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靜嫻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崑劇女演員
- 合肥高貝斯無紡布製品有限公司行政職員
張靜嫻
中國崑劇女演員
張靜嫻,女,漢族,1947年生,江蘇蘇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崑曲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二度梅花獎獲得者。畢業於上海市戲曲學校第二屆崑曲班,工閨門旦,師從朱傳茗等崑曲名家。代表作品有:《血手記》《占花魁》《班昭》等。
2019年9月23日,獲得第7屆上海文學藝術獎傑出貢獻獎。
張靜嫻生活照
玉簪記
先後出訪英國、美國、瑞典、丹麥、新加坡、日本等國演出,經常往返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各地,以多種形式演出、講學、授藝,為傳播中華文化之瑰寶不遺餘力,引得專家、同行的讚賞,更傾倒無數的昆迷。曾獲首屆上海戲劇節表演獎、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首屆寶鋼高雅藝術獎、第八屆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等。
出身
戲曲劇照
進入上海市戲曲學校
《班昭》劇照
那年夏天,戲曲學校京昆演員班再次登報招考,張靜嫻不死心。於是,考場里來了一個熟悉的面孔,主考老師一見就樂了:這個小女孩,怎麼這麼愛唱戲呀!讓他們更驚喜的是,這個女孩居然會唱崑曲!於是這一次,戲曲學校留下了這個女孩;於是張靜嫻被分進了崑曲演員班。
張靜嫻
文革
有位崑曲名伶說過:“一個崑曲旦角一生中最大的渴望就是演一回杜麗娘。”張靜嫻也是如此。可她的運氣總是不好。1966年從戲校昆二班畢業時,正碰上“文化大革命”,她不得不改行,擺脫滿身婀娜的閨門旦氣質,在舞台上塑造了好幾個革命的老奶奶。到了80年代,崑劇團恢復,她回到旦角的行當,要找回溫柔如水的古典閨秀風範,不得不再從最基本的腰腿功開始,把荒廢了十年的業務從頭拾起。
她真的有點生不逢時,80年代初,上海崑劇團如日中天,人才輩出,創作了大批叫好又叫座的戲。可這些戲的主演大都是大班同學,二班的畢業生鮮有挑大樑的機會。大多數同學被這種無法言說的壓抑磨折了理想,離開了崑曲。好在她很倔,沒戲演,一樣到處求訪名師,刻苦鑽研。那些著名的摺子戲如《遊園·驚夢》、《琴挑·偷詩》等等,師姐們早已千錘百鍊,演來各有千秋,她就演那些別人不願唱、不敢唱的“冷戲”。
表演之路
張靜嫻
1987年,第41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上昆獻演了根據莎士比亞《麥克白》改編的崑劇《血手記》,張靜嫻在劇中扮演麥克白夫人鐵氏,令國外專家和觀眾如痴如醉。“鐵氏一出場就運用眼神控制了全場氣氛,觀眾已經看到了一個陰狠的野心家的面目……”報刊事後這樣評論。80年代末,因挑梁師姐出國,張靜嫻終於得到了主演《長生殿》中楊貴妃的機會,從此正式挑起了上海崑劇團當家旦角的重任。然而,90年代戲曲市場不景氣,除1994年演過《司馬相如》,幾乎無新戲可演。
牡丹亭
《班昭》劇照
張靜嫻是一位藝術上有追求的演員,雖已過知天命之年,並久享盛譽,但她仍渴望超越,更渴望古老的崑劇藝術能與時俱進。為此她苦苦探索,歷經五年,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種種困難,親自參與了新編歷史崑劇《班昭》的整個創作過程,並投入全部的藝術積累與創作激情。她塑造的班昭形象,風采卓然,清朗厚重。班昭從14歲到71歲,年齡跨度長達五十多年,張靜嫻熟練地運用花旦、閨門旦、正旦、老旦等各行當的表演手段,其聲腔、念白、形體的表演也隨之變化,充分顯示出一個優秀演員卓然不凡的藝術造詣。尤為專家和觀眾稱道的,張靜嫻塑造的班昭是戲曲舞台上難得一見的,別具一種深厚的文化意蘊。《班昭》的成功是張靜嫻文化追求上的一次完美張揚,也是她綜合能力上的一次極大超越。
張靜嫻同志扮相端莊,嗓音亮麗,戲路寬廣,表演風格剛柔相濟,細膩傳神,演唱清新脫俗,被同行稱讚,為觀眾喜愛。她曾多次隨團出訪,載譽而歸。在數十年藝術實踐中,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如楊貴妃、陳妙常、趙五娘、卓文君、杜麗娘、王美娘以及竇娥等角色,無不給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她曾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八屆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首屆寶鋼高雅藝術獎,首屆中國崑劇節榮譽表演獎等。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張靜嫻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將劇目進一步修改、提高,如何為推廣崑曲尋覓更多的機會。因此,她又不辭勞苦地和大家一起,積極策劃將《班昭》以靈活新穎的形式,進大學校園去演出。這個被稱之為校園版的《班昭》,融講評、表演、交流為一體。在張靜嫻的誠意邀請下,全國政協常委鄧偉志,民進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麗宏,民進上海市委委員、上海戲劇學院著名戲曲評論家謝柏梁等著名學者和作家熱情參與,擔當講評人,和藝術家們共同完成這別具一格的演出。校園版《班昭》在上海松江大學城、上師大、華師大、上大、復旦、交大、二醫大等高校巡迴演出,劇中所倡導的對事業的操守和為人處事的忠貞,通過藝術家們絲絲入扣的演繹,深深地打動著莘莘學子,講評者深入淺出的導看,激起了大學生們的強烈共鳴,台上台下相互感染,氣氛動人。
