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底紅
野牡丹科錦香草屬植物
葉底紅(學名:Phylla-gathis fordii (Hance)C. Chen)別名:葉下紅、江南野海棠、大毛蛇,血還魂,還魂紅、沙崩草、假紫蘇、野海棠,拉丁文名:Phylla-gathis fordii (Hance)C. Chen.野牡丹科、錦香草屬小灌木、半灌木或近草本。喜歡生長在蔭蔽的環境和濕潤肥沃的土壤中。產貴州、廣西、廣東(海南島未發現)、浙江、江西、福建。全株供藥用,有止痛、止血、祛瘀等功效;用於吐血、痛經、跌打等癥狀。煎水服治月經不調;葉搗碎加米湯及冬蜂蜜內服,治小兒疳積;全株搗碎外敷治燙火傷,煎水洗治疥瘡。
圖片
葉片堅紙質,心形、橢圓狀心形至卵狀心形,頂端短漸尖或鈍急尖,基部圓形至心形,長(4.5-)7-10(-13.5)厘米,寬 (3-)5-5.5(-10)厘米,邊緣具細重齒牙及緣毛和短柔毛,基出脈7-9,近邊緣的兩條不甚明顯,兩面被疏長柔毛及柔毛,背面以脈上較多,葉面僅中脈微凹,背面基出脈及側脈隆起或微隆起;葉柄長2.5-5厘米。
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或由聚傘花序組成的圓錐花序,頂生,總梗長1-5.5厘米,花梗長0.8-2厘米;花萼鍾狀漏斗形,管長5-7毫米,裂片線狀披針形至狹三角形,長4-5毫米,兩面均被毛;花瓣紫色或紫紅色,卵形至廣卵形,頂端漸尖,有時頂尖具1腺毛,微偏斜,僅外面上部及邊緣被微柔毛,長10-14毫米,寬6-8毫米,雄蕊等長,長1.6-1.8厘米,花藥披針形,通常作近90度的膝曲,長9-11毫米,葯隔膨大,下延,前後連成盤狀;子房卵形,頂端具膜質冠,冠緣具嚙蝕狀細齒。
蒴果杯形,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頂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被刺毛,毛基部略膨大,長6-10毫米,直徑8-12毫米。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葉底紅
產貴州、廣西、廣東(海南島未發現)、浙江、江西、福建。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全株供藥用,有止痛、止血、祛瘀等功效;用於吐血、通經、跌打等症。煎水服治月經不調;葉搗碎加米湯及冬蜂蜜內服,治小兒疳積;全株搗碎外敷治燙火傷,煎水洗治疥瘡。
功效
【功效】:通經活血、清熱燥濕、化積消食。
【主治】:用於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腫痛者;水火燙傷、瘡疥等證;小兒疳積、食積不化、消化不良者,有化積消食之功。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克。
主治
1、治目赤腫痛:葉下紅30克,水煎服。
2、治肺熱咳血:葉下紅、蒼蠅翼各30克,水煎服。
3、治鼻血,葉下紅、生茅根各30克,水煎加紅糖服。
4、治跌打損傷胸部積痛:葉下紅30克,捶汁沖酒服;或加鵝仔不食草15克,捶汁沖酒服。
葉底紅
7、治腹瀉、腸炎:葉下紅、番石榴葉各120克,加水適量煎成125毫升,每日2次,每次50毫升。或治痢疾,鮮葉下紅30克,少許開水捶汁服,白糖為引,每日3次。
8、治肺炎:葉下紅、爵床、鹵地菊各15克,水煎服。
9、治中耳炎:鮮葉下紅適量,洗凈,開水浸潤,捶爛取汁。將耳洗凈,滴入耳內,每日3次。
10、治皮膚瘡瘍腫毒:葉下紅捶紅糖貼之。或用葉心15克捶鹽貼之。或煮瘦豬肉食。
11、治婦女乳痛:葉下紅30克,捶汁燉酒服,渣貼之;或加蒲公英捶糖少許貼之,或捶酒貼之。主治乳腺炎,葉下紅30克,加適量食鹽捶爛,貼之。
12、治陰道炎、外陰濕疹:葉下紅適量,加食鹽適量煎水,洗滌。
本品內服常用量生品30-60克,干品15-30克。外用適量。孕婦勿服,胃腸虛寒者勿用。
【考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葉底紅耐陰,宜盆栽,或栽於林下濕潤的地方作地被植物。
用播種繁殖。
葉底紅(原變種)
葉底紅(原變種)葉下紅(浙江),江南野海棠、大毛蛇,血還魂,還魂紅、沙崩草(廣西),假紫蘇(廣東),野海棠(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圖版43:1-5
var. fordii.
小花葉底紅(變種)
本變種與前者的主要區別是,葉片長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葉面被微柔毛,背面被長柔毛;花小,萼管長約5毫米,萼片長約3毫米;花瓣卵形,長約10毫米;雄蕊短,花藥長約6毫米,微彎,不成膝曲狀。花期7-8月,果期未詳。
產貴州、廣西。生於海拔500-1200米的山谷、山坡密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