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村位於適中鎮東北隅,因村西有一小山形似大象,故得名象山。距適中鎮政府約15千米,東接漳平市永福鎮,西與新祠村為鄰,南與溪柄村接壤,北和豐田村毗鄰。全村耕地2200多畝,林地46000多畝,適中鎮最大的山區村。
下轄象山、公祠、
銀場、暗坑等自然村,全村共10個
村民小組,318戶,1395人(2006年)。
象山村群山環抱,中為一個平坦的小盆地,東部千米以上山峰十餘座,草尾山尖海拔1466米,是適中鎮最高峰,象山盆地
平均海拔約670米,與適中鎮所在地大致相當,年平均氣溫不足18℃,比適中鎮略低,
降水豐沛。象山溪自北向南流經全村,灌溉水源充足,水能資源豐富。象山村有較豐富的煤、鐵、
石灰石、金、銀等礦產資源。村內山地植被茂盛,生態環境良好。
明清時期,象山屬上坪上社,新中國成立前,象山是
象山鄉聯保和象和鄉政府所在地,新中國成立后,先後屬象和區、第十二區、
象溪鄉、象溪公社、適中公社、適中鄉、適中鎮。
象山村是著名的革命基點村,新中國成立之前,這裡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一個種養單一的窮山村,村民生活貧困。建國后,在上級黨組織和政府的領導下,象山人民艱苦奮鬥,建設新象山,開山劈路、興修水利、科學種養、多種經營,引導村民治窮致富,先後開通了下隔經公祠至新祠公路、山埔至新祠公路,並實現了路面硬化。交通條件的改善,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糧食、
烤煙、薏米、
反季節蔬菜、
生豬養殖的農業經濟平衡發展,煤礦、小水電、石灰石開採、運輸、商業的非家產業也得到發展,村集體經濟和農民生活水平同步發展,逐步建成一個文明富裕的新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