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伯鎮

隸屬於山東省泰安市

孫伯鎮位於肥城市西南28公里,大汶河之陽,素有“汶水明珠”、“千年古鎮”的美譽。地理位置,北緯35.57`至36.02`,東經116.41`至116.48`,東與安庄鎮相鄰,南與寧陽縣汶上縣隔汶河相望,西鄰東平縣,北與安站鎮接壤。東西寬9.75公里,南北長10.25公里,全鎮總人口3.2萬人(2017年),總面積72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孫伯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孫伯鎮在抗日戰爭時期屬泰安縣第十區,初期,東程村、西程村、朝陽庄隸屬肥城縣,五埠村南北路西的半個村隸屬東平縣,其餘各村隸屬泰安縣十區西五分區。
1939年10月劃歸泰安縣一區。
1941年屬泰西一小區。
1949年6月歸肥城縣第八區。
1950年2月區以下建鄉,全區有7個鄉。
1956年並為3個鄉(孫伯、紅山、南欒)。
1958年4月撤區並鄉,同年9月撤銷鄉改建孫伯人民公社。
1960年1月,東塢、西塢、琶山三個大隊由安支離破碎公社劃歸孫伯公社,孫伯公社轄十七個大隊。原高級社改稱生產隊。
1982年轄3個管理區。
1983年12月孫伯公社改稱孫伯區,下設三個鄉(孫伯鄉、南欒鄉、北欒鄉),管理區撤銷。
1985年11月,孫伯區改為孫伯鄉,區以下的鄉撤銷。
1987年12月25日,設孫伯、南欒、塢山、劉庄四個管區。
1996年1月8日,孫伯鄉改為孫伯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孫伯鎮位於肥城市西南部,東與安庄鎮相鄰,南與寧陽縣、汶上縣隔汶河相望,西鄰東平縣,北與安站鎮接壤。

地形地貌

孫伯鎮北部峰巒起伏,風光秀麗;南部田疇平展,土地肥沃,屬“自古聞名膏腴地,齊魯必爭汶陽田”的一部分。

氣候特徵

孫伯鎮屬溫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水量600-800mm,南臨汶河,地下水資源豐富。一般機井上水量80m3/h以上。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北方植物王國”,青檀樹、楷樹、模樹、血箭為江北一絕。

礦產資源

沙岩礦
境內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河砂、石灰石、晶瑩石、灰化岩、花崗岩。河砂主要分佈於南部汶河區域。花崗岩石材分佈在鎮劉庄村九山區域,現已註冊為“泰九岩”商標。花崗岩石材儲量達36.5億噸,礦石呈灰白色,淺肉紅色,淺灰綠色,銀光色,成材率在85%以上,礦體厚、質量優、易開採。經CMA檢測,放射保護達到國際A級標準,且耐酸、耐鹼、抗壓、抗強、抗折,硬度適中,密實度均達國標,居全省首位,是建築、裝飾、裝潢、加工雕塑的理想之材。

行政區劃


孫東村孫西村劉庄村西塢村
東塢村琶山村大石橋村庄頭村
東程村西程村南欒村北欒村
陳杭村西北角村蓮花峪村五埠村
岈山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0030
14871
15159
家庭戶戶數8344
家庭戶總人口(總)29915
家庭戶男14818
家庭戶女15097
0-14歲(總)6807
0-14歲男3577
0-14歲女3230
15-64歲(總)20562
15-64歲男10171
15-64歲女10391
65歲及以上(總)2661
65歲及以上男1123
65歲及以上女1538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9423
2017年,22123人(2017)。

政治


領導幹部
韓寧:黨委書記。
董振:黨委副書記、鎮長。
郝慶功:黨委副書記、政協聯絡室主任、主體責任辦公室主任。
姬光珍:主任科員。
夏輝:人大主席。
石魁: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副鎮長,主持人武部工作。
歐陽豐梅:黨委宣傳委員,主持宣傳室工作。
王永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徐玉山:人大副主席。
王紅:副鎮長。
張樹正:副鎮長。
王坤:副鎮長。
馬富勇:副科級幹部。

