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神農鎮的結果 展開

神農鎮

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轄鎮

神農鎮,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地處渭濱區南部,東鄰石鼓鎮,西連高家鎮,南與鳳縣黃牛鋪鎮接壤,北與清姜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1.6千米,總面積128平方千米。

徠截至2020年6月,神農鎮下轄13個村(居),其中:2個社區、11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神農鎮常住人口25781人。2011年,神農鎮農業總產值達到5190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3.8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4億元,各類存款餘額18億元。

歷史沿革


神農鎮地形圖
神農鎮地形圖
因傳說炎帝神農氏生於此地濛峪溝而得名。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后,屬寶雞縣神農鄉。
1949年後,設益門鄉,歸渭濱區。
1951年9月,屬寶雞市第六區。
1956年6月,屬寶雞市清姜區。
1958年,改鄉為益門公社。
徠1959年初,改為益門管理區。
1961年9月,復改益門公社。
1964年8月,隸屬寶雞縣。
1971年12月,劃歸渭濱區轄。
1984年,改設為益門鄉,轄18個生產大隊。
1992年,改稱神農鄉。
1998年8月,撤鄉設神農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神農鎮地處渭濱區南部,東鄰石鼓鎮,西連高家鎮,南與鳳縣黃牛鋪鎮接壤,北與清姜街道相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1.6千米,總面積128平方千米。距渭濱區政府5千米。

地形地貌

神農鎮地處秦嶺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地形主要分為川道、黃土台塬、淺山丘陵、山區等。境內主要山脈有秦嶺山脈,最低點位於峪泉村九龍泉。

氣候特徵

神農鎮屬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
神農鎮環境
神農鎮環境
1月平均氣溫-4.4℃,極端最低氣溫-13.9℃;7月平均氣溫30.7℃,極端最高氣溫42.7℃:年平均日照時數2100小時,年總輻射107.1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續期310天。年平均降水量679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8—10月,以9月最多,占年降水量的45%。

水文

神農鎮境內主要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清姜河、瓦峪河等。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清姜河,從大散關村至姜城堡村流經境內益門堡村、太平庄村、任家灣村等,境內流長43千米,流域面積24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92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神農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乾旱、連陰雨、冰雹等。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發生在1981年8月21日神農鎮大散關村二里關組地區,6小時內連續降雨105毫米,根據益門水文站提供的數據,洪峰流量734立方米/秒,沖毀大散關村二里關組18戶民房及小學校舍,共計房屋53間。

行政區劃


1996年,轄峪泉、姜城堡、陳家村、益門堡、茹家莊、馮家塬、夏芽河、蒙峪溝、竹園溝、任家灣、安溝、劉家槽、太平庄、大灣鋪、邵家山、觀音山、二里關、楊家灣18個行政村。
2002年,轄陳家、觀音山、二里關、楊家灣、大灣鋪、太平庄、竹圓溝、邵家山、益門堡、茹家莊、蒙峪溝、夏砑河、馮家塬、峪泉、姜城堡、任家灣、安溝、劉家槽18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轄峪泉、馮家塬、夏砑壑、蒙峪溝、茹家莊、益門堡、邵家山、竹園溝、太平庄、大灣鋪、大散關、任家灣、安溝、劉家槽、姜城堡、陳家村16個行政村;下設85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神農鎮下轄2個社區、11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陳家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302102001121陳家社區
610302102002121姜城堡社區
610302102204122大灣鋪村
610302102205220太平庄村
610302102206220竹園溝村
610302102207220邵家山村
610302102208220益門堡村
610302102209220茹家莊村
610302102211220夏砑壑村
610302102212220馮家塬村
610302102213122峪泉村
610302102215220任家灣村
610302102218220大散關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轄區總人口2327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927人,城鎮化率72.7%。另有流動人口6350人。總人口中,男性11939人,佔51.29%;女性11338人,佔48.71%;14歲以下3242人,佔14%;15—64歲17792人,佔76.4%;65歲以上2243人,佔9.6%。2011年,神農鎮人口出生率10.93‰,人口死亡率4.82‰,人口自然增長率6.1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1.37人。
2018年,神農鎮戶籍人口16675人。
2021年7月,渭濱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神農鎮常住人口25781人。

政治


現任領導

羅光偉(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鎮黨委、鎮人大全盤工作。分管武裝、幹部人事工作。
鄒榮濤(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鎮政府全盤工作。分管經濟、財政、財務(含審計)、統計、農經、物價工作。聯繫信用社。
鄭波(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負責鎮黨委日常工作,主持鎮紀委工作。分管黨委辦公室、機關支部、組織(含老乾)、紀檢(含紀檢信訪)、宣傳、統戰、工商聯、工會、精神文明、婦聯、共青團、目責考核(含村級班子及村幹部考核)、政協學聯組工作,協管綜治、信訪、穩定工作。
景俊傑(鎮維穩中心主任):負責綜治、穩定、610、司法、信訪工作。聯繫神農、清姜派出所。
溫紀平(鎮人大副主席):負責鎮人大日常工作,分管農業、林業(含森林防火)、水利(含防汛)、畜牧防疫、統籌城鄉、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交通工作。聯繫鎮獸醫站。
孟立峰(副鎮長):負責鎮政府日常工作,分管政府辦公室、檔案、教育(含關工)、企業、招商引資、勞動保障、城中村改造、公共事件應急、機關部門及機關幹部考核、行政監察、糾風、協管綜治信訪維穩及目責考核。聯繫鎮供電所。
李楠(副鎮長):負責安全生產(含農機管理)、人口與計劃生育(含計生服務站)、民政(含保障房建設)、宗教、雙擁、老齡、殘聯、科技、科協(含老科協)工作。
朱志鵬(副鎮長):負責土地(含滑坡)、村鎮建設、衛生(含市場管理、食品衛生)、環保、文化旅遊(含農家樂提升改造)、文物廣電工作。兼管機關改造,聯繫鎮醫院、炎帝陵辦公室。
張寶權(鎮武裝部長):負責鎮武裝、民兵,分管人防工作。協管綜治信訪維穩。
張小魯(鎮紀委副書記):負責鎮紀委日常工作,協管精神文明、共青團、婦聯、機關工會等工作。

