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大頭村的結果 展開

大頭村

浙江省臨海市大頭村

大頭村,位於浙江省臨海市東南沿海。距臨海城區60多公里,隸屬連畔鄉。1992年,全村有319戶,1129人;耕地625畝,其中水田592畝;山林508畝。

概況


在村後山上分佈著火山熔岩,面積約2.5平方公里。整個岩體從表到里,發育著六邊形的岩石柱,學名稱柱狀節理。因其形態如蓬萊仙島的珊瑚,故俗稱珊瑚岩。珊瑚岩在國內屬罕見岩體(在國外,英國北愛爾蘭有分佈),可謂天下奇觀。

基本信息


大頭村珊瑚岩據地質部門勘探,8000萬年前這裡曾是個火山溶岩湖,面積達2.5平方公里,口徑1.8公里。後來湖裡的熔岩冷卻凝固,圍繞無數軸線收縮,形成千萬個六邊形的柱體。估計約有1500多萬根岩柱,有的仰卧,有的豎立。橫卧的似出運的木材,堆積如山;豎立的似瓊枝玉柱,高低崢嶸;斜的象龍鱗,粼粼發光,形成了神奇般的萬柱山、千柱峰。大頭村珊瑚岩景觀獨具一格。既不同於南京六合和嵊縣石含玄武岩形成的石柱,更不同於熔蝕作用的桂林路南石林,也有別於西北高原的土林。火山口內的碎石斑熔岩是一怪,熔岩石林是一奇。柱體幾何發育完美,柱體排列有序,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很高的觀賞價值,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火山遺跡。
從海嶴山瀑布盡頭看珊瑚岩群,是觀賞珊瑚岩的最佳之地。海嶴山瀑布離大?頭村約1公里。這裡有排列如林的珊瑚群,順山勢從低至高排列著,象節日禮花放射的光束一樣美麗。省地質礦產廳為了把桃渚大?頭一帶建成我國第一座中生代火山地質公園,從1989年以來對該地區的地質進行了考察論證,認定桃渚大?頭一帶是中國中生代火山侵入--噴出雜岩系最發育、最典型的地區,是環太平洋火山活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有代表性的地段,是理想的旅遊基地、度假療養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省地質礦產廳於1991年通過專家評審,一致通過確定大頭一帶為省級地質公園。現已報地質礦產部,擬建國家級地質公園。

經濟發展


1949年前,大頭村由於地勢低洼,經常淹水,土地貧瘠,是臨海縣沿海地區有名的窮村。曾流傳著大頭塘,十年耕種九年荒;犁頭鐵壁不見泥,種田掛肩甲(指水深防衣服浸濕);種千畝田割百擔谷,沙鐮掛板壁,馬上沒飯吃的民謠。村民外出幫工、逃荒的很多,有的人甚至過著乞討生活。1949年後,大抓水利建設,改造低洼田。特別是70年代開始,在桃渚區各鄉村的共同努力下,造了洞港閘、紅腳岩閘、浦蘭頭閘,使低產田變成高產田,從60年代畝產七八百斤上升到1976年的1354斤。從缺糧村,變成餘糧村。1992年糧食畝產超1000公斤。
1978年在沙角塘一帶開墾荒塗104畝,全部種上柑桔。1992年柑桔產量達300噸,收入達20萬元以上。並在山地和屋后種植楊梅和枇杷,改變單一種植觀念。村屬水網地帶,養殖條件得天獨厚。7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養殖業。全村150畝左右荒塘,現已全部養殖草魚、白鰱、鯉魚、鯽魚、蝦等。每畝水塘年產魚約300斤,年經濟收入10萬元左右。臨海市漁種場在村區建立了200餘畝魚塘。水產品遠銷杭州等地,是臨海市最大的養殖場之一。80年代以來,村民勞務輸出,從事建築的人數猛增,泥水工、木匠達200餘人。加上外出經商人員,平均每戶有1人左右在外。1992年,僅泥水工、木匠外出收入就達20萬元以上。全村有繡花女200人左右,每個繡花女人均收入達1500左右,總收入在20萬元以上,繡花巾遠銷日本。
1978年前,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連幹部開會開支誤工補貼也困難。近年來,集體積累增長幅度較大。投資5萬元左右,建了兩條長900米,寬4米的機耕路,投資5萬元建三村聯辦小學。村貌煥然一新。沿機耕路兩旁先後建造新樓房193間,其中三層樓房有92間。昔日的茅草屋已不復見。村黨支部1988、1989年連續被中共臨海市委評為先進黨支部。2005年10月31日,臨海市文化局在大頭村舉辦了首屆農家樂廚藝大比評,揭開了大頭村悠久的飲食文化歷史,2006年1月份,臨海市龍印蔬菜配送有限公司已在大頭村成立蔬菜配送點。從此,大頭村的飲食文化開始起步。大頭村的未來發展,將圍繞“農家樂飲食文化”,規劃建成旅遊接待中心。2017年5月份,大頭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評為國字型大小綠色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