緔鞋匠

緔鞋匠

緔鞋匠,民間的一種手藝人,以給人緔鞋為生。現在已經不多見了。

簡介


依 著一雙巧手剪出鞋樣,麻線在錐針的引導下,穿梭在鞋面與鞋底間,鞋身木托支撐定型,在鎚子輕敲之後,一雙飽含著緔鞋匠手藝、智美的布鞋在等待著主人的千里之行。

緔鞋組成


鞋底、鞋幫分別做好后,把兩者連接起來叫緔鞋。這最後一道工序有點難,自己難以緔好的婦女,就得請專業的緔鞋匠“客緔”。緔鞋匠緔的鞋,針腳整齊,楦得挺括,鞋底邊還刮上一層白漿糊,好看。如果緔的是穿帶的高幫棉鞋,自然還給敲鞋帶洞。因此,穿著稍考究的人,或者普通人準備做客人穿的鞋,即使家裡有人會自己緔鞋,也捨得花一二角錢去客緔。

輕巧易學


緔鞋活輕巧易學,坐著干,但收入不高。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緔一雙平口布鞋只需一角多錢,緔蚌殼棉鞋近兩角。因此學這一行當的,多數是腿腳殘疾、別無出路的窮小子。過去緔鞋鋪到處有,城裡一般都開在小街小巷,農村小集鎮上多為露天地攤。

絕跡


改革開放以後,一方面,人們口袋裡的錢逐漸多了起來,另一方面也由於製鞋業迅速發展,經濟實惠的中低檔商品鞋充斥市場,人們覺得買鞋穿比做鞋穿合算,遂逐漸改做布鞋、穿布鞋為買皮鞋、運動鞋來穿;有的老年人嫌皮鞋、運動鞋穿著不舒服,則買商品布鞋穿。當人們的腳上越來越光鮮的時候,緔鞋匠們卻無鞋可緔了。大概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找緔鞋匠緔鞋的人已幾乎絕跡。
天無絕人之路。緔鞋匠們無鞋緔以後,就憑藉原來兼職修鞋、補鞋的本領,為人們修補皮鞋、運動鞋。他們買了手搖縫鞋機,添上鞋用膠水,變成了專職的修鞋師傅。緔鞋活越來越少,修補皮鞋、運動鞋的活卻多起來,最後,後者完全取代了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