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治鎮

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轄鎮

樂治鎮,隸屬於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地處納雍縣東北部,東、東南同玉龍壩鎮相連,南和王家寨鎮接壤,西南、西北與沙包鎮毗鄰,北、東北接大方縣馬場鎮、牛場苗族彝族鄉,行政區域面積77.24平方千米。

唐總章年間(668年—670年),稱湯望州;1984年,分出蠶箐建樂治鎮;1991年,碓叉、蠶箐2鄉併入樂治鎮。截至2020年6月,樂治鎮轄13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樂治社區。截至2020年11月1日,樂治鎮常住人口為19382人。

201徠1年,樂治鎮財政總收入1812.8萬元,比上年增長7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1.5萬元,比上年增長21.1%。2018年,樂治鎮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

歷史沿革


唐總章年間(668年—670年),稱湯望州。
明、清時期,稱卧這。
民國時期,稱卧這貓場,屬納雍縣樂治五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前,屬大方縣
1953年,樂治、蠶箐、高梘3鄉合併為樂治鄉。
1958年,成立樂治公社。
1961年,恢復區建製為樂治區。
1984年,分出蠶箐建樂治鎮。
1991年,碓叉、蠶箐2鄉併入樂治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樂治鎮地處納雍縣東北部,東、東南同玉龍壩鎮相連,南和王家寨鎮接壤,西南、西北與沙包鎮毗鄰,北、東北接大方縣馬場鎮、牛場苗族彝族鄉,行政區域面積77.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樂治鎮地形屬高山丘陵地帶,地勢由西向東傾斜。最高點海拔1854.9米,最低點海拔1075米。

氣候

樂治鎮屬高山丘陵地帶,中間平坦開闊,境內有羅家大坡、薄刀箐等山峰,最高海拔1854.9米,最低海拔1075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年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240天。

水文

樂治鎮境內河道屬烏江水系,木空河由西北向東南進入西界河,境內河道長12.5千米,由西界河流入織金六歸河,最後流入烏江。

自然災害

樂治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雪凝等。雹災平均一年2次,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1999年5月15日,降雹時間約30分鐘,涉及境內1個管理區,受災面積達450公頃。
樂治鎮
樂治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樂治徠鎮有耕地面積1.6萬畝。發展林業有一定的條件,森林覆蓋面積2600畝,適宜於杉木和以杉為主的針闊葉樹的生長,宜林面積1萬餘畝,畜牧業有一定的發展,有大牲畜3450頭(匹),生豬存欄10080頭,牧地及草坡6200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樂治鎮轄1個社區、17個行政村:樂治、青杠、楊家灣、史家街、戛泥壩、塘壩、石母豬、碓叉壩、砂子沖、高梘、台砂、塘邊、家車、化啟、大營、座拱、黃泥沖、蠶箐。
截至2020年6月,樂治鎮轄13個社區、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樂治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20525105001121樂治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02122楊家灣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03122高梘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04122戛泥壩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05122史家街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06122塘壩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07122青杠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08122沙子沖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09122石母豬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10122碓叉壩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11220大營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12220化啟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013220塘邊社區居民委員會
520525105201220蠶箐村委會
520525105205220黃泥沖村委會
520525105206220加車村委會
520525105211220台沙村委會
520525105215220座拱村委會

人口民族


樂治鎮圖片
樂治鎮圖片
2011年末,樂治鎮總人口3.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861人,城鎮化率22.5%。另有流動人口1.1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9萬人,佔54.3%;女性1.6萬人,佔45.7%。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萬人,佔74.3%;有苗、彝、布依等少數民族,共0.9萬人,佔25.7%。超過500人的少數民族有苗、彝2個民族,其中苗族3372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7.5%;彝族834人,佔9.3%。2011年,人口出生率9.7‰,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5.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92人。
2017年末,樂治鎮常住人口為29851人。
截至2018年末,樂治鎮戶籍人口為38547人。
2021年6月24日,納雍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樂治鎮常住人口為1938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樂治鎮財政總收入1812.8萬元,比上年增長72.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1.5萬元,比上年增長21.1%。
2018年,樂治鎮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

農業

2011年,樂治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2億元。
樂治鎮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樂治鎮生產糧食8479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烤煙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5.2萬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蘿蔔、大蔥、西紅柿、韭菜等。
樂治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等為主。2011年,樂治鎮生豬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8968頭;羊飼養量764隻,年末存欄265隻;家禽飼養量116.5萬羽。
樂治鎮圖片
樂治鎮圖片

