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義鎮

觀義鎮

觀義鎮地處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西南部,距縣城18公里,與遊仙區玉河鎮、三台縣龍樹鎮接壤,幅員57.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0個黨支部,7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994人,現在外務工3000餘人。總耕地17681畝,其中田4586畝。區劃代碼為510725106,長途區號為0816,郵政編碼為622150,車牌號碼為川B。

2006年人均純收入2735元。武引渠縱灌觀義鎮。11個村村道均達到泥結碎石等級路面,村通油路3公里,鎮內有碼頭兩處。中小學各一所,共有在校師生近3000個,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名列全縣前茅,中學中考連續8年獲全縣第一,創歷史之最。有中心衛生院一所,各類科室和醫療設施齊全。

2019年12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綿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7號):撤銷雙峰鄉,將原雙峰鄉河口村、銀針村、柑樹村、共和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觀義鎮管轄,觀義鎮人民政府駐紅旗街49號。

鎮情簡介


觀義鎮衛星地圖
觀義鎮衛星地圖
觀義鎮地處梓潼縣東南部,毗鄰綿陽遊仙區,幅員面積57.8平方公里,總人口總人口14994人。經濟上以蠶桑、水稻制種、養殖業為主,人均收入3000餘元,整個經濟處於全縣中上水平。交通便利,離108國道線7公里,並有柏油路相連,離綿陽40公里左右。鎮外及縣外在觀義鎮承包土地搞發展的業主有20戶,集中租賃承包土地600畝,有小型預製件廠2個,光友紅薯粉廠1個。

鄉鎮發展


觀義鎮鮮海椒
觀義鎮鮮海椒
觀義鎮以建設丘區經濟示範縣為契機,緊緊圍繞縣委“農業富縣、工業 強縣、旅遊興縣、和諧發展”的發展思路,著眼縣內龍頭企業,瞄準市場,抓龍頭、建基地、創品牌、引項目、扶大戶、構和諧。全面推進觀義鎮產業化發展進程,做大做強四大優勢產業。
無公害花生5100畝,是觀義鎮的傳統優質產業,經省質監局專家評審,產品檢驗合格,獲得“四川省無公害花生農業標準化示範鎮”。
優質蠶桑2500畝,已新栽桑2000畝,新建蠶桑基地村2個,重點村六個;瓦子村2008年蠶繭收入可突破百萬元。蠶桑達50畝以上的規模業主3戶,2戶已投產,大戶羊翠華年養蠶發紙100張以上,總產值達10萬元。
優質海椒3000畝,鮮海椒市場日交易達200噸,2008年引進海椒加工業主一戶,年加工鮮海椒50餘噸。大力發展畜牧業,扶持大戶,抓品種改良,利用現有村閑置資產引進綿陽業主楊明,發展原種及二雜母豬115頭,觀義鎮現有各類養殖大戶112戶,年出欄生豬1.6萬頭、小家禽25.6萬隻。依法合理流轉土地,吸引縣內外上規模業主8戶,為四大產業發展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經濟建設


大棚蔬菜
大棚蔬菜
觀義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抓 龍頭、建基地、創品牌,扶大戶,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1、大力發展蠶桑業。2003年提高加快發展觀龍公路蠶桑經濟帶,新增桑園面積800畝,桑園總面積達4000畝,年發蠶種10000張,產繭8000擔。
2、抓好水稻制種。2003年與省內多家種子公司合作,發展水稻制種,面積達2000畝,產量60萬斤以上。
3、建立標準化無公害花生基地。2001年觀義鎮被省技術監督局列為“省標準化花生示範鎮”,2002年又被省農業廳認證為“無公害花生基地”,2003年花生面積達到5000畝,全部實行標準化無公害生產,大大提升了品牌效益。
4、建設生態觀光農業帶。充分利用生態布朗李種植園和金花梨,建立梓觀路、觀交路生態觀光農業帶。
5、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引進土地經營承包業主,集中成片開發土地,在村社調劑下,成片可開發利用土地有2000多畝,熱忱歡迎經營業主來發展種養殖業。

社會事業


觀義鎮民俗
觀義鎮民俗
全鎮有中、小學、幼兒園各1所,採取集中辦學寄宿制,共有在校學生2800人,2006年上國家示範高中達126人,被評為“綿陽市示範初中”。2004年投資45萬元新建鎮中心醫院一所,村級醫療衛生站11個,90%的農戶加入了醫療保險。

基礎設施


三年來對各村道路加強整治,其中有1個達到柏油路面。投資55萬元新建觀義農貿市場,完善了市場設施,規範了貨主攤位,市場購銷兩旺;爭取資金80萬元改造了鎮自來水廠的設施,使場鎮居民飲用水達標;全鎮現安裝有線電話1200部,通有線電視4個村,1個居委會,移動、聯通在鎮設基站三處。建水泥渠2000米,新建提灌站2處,裝機容量44千瓦,保證了生產用水。

人口管理


政務公開
政務公開
2008年來,觀義鎮派出所根據當地實際,結合其工作性質,逐漸探索如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管理工作,並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機構。該所和學校積極向黨委政府進行專題彙報,成立了以政府牽頭,村委、學校、派出所、司法所共同參與的留守兒童幫教小組。幫教小組各成員單位和部門既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又相互協作,每月20日向黨委政府分管領導彙報留守兒童現狀,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二是分村社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該所根據轄區留守兒童違法犯罪與被侵害的情況,以村為單位摸清留守兒童底數,並對留守兒童的現實狀況、父母在外地址、電話等情況建檔,便於隨時與其父母保持聯繫,共同加強教育。三是利用農村聯防機制,確保留守兒童平安。在加強農村警務建設中,採取聯防小組對留守兒童住處、庭院進行重點巡邏,還響亮提出“巡邏一天,當好留守兒童一天的監護人”的口號,要求巡邏人員平時也要多關心留守兒童的安全和生活,確保了留守兒童在家的安全。
四是及時查處涉及留守兒童案件。該所一方面抓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加大涉及留守兒童案件打擊力度。2008年共查處侵害留守兒童案件6件(被侵害的留守兒童達20餘人),留守兒童違法犯罪案件9件,教育涉案留守兒童17人,收繳管制刀具4把,淫穢光碟4張。在查辦案件中,派出所堅持從教育出發,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根本上去感化教育他們,防止其破罐子破摔,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同時積極與民政部門加強聯繫,切實解決好睏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問題,給予他們更多關愛,促使其健康成長。
五是對轄區留守兒童,實行“三級管理”。該所根據留守兒童易被侵害和有劣跡的情況將其分為“三級管理”。民警根據等級狀況,有重點的進行工作。一級管理的留守兒童為服刑人員的子女,有違法犯罪劣跡的留守兒童,有可能鋌而走險的留守兒童;二級管理的為家庭條件差、學習成績差,父母管理困難的留守兒童;三級管理是父母親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90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