張靜嫻
她擔任上海市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后,更增加了社會責任感及使命感,在繁忙的演出之餘,不忘學習、調研,積極參政議政,每年都認真撰寫提案,多次為文化事業的改革與發展進行呼籲。近年來又將提案內容擴展至城市管理、社區建設、環保、審計等各方面,受到承辦單位的好評,有些建議已被列入計劃解決。每年高溫期間,她都冒著酷暑參加市政協對環衛工人的慰問演出。
張靜嫻同志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但她從不居功自傲,淡泊名利,嚴於律己。她酷愛崑劇藝術,數十年如一日,勤學習,善思考,有追求,把培養接班人當作義不容辭的責任,教戲育人,雙管齊下,將表演心得和技藝和盤端出,悉心輔導青年演員,使自己的學生有了長足的進步。她從不把學生當作私有財產,胸懷坦蕩地鼓勵學生多向其他老師學戲,為此,她的人格力量得到了青年演員的尊敬和愛戴。她教的學生不斷有新劇目推出,已在舞台上嶄露頭角,成為演員隊伍的骨幹力量。除了培養本團青年演員外,她還熱心輔導兄弟院團的青年演員。
隨著崑劇的普及推廣,越來越多的海外僑胞、港台同胞及大學生愛上了崑劇,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張靜嫻多次應邀赴美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講學授藝,並現身說法熱情謳歌改革開發二十年來祖國取得的巨大變化。她經常應邀到校園為大學生義務講授崑劇藝術,使大學生們了解祖國的民族文化,為崑劇尋覓知音,拓展演出市場而不遺餘力。
1990年,農曆庚午年: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2002年4月12日,農曆壬午年二月三十日:第十九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2005年7月,農曆甲申年:首套以崑曲藝術為主題的傳記類專題片DVD《尋夢半世紀》發行
2005年10月31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廿九日:中華之聲——2005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舉辦第一場
2005年11月1日,農曆乙酉年九月三十日:中華之聲——2005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舉辦第二場
2005年11月3日,農曆乙酉年十月初二日:中華之聲——2005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舉辦第三場
2005年11月5日,農曆乙酉年十月初四日:中華之聲——2005年名家名曲廣東演唱會舉辦第四場
2006年7月6日,農曆丙戌年六月十一日,14時:紀念沈傳芷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演出第一場
2007年4月28日,農曆丁亥年三月十二日: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戲曲文藝晚會舉行
2007年10月3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廿三日,13時30分:跨越時空的京昆情緣——迎國慶慶回歸京昆合演重現經典系列演出第一場
2007年10月6日,農曆丁亥年八月廿六日,13時30分:跨越時空的京昆情緣——迎國慶慶回歸京昆合演重現經典系列演出第二、三場
2007年12月21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十二日,晚:“巾生今世”岳美緹藝術傳承新年曲會舉行
2007年12月29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二十日,13時30分:上海逸夫舞台演出
2008年5月8日,農曆戊子年四月初四日:上海崑劇團團慶三十周年北京演出第三天
2008年5月9日,農曆戊子年四月初五日:上海崑劇團團慶三十周年北京演出第四天
2009年6月26日,農曆己丑年閏五月初四日:第四屆中國崑劇藝術節、第四屆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落幕
2021年7月,參演的崑劇《自有後來人》計劃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上海文學藝術獎 獲獎1次
2019第7屆 ·傑出貢獻獎 獲獎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獲獎1次
20192019 ·中國非遺年度人物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