經濟


綜述

2015年,全年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財政收入3199萬元,工商稅收1189萬元,村級集體收入達到920萬元,分別比“十一五”末增加38.25%、54%、106%、和57.26%。
北部山區3.5萬畝特色經濟林帶建設規劃,高標準栽植櫻桃、核桃、蘋果等經濟林,實現北部山區宜林區域全覆蓋;按照打造“南部鄉鎮有機蔬菜產業帶”的規劃,大力發展有機蔬菜。全鎮共有專業村6個,種植基地21處,年生產有機蔬菜3.2萬噸;以國偉苗木合作社為龍頭,建立了以“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為內容的“苗木託管”式合作社發展模式;我鎮各類專業苗木合作社發展到11家,苗木基地發展到42個,帶動農戶社員200餘戶,總面積達到11000餘畝,其中紅楓苗木種植基地8處,面積4000餘畝。

經濟建設

全鎮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鎮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結構調整主線和加快發展、大步跨越主題,抓住招商引資、農業產業化、載體建設和民營經濟四大經濟工作重點不動搖,堅持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一起抓,全鎮各項事業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2004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6494萬元,人均收入達到3559元,增長10.5%。
孫伯鎮認真貫徹各級發展民營經濟的指示精神,把民營經濟視為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來大力培植,進一步形成各級重視、全社會支持大抓民營經濟的濃厚氛圍,促進民營經濟向工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通過政策扶持、優化環境,招商引資藉助外力,啟動內資激發內力,民營經濟呈現出蓬勃活躍的發展勢頭。
孫伯鎮圍繞財政增長、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牢固樹立市場農業、特色農業的指導思想,突出抓好了農業結構調整、山區綜合開發、畜牧業發展三大重點。
花崗岩
花崗岩
林果產業發展較快。加快了以封山育林和農田道路林網建設為重點的林業經濟發展步伐,林果產業的品種、布局、效益實現了新的突破,全鎮發展道路林網160公里,高標準農田林網30000畝,栽植樹木30萬株,核桃、花椒、板栗、蘋果等干雜果面積達10000畝,全鎮林木覆蓋率達36%,該鎮被評為泰安市“高標準林網樣板鄉鎮”,庄頭村被評為“全國農田林網建設千佳村”。
畜牧業健康發展。重點抓好了畜牧小區建設和奶牛養殖,新建畜牧小區3處,建設高標準京帝奶牛場1處,全鎮發展養牛大戶4戶。預計年內奶牛飼養小區可達5處,存欄達到300頭。同時,堅持抓好畜禽常規防疫、強制免疫,免疫率均達到100%,搞好了畜禽品種改良,畜牧業規模效益實現了新的增長。
食用菌大棚佔144個,主要生產雞腿菇、雙孢菇等。和泰安千芝園食用菌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在山區開發工作中,立足種植傳統,挖掘山區優勢,進一步完善了全鎮山區開發規劃,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規劃好了80華里的優質核桃種植帶,新植核桃等乾鮮果樹30萬株,櫻桃5萬株。農田道路林網建設上了新的水平,一年來,新植、補植樹木20萬株,總株數達到了60萬株。同時,突出治水,立足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施好了蓮花山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積5000畝。