經濟


綜述

神農鎮初步形成了川道村以沿火炬路、清姜路、川陝路發展商業、市場流通、房屋租賃等以第三產業為主的非公經濟產業帶;塬區村以大櫻桃、核桃、獼猴桃等多種經營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帶;後山區村以銀洞峽、大散關、桃花源、竹林山莊等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為主導的新經濟發展格局。
2011年,神農鎮財政總收入272萬元,比上年增長16.2%。人均財政收入689元,比上年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8797元。
2018年,有工業企業7個;其中,規上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神農鎮耕地面積1.2萬畝,人均0.5畝;林地面積12.8萬畝。神農鎮農
神農鎮俯視
神農鎮俯視
業總產值1978年為236萬元,2011年達到5190萬元,比上年增長4%,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7%。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豆類為主。2011年,神農鎮糧食生產2878噸,人均123千克。其中小麥1794噸,玉米、豆類110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神農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464畝,產量175噸;蔬菜種植面積3675畝,產量438.8萬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蘿蔔、黃瓜、豆角、茄子、葫蘆等,其中大白菜種植面積1600畝,產量200萬噸,蘿蔔40噸,黃瓜17噸,豆角2.8噸,茄子1.6噸。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累計造林1.8萬畝,其中防護林0.5萬畝,經濟林0.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1.2萬株,林木覆蓋率46.4%。2011年,神農鎮水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5000噸,主要品種有櫻桃、獼猴桃、核桃、蘋果、梨等。漁業以池塘、水庫養殖為主,漁業總產值12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9.8%。2011年,神農鎮大型農業機械8台(輛)。

第二產業

2011年,神農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3.8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工業增加值7.8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8%。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職工1147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7億元,比上年增長78.8%。2011年,神農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3.8億元,比上年增長16%。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商業網點286個,職工518人。2011年,神農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4億元,比上年增長18%。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6千米,投遞點16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1009份、期刊200冊,業務收入16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6個。固定電話用戶3000戶,比上年增加2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100%;行動電話用戶400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60%。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2萬元。2011年,神農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億元,人均存儲8096元。各項貸款餘額16.2億元。

文化


茹家莊遺址
茹家莊遺址屬於西周時期遺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神農鎮茹家莊村
神農鎮地理環境
神農鎮地理環境
南約70米處的清江河東岸二級階地上,西距清江河約1000米。東至蒙峪溝口,南至寶雞橋樑廠家屬區北門,西至清姜路,北至茹家莊三組。遺址平面略呈長方形,面積約10萬平方米。曾採集有西周時期的高領袋足鬲、折肩罐等殘片,紋飾有繩紋、弦紋,同時發現有西周時期的墓葬、車馬坑、灰坑等。1988年11月發現一座窖藏,出土銅魚尊、刖刑奴隸守門方鼎、虎、鹿狗及鳥形器蓋等,為研究寶雞地區西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茹家莊遺址於1957年5月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茹家莊遺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


科技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有技能人才0.92萬人,農村實用人才0.73萬人。

教育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有幼兒園(所)4所,在園幼兒35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4所,在校生888人,專任教師1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神農鎮教育經費達1133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133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133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59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1%、41%、41%、26%。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有文化藝術團體6個,會員800人,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戲曲《夏天》。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4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7個,建築面積380平方米,藏書4萬餘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50平方米。農家書屋16個,藏書32000冊。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夏砑壑曲府、鑼鼓等。文化從業人員170人,佔全鎮社會從業人員的40%。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有線數字電視8157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體育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有體育場所16個,6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8%。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鎮衛生院1
神農鎮景觀
神農鎮景觀
個。專業技術人員1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人。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均為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2565人,參合率99%以上。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89戶,人數412人,支出57.8萬元,月人均117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人,支出2.52萬元;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34人,支出14.2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8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8人次,共支出1900元;農村臨時救濟1860人次,支出13.9萬元,比上年增長7.2%。自然災害受災人口64人,緊急轉移安置64人,倒塌房屋48間,直接經濟損失32萬元,救災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9萬元。社區服務設施4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4個,社區服務站4個。

民生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有水利發電企業12家,總裝機容量14000千瓦,年發電1.008億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供電可靠率均為100%。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鎮區擁有10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所)2座,主變壓器45台。年售電量累計完成106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6%,供電可靠率99.1%。
截至2011年末,神農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8973千米,生產能力6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6%;排水管道923千米。

交通


神農鎮地境內寶漢公路、310國道、寶成鐵路以及市區清姜路、火炬路、峪泉路縱橫交織,貫穿全境。
神農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達。境內寶漢公路、310國道、寶成鐵路以及市區清姜路、火炬路、峪泉路縱橫交織,貫穿全境。便利的交通環境和明顯的區位優勢為神農鎮帶來無限的發展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