)1996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1990外科學(整形)2000
內科學(腎臟病學)2000外科學(燒傷)2000
內科學(風濕病學)2000外科學(野戰外)2000
內科學(傳染病學)2000婦產科學1986
兒科學1986眼科學1998
老年醫學1998耳鼻咽喉科學1986
神經病學1986腫瘤學1996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2006康復醫學與理療學2006
皮膚病與性病學2006運動醫學2006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1998麻醉學1993
臨床檢驗診斷學1993急診醫學2006
外科學(胸心外)1986重症醫學2013
口腔醫學口腔基礎醫學2011口腔臨床醫學19982011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1998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20062006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2003衛生毒理學2000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2003軍事預防醫學2006
中西醫結合中西醫結合基礎2011中西醫結合臨床20032011
藥學藥物化學2006藥物分析學20032006
藥劑學2006微生物與生化藥學2003
生藥學2006藥理學1984
護理學護理學20032011
公共管理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2003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種類名稱學科方向名稱授權時間
臨床醫學碩士內科學(血液)皮膚病與性病學婦產科學1998
內科學(心血管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眼科學
內科學(消化系病學)臨床檢驗診斷學耳鼻咽喉科學
內科學(呼吸系病學)外科學(胸心外)腫瘤學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學)外科學(普外)康復醫學與理療學
內科學(腎臟病學)外科學(骨外)運動醫學
內科學(風濕病學)外科學(神外)麻醉學
內科學(傳染病學)外科學(泌尿外)急診醫學
兒科學外科學(整形)全科醫學領域
老年醫學外科學(燒傷)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神經病學外科學(野戰外)
口腔醫學碩士口腔基礎醫學口腔臨床醫學2003
公共衛生碩士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毒理學2010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軍事預防醫學
藥學碩士藥物化學生藥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2010
藥劑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
護理碩士護理學2010
應用心理碩士2014 

學科體系

截至2017年5月,學校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教學成果獎3項,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教學團隊、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5個,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課程等3門。
學校共獲批省級教學成果獎35項,特色專業8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7個,服務產業特色專業4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3個,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3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教學團隊9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8個,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精品課程37門。
學校擁有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11個,福建省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3個。學校設有直屬附屬醫院5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4所(含臨床醫學院2所),臨床教學醫院24所,專業實踐教學基地58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藥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護理學。
福建省特色專業(8個):應用心理學、醫學檢驗、社會工作、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護理學、預防醫學。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護理學。
福建醫科大學直屬附屬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直屬附屬醫院
福建省專業綜合改革試點(7個):臨床醫學、藥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醫學檢驗、應用心理學。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人文護理學教學團隊。
福建省教學團隊(9個):組織與胚胎學教學團隊、人體解剖學教學團隊、內科學教學團隊、眼視光學教學團隊、毒理學教學團隊、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教學團隊、病理學教學團隊、人文護理學教學團隊、藥理學教學團隊。
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護理管理學。
福建省精品課程(37門):護理學基礎、衛生統計學、藥物化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衛生化學、機能學、急救護理學、臨床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實驗診斷學、牙周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預防口腔醫學、預防醫學基礎實驗、分析化學、口腔修復學、臨床血液學及血液檢驗、流行病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外科學、醫學微生物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兒科學、護理管理學、生理學、衛生毒理學、行政管理學、生物化學、眼科學、藥物分析、耳鼻咽喉科學、神經病學、藥理學、內科學、人體解剖學、病理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福建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計算機基礎與醫學應用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物信息學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心理與行為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專業技能實驗教學中心、口腔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醫學技術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臨床技能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福建省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口腔醫學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護理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福建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8個):應用麻醉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應用型社會工作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三段式實踐型”口腔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複合型醫學檢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護理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應用型”藥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2011年至2017年5月,學校共獲科研經費總量達7億元,獲各類科技項目2800多項,發表SCI收錄論文3300多篇,獲授權國家專利124件,獲省科技獎36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14項,獲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福建醫學科技獎68項,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21項,獲省紫金科技創新獎5項,獲省運盛青年科技獎7項。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1項。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5月,學校擁有4個院士工作站。擁有腫瘤免疫藥物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唯一的新葯安全性評價中心。擁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閩台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9個。
學校還建有福建省創新抗體藥物技術重大研發平台、福建省CAR-T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創新平台、福建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福建省消化系疾病研究室、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福建省高血壓研究所、福建省生殖醫學工程中心、福建省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省內分泌研究所、福建省腹部外科研究所、福建省神經病學研究所、福建省肝膽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耳鼻咽喉研究所、福建省胸心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老年醫學研究所、福建省臨床免疫研究所、福建省燒傷研究所、福建省骨科研究所、福建省超聲醫學研究所、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建省神經外科研究所、福建省肝病科學研究中心、福建省食品安全風險研究中心等省級科研平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消化道惡性腫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福建省重點實驗室(7個):福建省血液病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天然藥物藥理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分子神經病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腫瘤個體化主動免疫治療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腫瘤微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癌症和神經退行性疾病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福建省環境因素與腫瘤重點實驗。
福建省工程研究中心(1個):福建省生物醫藥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福建省老年眼病與視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福建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福建省幹細胞轉化醫學2011協同創新中心、海西免疫治療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
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9個):感染與腫瘤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幹細胞工程與再生醫學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天然藥物藥理學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腦老化與神經變性疾病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口腔醫學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放射生物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環境與健康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醫學生物信息學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納米醫藥技術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學術資源