農業

櫻桃
櫻桃孫伯鎮農業生產優勢明顯。“自古文明膏腴地,齊魯必爭汶陽田”,孫伯鎮就位於著名的“汶陽田”平原,是肥城市重要的產糧大鎮,先後被評為肥城市優質小麥和生態農業示範鎮、泰安市農業標準化示範鄉鎮。孫伯鎮始終堅持“因地制宜、規模發展、形成產業、做大做強”的原則,大力度地開展種植結構調整,形成“南菜北果遍地林”的發展格局,“兩果一菜”(核桃、櫻桃,有機蔬菜)產業優勢明顯。其中,核桃1.2畝,櫻桃4000畝,有機蔬菜14000畝。全鎮栽植優質速生楊148萬棵,農田林網面積達到5萬畝,豐產林面積1.07萬畝。
核桃
有機蔬菜孫伯鎮有機蔬菜種植面積達14000畝,國家認證面積1.2萬畝,主要品種有大葉菠菜、小松菜、毛芋頭、黃秋葵、毛豆、青刀豆、甜豌豆等30餘種,有機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20處,特別是成功探索了“土地入股,集約經營、四小管理、收益分紅”的有機蔬菜股份制合作社組織管理模式,受到國家農業部領導的認可,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二00四年度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基地管理經驗也被省有關農業院校列入教學內容。實施“借船出海”戰略,先後被列為泰安亞細亞、泰安綠龍、江蘇帝苑等6家農業企業的生產基地。2006年,由山東美佳集團與韓國世韓株式會社共同投資,建立泰安佳禾食品加工項目投產運營,為有機蔬菜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2、林業生產加快了以封山育林和農田道路林網建設為重點的林業經濟發展步伐,林果產業的品種、布局、效益實現了新的突破。
全鎮發展道路林網160公里,高標準農田林網50000畝,栽植速生楊148萬株;核桃、花椒、板栗、蘋果等干雜果面積達1.6萬畝,全鎮林木覆蓋率達48.4%,被泰安市市政府評為“高標準林網樣板鄉鎮”,庄頭村被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全鎮5萬畝農田全部實現林網化,發展豐產林10700畝,共栽植速生楊148.15萬株;發展經濟林1.6萬畝,其中優質核桃1.2萬畝,大櫻桃3000畝。孫伯鎮被評為泰安市“高標準林網樣板鄉鎮”,庄頭村被評為“全國農田林網建設千佳村”。

文化


文化遺產

東程村葛氏家族從事鋦藝生涯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祖、父輩操持的是“鋦”行中的“濁”活,也就是鋦盆、鋦缸之類的粗活,到了葛延振這一代,由於自幼天生聰慧,對鋦活情有獨鍾,在名人指點下,由“濁”行轉入“清”行,也就是捧瓷,專鋦補瓷繪紫砂、細瓷、水晶眼鏡之類的高檔次、高品位的精、細、輕、貴的高技藝活。做鋦子最見功底深厚,每一個鋦子的產生,都要經過砸樣、銼底、刮面、鉸斷、盤腳五個程序。葛延振手工精良,一天能做二百個鋦子,有一種最小的鋦子,比一粒芝麻切作二半還要小,這樣的小鋦子,要用半斤以上的鐵鎚才能砸成。一根細銅絲砸出一模一樣的萬千鋦子,體形俊美,光滑如漁背,飽滿似麥粒,肥瘦如一,鋦距不差分毫,星星點點,絲絲娜娜,近看雁陣列空,漁群沉沙,遠看流暢華美,如詩如畫。2001年12月,葛延振榮獲“泰安市鋦藝大師”的光榮稱號。

謝氏煎包

清末年間,南欒村謝家第22代傳人謝照信,迫於生計,不斷謀求生財之道。由於當時謝氏家族居住在該村集市東首,每天過往人員較多,住宿者、覓食者從早到晚絡繹不絕,謝照信看準了商機,於是請教了幾個師傅,專攻幾樣副食,先是賣饅頭,煮麵條,後來又發展煎包、油條、散子,爾後又發展了糕點,在這些副食當中,最出名的是煎包,人們後來稱“謝家煎包”。謝家煎包後來每天都供不應求,東到泰安府,西到東平府、梁山泊,權貴商賈通過南欒村,都要帶點“謝家煎包”回去,作為特產,饋贈親朋好友。

