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體橋

轉體橋

轉體橋徠即採用轉體法施工的橋樑。橋樑轉體施工是指將橋樑結構在非設計軸線位置製作(澆注或拼接)成形后,通過轉體就位的一種施工方法。它可以將在障礙上空的作業轉化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業。根據橋樑結構的轉動方向,它可分為豎向轉體施工法、水平轉體施工法(簡稱豎轉法和平轉法)以及平轉與豎轉相結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轉法應用最多。主要應用於上跨峽谷、河流、鐵路、高速公路等不能做支撐的情況。轉體橋的轉體系統由下轉盤、上轉盤、球鉸、滑道、牽引系統組成,轉體過程一般通過千斤頂對拉牽引索,形成旋轉力偶而實現轉體。

代表橋樑


山東菏澤丹陽路立交橋東側主橋
2016年11月8日,在兩台350噸連續式千斤頂的牽引下,自重達2.48萬噸的山東菏澤丹陽路立交橋東側主橋逆時針轉動81.67度,與引橋實現精準對接,並打破了這一領域的世界紀錄。
山東省鄒城市三十米上跨鐵路立交橋
轉體橋
轉體橋
2015年1月19日16時,隨著球鉸緩緩轉動,山東鄒城市三十米上跨京滬線轉體橋成功轉體97.3度與邊跨現澆段合攏。據了解,這條橫跨京滬鐵路站場14股道線全長1198.5米,主橋轉體重量2.24萬噸,打破了轉體橋重量的世界紀錄,在轉體施工領域首次獨塔雙柱平行雙索麵設計,採用“型梁”,轉體角度、轉體長度及轉動球鉸直徑等多項技術指標均創世界第一。
由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世界最重轉體橋——山東省鄒城市三十米上跨鐵路立交橋,19日下午歷時99分鐘,在整體旋轉97.3°后,成功跨越京滬鐵路。這一過程該橋轉體長度達198米,轉體重量達2.24萬噸,刷新了比利時的本·艾因橋1.96萬噸的原紀錄。
據設計方中鐵五院設計總體邢鐵雷介紹,鄒城市東、西城區被京滬鐵路分割,既有橋樑均為下穿鐵路橋,但汛期強降雨導致橋下積水而中斷交通,成為該市亟待解決的問題。此外,京滬線的日均行車量近300列,為最大程度減少對運營的干擾,橋樑飛跨京滬鐵路一次性轉體到位是最佳選擇。
該上跨鐵路立交橋臨近鄒城火車站,本次轉體,採用了順時針轉體,轉動半徑內基本無建築物,最大可能地減少了對居民樓的干擾,設計更具綠色環保施工理念。
楊凌示範區楊凌大道上跨隴海鐵路轉體立交
楊凌大道轉體立交
楊凌大道轉體立交
2014年11月18日下午,由中鐵一局承建的楊凌示範區楊凌大道上跨隴海鐵路轉體立交歷經一個多小時的轉體時間,成功實現雙幅同步順時針80.1度轉體,刷新了西北地區轉體橋單體重量、橋面寬度、轉體難度的最大紀錄,成為西北首座變截面雙幅同步同向市政公路轉體橋。該橋採用自平衡重雙幅同步水平轉體法施工,左右幅分為2個獨立轉體結構,轉體部分為2×44mT構,橋寬30.95m,轉體角度約為80.1°,轉體重量約為12000t。據承建該工程技術室夜部長介紹:該橋跨營業線施工,受鐵路局批複的施工許可文件有效期影響,工期緊迫。施工中專項安全防護措施和施工技術難度較大。同時本採用自平衡水平法轉體施工,轉體前需嚴格稱重及配重。左右兩幅轉體橋就位時翼緣板邊間距僅0.5m,故在轉體過程中需嚴格控制雙幅橋同步轉體,防止梁體碰撞。
徠寶雞市上塬路橫跨隴海鐵路立交橋
2014年8月25日下午,寶雞市上塬路橫跨隴海鐵路立交橋成功實現由東西向南北方向水平30度轉體。
寶雞轉體橋
寶雞轉體橋
這座立交橋長175米,寬13米,主橋轉體重量約9600噸。2012年,寶雞市建設橫跨隴海鐵路的蟠龍大道,為了不影響隴海鐵路的正常通行,又要按時完成工程進度,西安市鐵路工程公司決定,沿著鐵路的方向建立交橋,建成后利用橋身轉體技術進行水平平移。立交橋建設初期,工程師技術人員就在橋墩下鋪設了可以滑動的軌道和轉盤,橋樑主體完成後,又在橋墩上東西兩側各纏繞了幾十根跟鋼索。轉體時,通過兩台大型的液壓連續轉體千斤頂拉動鋼索,實行轉動。下午一點三十分,寶雞上塬路橫跨龍海鐵路立交正式開始轉體。寶雞市上塬路跨隴海鐵路立交橋項目總工程師強文偉:“這個轉的話,一個是結構本身就像球形上下磨盤轉盤一樣,有這個轉動結構。第二個就是,通過一個拽拉,就像一個陀螺一樣,兩個千斤頂拉這個轉動,可以啟動這個9600噸的橋樑,達到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經過半個小時的時間,下午兩點零三分立交橋終於緩慢靠攏上塬大道主體道路,成功完成對接。對接完成後,還要填補將立交接縫處5米寬的縫隙,預計今年10月份,整條蟠龍大道全線貫通。

建設意義


由於轉體重量大、轉動角度大、梁體較長、橋型複雜,大橋的主塔、主梁線型、斜拉索索力及轉體重量如何精確定位,平穩轉動是轉體中的難點。中國中鐵大橋局副總工程師彭建萍以磨盤原理比喻該橋的轉動原理,並介紹說,中國中鐵大橋局在施工中進行了多種技術創新,對大噸位轉體橋的施工工藝進行了理論及實踐上的探索,為更重更長橋樑轉體施工做了充足的技術儲備,將為我國轉體橋樑技術標準修訂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