工業

樂治鎮形成以建築材料生產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樂治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844萬元。2011年,砂石廠4家,年產值1216萬元;磚廠2家,年產值628萬元。

商業

2011年,樂治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028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樂治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276萬元,比上年增長8.2%;各項貸款餘額6893萬元,比上年增長12.8%。

文化


地名由來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建納雍縣時,取“長治久安”之意命名。

交通


樂治鎮境內有307省道經過。
樂治鎮圖片
樂治鎮圖片

社會


教育事業

解放初僅有一所小學,學生不到200人,教師10多人,現有中學一所,教師60人,學生800人,有小學17所,學生25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5%。2011年末,樂治鎮有小學9所,在校生3856人,專任教師17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5%;初中1所,在校生1217人,專任教師9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5%。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10萬,比上年增長22%。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樂治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0個,文化專業戶5個;各類圖書室21個,藏書31萬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台1個,有線電視用戶186戶。衛星地面電視接收普及率62.7%。廣播電視站1個。

體育事業

2011年末,樂治鎮有學校體育場地2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樂治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57張,固定資產總值5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7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7.1%。

社會保障

2011年,樂治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戶,人數21人,支出7.8萬元,月人均310元,比上年增長4.4%;醫療救助5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862人次,共支出19.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20戶,人數3721人,支出263.4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59元,比上年增長2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37.3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5萬元,使725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1萬人,參保率31%。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樂治鎮有郵政局代辦所1個。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6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6萬台,固定電話用戶425戶,電話用戶普及率82%;行動電話用戶2.6萬戶,寬頻接入用戶425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樂治鎮有自來水廠1座,有深水井6眼及成套凈化設備,年供水60萬立方米。
樂治鎮圖片
樂治鎮圖片
供電
2011年末,樂治鎮有變電站、供電所各1座,電網覆蓋率100%。

旅遊


名勝古迹

樂治街上建有烈士墓一座,安葬解放納雍時我軍四十七師一四一團在樂治剿匪英勇犧牲的14名戰士。
名勝古迹有洪武年間(1363-1393)安氏家庭所建的宣慰府第,面積約1萬平方米,共分五級,主房三級,為宮殿式建築。另闢住宅區,建有綉樓、銀庫、廚房、地道等。這些建築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和民間藝術風格,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

樂治鎮“烈士陵園”
樂治鎮烈士陵園,在樂治鎮街上村移民街,距鎮政府500米,是樂治鎮的紅色文化旅遊景點。
來到這裡,遊客可以聆聽著老一輩人講述著紅軍四十七師一四一團的14名戰士在解放樂治時與土匪搏殺過程中英勇犧牲的故事,感受烈士們的忠勇之氣,讓靈魂接受洗禮。
當年,為了解放樂治區人民,先烈們響應黨中央解放全中國的號召,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一師一四一團三營七連的全體官兵奉命進駐樂治區,展開剿匪鬥爭,他們出沒於槍林彈雨之中,英勇殺敵,浴血奮戰,於一九五0年解放了樂治區人民,在整個剿匪鬥爭中,四十八名解放軍戰士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結束了短暫的人生,但他們的功績始終與日月同光,與天地共存。
樂治鎮石母豬洞
貴州省納雍縣樂治鎮石母豬洞,位於縣城東北。距縣城16.67公里。海拔1510.米,東徑105度25分至105度46分,北緯26度27分至26度53分左右,面積89.27平方公里。東鄰織金縣,是織金、納雍結合處,是畢節至織金洞,大方至織金洞的必經之路。
洞內形態豐富,天然塑造的洞府迷宮,鬼斧神工的石柱石筍,亦真亦幻的神奇景觀,神妙莫測的崎嶇窄道,氣勢恢弘的獨特造型,美不勝收的溪水河流,真讓人心魄震撼,嘆為觀止。是一個難有的旅遊勝地。
宣慰府遺址
宣慰府遺址位於樂治鎮楊家灣史家街,佔地1萬平方米,為明、清水西宣慰使府第。1985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宣慰府遺址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樂治烈士墓
樂治烈士墓位於樂治鎮街上村西北山坡上,有墓室1幢,紀念門樓1座,墓前有石質三門四柱牌坊,佔地面積約2500平方米,建於1975年,為紀念1950年在樂治剿匪戰鬥中英勇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而建。1987年,納雍縣人民政府公布樂治烈士墓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樂治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樂治鎮圖片
樂治鎮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