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腎相交

心腎相交

心腎相交是生理學名詞。系一種臟腑相關理論。

簡介


● 英文名稱:Heart-kidney Interaction
● 又稱:水火既濟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臟腑

古籍摘選


● 心腎之相交每在呼氣外出之時也。蓋當呼氣外出之時,其心必然下降,其腎必然上升,此際之一升一降而心腎交矣。(《醫學衷中參西錄》)

名詞解釋


● 心腎之間存在協調平衡的關係。心在上焦,屬火;腎在下焦,屬水。心火下降於腎,能溫暖腎水,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於心,能滋養心陰,制約心陽,使心陽不亢。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心腎相交是藏象學說中關於五臟之間關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心與腎相互協調,相互制約,以維持人體內的正常狀態。五行中心屬火、腎屬水,故而心腎相交又稱為“水火既濟”。

心腎相交的功能

● 心與腎之間的關係主要包括水火既濟、精神互用、君相安位等。水火既濟即處於上焦的心火向下降以輔助腎陽,使處於下焦的腎水得以溫煦;反之,在下焦的腎水又可向上升,以滋養處在上焦的心陰,使心陰陽得以平衡,防止出現心火亢盛。心腎水火互相升降,維持兩者之間生理功能的平衡。

心腎不交的病症

● 若出現心腎不交,水火陰陽升降失常,可見諸多病症。
● 腎陰(水)虛導致的無法滋養上焦心陰,而出現心火亢盛的陰虛火旺之證,可稱為“水火未濟”,常表現為眩暈耳鳴、腰膝酸軟、心煩失眠、五心煩熱等。
● 心主藏神,腎主藏精,神可統攝精氣,精可化生為神氣,若如心腎出現病變,會導致腎精與心神出現失調。
● 心為君火,腎為相火,二火上下交通,使心腎得以相交,若君火與相火虧虛,會導致心腎陽虛,常表現為心悸怔忡、腰膝酸冷、小便不利、形寒肢冷等。

證治經驗

● 治療上可補腎益心,滋陰降火。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