徐氏治瘡

清朝末年,徐氏高祖從東平縣移居孫伯,見當時鄰里生瘡瘍疾患的人很多,也是為了讓勢單力薄的家庭在當地站住腳,便發奮苦讀醫書,並義務將從書中學到的方法用於鄰居或親朋的患者中,隨著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知識的積累,逐漸總結出了一套療效可靠、經濟實惠、最適合基層患者使用的外用散劑,並以祖傳的形式流傳下來。經過幾代人的繼承和發展,已經定型為一套比較科學的系列散劑。祖傳徐氏治瘡是以一種較有名氣的以治療瘡瘍、燒燙傷等外科疾病的外用純中藥散劑而出名,名為“徐氏瘡瘍散”。此葯其主要品種有:消腫散結散、提膿祛腐散、生肌收口散、清熱收澀散。

糊口丹

孫伯鎮東程村張氏家族的“張氏口瘡”,也叫“糊口丹”,作為獨門絕醫流傳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傳承規矩是:傳兒、媳,不傳其他人。相傳張氏家族在清朝末年,也就是在張成金的高族張敦詩時代,家有良田,生活富裕,人性善良,口碑不錯。有一年一個南方要飯的不知何故,在此流浪,並且病倒於此。高祖張敦詩見此心生憐憫,把他領入家中,好生照應伺候。20幾天過去,南方要飯的病情好轉,說有事要走,張家挽留無果。臨走前,要飯的為了報答張家治病之恩,就給張家留下了一秘方,給鄉民治病,可祖輩受益。從此,張成金的高祖張敦詩根據秘方研究出“糊口丹”,療效顯著,代代流傳了下來。

岱陽觀廟會

岱陽觀廟會又稱山口廟會、“四月八”廟會。據史書碑文記載,“岱陽觀始建於唐,興盛於明清,每年四月八廟會,四方商賈雲集,八方香客朝聖,繁華似錦,紫氣東升,民間就有“南京的店,北京的棚,不如在岱陽觀停一停”之說,可見當時的廟會何等繁榮。廟會既有祭拜儀式,又有戲曲、民間雜耍助興,趕會人數每天在萬人以上。

孫臏雲蒙山

孫臏與孫伯的傳說主要流傳在孫伯鎮及孫伯周邊地區,這裡“群崗環抱,秀峰峻起,襟帶汶流,拱向岱宗,此勝地也。”,南有千古不息的大汶河,北有高聳入雲的九、岈二山,歷史上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九仙山、孫臏墓、雲蒙山、蠍子城、霹靂洞無不與此傳說有關。據現存的康熙年間泰安縣誌記載:“七國時袁達據此為寇,孫臏收復之故孫伯或孫白,概因孫臏字伯齡,名也。”又在近年蠍子城出土文物青銅器、兵器證明,此傳說已流傳近2000多年。孫臏生於阿、甄之間,是繼孫武子后最著名的軍事家,在雲蒙山上發現有孫臏洞、孫臏墓、孫臏演兵處及馬陵戰遺址,這對於我們傳承兵家文化,開發兵家旅遊都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雲蒙黑陶

東塢村李氏傳統手藝,製作品種多為鼎、缸,也不乏龍、虎等工藝品。工藝考究,紋理清晰,做工精美,為當地一大特色。

交通


孫伯鎮
孫伯鎮
孫伯鎮孫伯地處肥城、寧陽、東平、汶上四縣、市交界處,交通便利,位置優越。省道泰東路橫貫東西,市道孫牛路連接肥城和寧陽,東去40公里通達104國道和京福、京滬高速公路、京滬鐵路,西去20公里與105國道、濟荷高速公路相連,距京九鐵路70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110公里,距青島港400公里、日照港300公里,鎮內村村通柏油路。

社會


基礎設施

孫伯鎮繼續把以城鎮開發和道路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具體項目來運作,進一步加大開發建設力度,搭建起城鎮化的發展載體和跨越平台。大力實施經營城鎮戰略,做好做活以地聚財的文章,吸引更多的工商業戶進鎮建樓興商。科學規劃,合理建設,構建起鎮北十字路口基本框架,並實施了一批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整個城鎮建設的品味,增強城鎮引資聚商的載體功能。不斷加大道路建設力度,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改善了村容鎮貌,拓展了發展空間。