• 學術刊物
學校編輯出版的學術刊物《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科版)》、《中華高血壓雜誌》和《心血管康復醫學雜誌》等。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創刊於1959年,是醫藥衛生綜合類學術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醫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等重要資料庫和文摘期刊收錄。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前身為創辦於1983年的《高等醫學教育研究》半年刊,內部發行。學報已被《中國期刊網》《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資料庫全文收錄。
《中華高血壓雜誌》創刊於1993年,由中華預防醫學會、福建醫科大學主辦,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辦,為中華預防醫學會系列雜誌,高血壓聯盟(中國)學術期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引文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科學評價中心核心學術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收錄期刊、中國醫學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資料庫收錄期刊。
•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12月,福建醫科大學圖書館藏有紙質圖書總量121.59萬冊,電子圖書726.09萬種,其中中文電子圖書696.63萬種,外文電子圖書29.46萬種。校本部圖書館1991年4月被國家衛生部教育司確定為全國醫學圖書館文獻資源共享網路系統省級中心館。
截至2016年8月,圖書館正式購買(含自建)資料庫共43個,其中包含CNKI、萬方、維普等中文資料庫25個,OVID平台LWW全文期刊、EBMR、BP、FMRS、牛津、海量外文圖書等外文資料庫18個。數據存儲容量總計近60T。

領導團隊


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福建醫科大學侯宗濂校長1937.6~1943.2
李鼎勛校長1943.2~1946.7
劉建緒校長1946.7~1946.11
黃震亞校長1946.11~1954.7
黃開雲校長1954.7~1957.7
浦敬詮校長1957.7~1965.10,1978.10~1983.12
鄒寧生校長1983.12~1986.9
殷鳳峙校長1986.9~1992.7
康仲涵校長1993.9~1997.8
陳麗英校長1997.8~2002.9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何明華
黨委常委、校長陳曉春
黨委副書記王詩忠、黃愛民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柯瑞清
黨委常委、副校長黃毅敏、林旭、佘菲菲 
副校長葉為民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標
校標圖案說明
校標元素說明
校標元素說明
校標圖案主體由字母“M”、蛇杖和阿拉伯數字“1937”等基本元素組合構成。圖案呈圓形,圖案內圓上弧為書法家舒同先生手寫的中文校名,下弧是福建醫科大學英文全稱。
校標設計元素涵義
1、元素1為變化后的蛇杖造型,又形似DNA雙螺旋結構,體現現代醫學屬性。
2、元素2取自漢語拼音“Mǐn(閩)”和英文“Medical(醫學)”首個字母“M”,又似打開的書籍,體現高等教育屬性。
3、元素3形似漢字“閩”(福建),體現學校地域屬性。
4、1937為建校時間,體現歷史年代屬性。

精神文化

• 校訓
校訓
校訓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 校歌
青春醫大、和諧醫大
作詞:黃錦萍作曲:盧榮昱
歌詞:
告訴你一個我們、我們的嚮往;
選擇了醫學就選擇了健康向上;
恪守醫德、不負生命相托;
福建醫科大學上街校區鳥瞰圖
福建醫科大學上街校區鳥瞰圖
救死扶傷責任重於、重於泰山;
啊!青春醫大、和諧醫大;
醫學高峰從這裡開始登攀;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鏗鏘誓言在校園裡、校園裡迴響;
告訴你一個我們、我們的信念;
選擇了醫學就表白了奉獻的志願;
跨越式發展取得累累碩果;
人才基地培養祖國棟樑;
啊!青春醫大、和諧醫大;
萬千學子在這裡奮力揚帆;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燦爛未來向我們向我們召喚!

知名校友


侯宗濂福建醫科大學首任校長
姜小鷹福建醫科大學教授
陳列平福建醫科大學教授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被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
2021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701-800區間。
2021年1月21日晚,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10月31日的統計數據。福建醫科大學全國排名第130位,全球排名第18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