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勒牧場

托勒牧場

托勒牧場位於青海省西北角,祁連縣西部。

托勒牧場是海北州屬國營牧場。位於青海省西北角,祁連縣西部。東距祁連縣城209公里。牧場東北、東南與野牛溝鄉相鄰,南與海西州天峻縣、西部與甘肅省肅南縣為界。場區範圍東西100.5公里,南北68.2公里,總面積2556.69平方公里,介於東經98°5′8〃~北緯38°25′14〃。“托勒”為蒙古語,一說兔子石(一說兔子多)而得名。民國後期,青海省政府在托勒設立馬場,曾擁有各類牲畜3.3萬餘頭(只)。一1949年前夕,馬場自行解散,人畜流失,下落不明。1955年6月,青海省畜牧廳建廠,1958年9月,因籌建國營221廠,將海晏縣1715戶農牧民遷出,其中,461戶,共2183人,遷往托勒牧場,后發展成為青海省國營牧場之首,亞洲最大(面積)的國營牧場。1969年歸祁連縣管轄,1972年歸海北州政府管轄,牧場轄三個畜牧大隊,兩個專業性分廠。2002年12月初,牧場整體移交給祁連縣,撤場建鄉,設立央隆鄉

基本介紹


由於受西北風寒流和高山影響,風多且大,寒冷乾旱,年均氣溫-3.2度,年降水量272.7毫米,年均蒸發量,1496.6毫米,牧草生長期135天左右,青草期100天。
托勒是兩大山脈相夾的一塊而閉合草地,整個地區由走廊南山,托勒山和托勒河三部分組成。兩大山脈,綿延於南北兩側,托勒河自東向西流貫全境,下游為甘肅省北大河。境內最高峰為瓦黃寺西岔主峰,海拔5287米,最低處是二珠龍灘地。海拔3281米,場部駐地(公庄)海拔3360米。南北兩側山脊高達四千米以上,終年積雪不化,現代冰川廣為分佈,天然草場主要分佈在托勒河谷灘地和兩側山地,以高寒草甸和山地草原類草場面積最大,植物群落以禾本科豆科,莎草科,蓼科為主,營養豐富,適於發展畜牧業。
礦產資源有煤,玉石,大理石和金礦等,五嶺溝、塘池、熱水溝、陰凹槽、玉石溝等地均有露天煤礦。1985年,存欄各類牲畜13.46萬頭只,其中綿羊11.56萬隻,牛1.81萬頭,馬900匹,鹿869頭,尤以“西寧毛”、“黑羔皮”著名。
境內文物古迹有磚瓦廠新墓地,年代不詳,等。

歷史記載


陶保廉(1862-1938):字拙存,浙江秀水(今嘉興)人,新疆巡撫、陝甘總督陶模之子。1891年陶保廉隨父出關路經吐魯番,1896年又由塞外隨侍入關,途徑陝西、甘肅、寧夏、新疆數省,創作《辛卯侍行記》一書,對西北幾省的人口、民族、宗教、交通、土地、礦產、環境、防務等都有詳細記載,是一部極具史鑒價值的西北地理必讀書。《辛卯侍行記》卷五記載:“討來河(或作滔來、滔賴、洮賚)出肅州東南、清水堡正南二百餘里、祁連山南鐵里甘達飯西麓。導源雪峰,萬溝競注,西流成河,經金佛、永安、紅山、東洞諸堡。南山之陽,山內平地曰討來川(或誤稱陀羅川),北倚祁連,南阻巴拉素嶺,東西長二百餘里,南北寬五六十里。(舊為徼外隙地,明季國初,青海蒙古間來游牧,道遠不常居焉。)漢民住淘金,聚散無恆,漸成盜藪。道光三年,封閉金穴,以其地為肅州鎮標馬廠。然大山間隔,不便往牧,仍為曠土,而金礦之禁,亦有名無實。詢諸獵人云:從金佛寺入山,坎坷逼仄,約五日程至討來川。豁然開朗,水草豐茂,原隰從未耕犁,故泥土粘固。匯流澄澈,多鱗莫漁,舉桿可戳。野牛出飲,群以千計。彌望沃野,勝於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