城鎮建設

岱陽觀
岱陽觀
孫伯鎮致力於打造“山水之間,綠色孫伯”的現代化小城鎮,大力實施經營城鎮戰略,做好做活以地聚財的文章,吸引更多的工商業戶進鎮建樓興商。科學規劃,合理建設,構建起鎮北十字路口基本框架,鎮駐地基本實現綠化、美化、亮化,配套設施趨於完善,服務功能大大提高。按省規劃設施院設計逐年實施,2010年,鎮駐地面積達到1.75平方公里,人口1.5萬人。2020年,鎮駐地面積達到3平方公里,人口2.5萬人。2007年全面鋪開了“兩路兩園”(泰東路、孫牛路孫西商業街、民營工業項目區、鎮政府街心花園)的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鎮駐地面積1.5平方公里,人口0.9萬人。鎮區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2006年,完成鎮駐地沿街商業樓開發25992平方米,住宅樓開發11878平方米。2007年計劃完成房地產開發面積20000平方米。孫伯鎮交通條件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泰東公路橫貫東西,孫牛公路橫穿境內。目前,以鎮駐地十字路口為中心的“兩橫四縱”的道路框架基本完善。2006年,投資306萬元,安裝路燈209盞,路沿石10000米,栽植綠化樹木7500株,綠化面積16000平方米。孫伯鎮屬溫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水量600-800mm,南臨汶河,地下水資源豐富。一般機井上水量80m3/h以上。鎮駐地現有供水站2處,已實現併網供水,最大供水量1200m3/d,可滿足多家大型工業項目用水。境內各種電力設施配套齊全,設有100KV降壓站一座,工業用電0.8345元/kwh,價格適宜,能滿足企業滿負荷生產。程式控制電話總容量1萬門,中國網通、中國移動、聯通在境內設有大型基站,網際網路寬頻埠4000個,可提供國際、國內直撥電話、傳真、行動電話、電報、網際網路等服務。

旅遊


孫臏雲蒙山
孫臏雲蒙山
該鎮正處於“山水聖人”、泰山、臘山、東平湖、梁山、牡丹園等旅遊熱線的必經地帶,這一獨特的區位條件,加之賦有特色的旅遊資源,成為肥城旅遊業的一大組成部分。境區文物眾多,遺址遍地,有孫龐鬥智的蠍子城、泰山行宮、琶山古庵、趙恭墓、精禮寺。
孫伯鎮
孫伯鎮
孫伯地處泉城濟南、歷史文化名城泰安、曲阜“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路及東平湖臘山、水泊梁山、荷澤牡丹“大泰山”旅遊圈的中間地帶,旅遊資源豐富,岱陽觀泰山行宮、岈山天然溶洞、蓮花峪天然氧吧、九山石林等美不勝收。兵家聖地雲蒙山被評為國家AAA級風景區、山東省生態農業旅遊示範點,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兵法家孫臏在此用兵、隱居並著成《孫臏兵法》,留下了孫伯陵、蠍子城等眾多遺址。山上植物種類繁多,被譽為“北方植物王國”,青檀樹、楷樹、模樹、血箭為江北一絕。孫伯民營工業項目區初具規模,初步形成了機械製造、食品加工、花崗岩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擁有中外合資企業3家。建築安裝業發展迅猛,是著名的“安裝之鄉”,建安大軍遍及北京、南京、河北等20多個省、市。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孫伯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孫伯鎮治安穩定,政通人和,民政工作獲“全國民政工作全優鄉鎮”稱號。連續8年被評為泰安市綜合治理先進鄉鎮,該鎮干群誠實信用,禮貌待人。發揚繼承了革命老區的優良傳統和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