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葉栒子
粉葉栒子
粉葉栒子(學名:Cotoneaster glaucophyllus Franch.)是薔薇科栒子屬植物,半常綠灌木,高2-5米,多分枝;小枝粗壯。圓柱形,暗灰褐色,幼時密被黃色柔毛,逐漸脫落,老時無毛。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佈於中國大陸的貴州、四川、雲南、廣西等地,生長於海拔1200米至2800米的山坡開曠地雜木林中。另有多花變形。
粉葉栒子
花多數而密集成復聚傘花序,總花梗和花梗具帶黃色柔毛;苞片鑽形,稍有柔毛,早落;花梗長2-4毫米;花直徑8毫米;萼筒鍾狀,外面有稀疏柔毛,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有稀疏柔毛,內面無毛或近無毛;花瓣平展,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3-4毫米,先端多數圓鈍,稀微缺,基部有極短爪,內面近基部微具柔毛,白色;雄蕊20,幾與花瓣近等長;花柱通常2,離生,幾與雄蕊等長或稍短;子房頂端微具柔毛。果實卵形至倒卵形,直徑6-7毫米,紅黃色,常具2小核。花期6-7月,果期10月。
生長於海拔1200-2800米的山坡開曠地雜木林中。
分佈於中國四川、貴州、雲南、廣西。
粉葉栒子多花變型
花序具花50-60朵,直徑3.5-7厘米,花序及萼筒初具白色絨毛,漸變無毛。
分佈於雲南西部。
粉葉栒子小葉變種
葉片形小,橢圓形,長1.5-3厘米,寬1-2.4厘米,兩端圓鈍,有短尖,幾無毛。花序較小,有花6-12朵,總花梗和花梗有柔毛。
分佈於雲南西部。
葉片橢圓形,長2-2.5厘米,寬1-2厘米,兩端圓鈍,幼時密被黃色絨毛,逐漸脫落。花序有花多至40朵,總花梗、花梗和萼筒密被白色絨毛,以後脫落減少。
分佈於雲南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