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花鎮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轄鎮

蓮花鎮,隸屬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地處臨夏縣東北部,黃河南岸,東、北、西面瀕臨劉家峽水庫,分別與東鄉族自治縣河灘鎮、永靖縣楊塔鄉、積石山縣銀川鄉隔水相望,南面以南屏山為界,與南塬鄉毗鄰。區域面積40.8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7566人。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蓮花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河州知州楊增新徵調軍民築蓮花堡。1950年,改蓮花鎮為一區,后改為蓮花區。1955年,撤區並鄉。1958年9月,成立蓮花人民公社,隸屬臨夏市。1961年底,蓮花公社隸屬永靖縣。1966年4月,蓮花公社劃歸臨夏市。1983年,改鄉。2004年,撤鄉建鎮,蓮花鄉改為蓮花鎮。2019年10月,蓮花鎮下轄5個行政村。

2018年,蓮花鎮有1家工業企業,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個。

2021年,臨夏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蓮花鎮常住人口為5481人。

歷史沿革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蓮花寨。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河州知州楊增新徵調軍民築蓮花堡。
1950年,改蓮花鎮為一區,后改為蓮花區。
1955年,撤區並鄉。
1958年9月,成立蓮花人民公社,隸屬臨夏市。
1961年底,蓮花公社隸屬永靖縣。
1966年4月,蓮花公社劃歸臨夏市。
1983年,改鄉。
2004年,撤鄉建鎮,蓮花鄉改為蓮花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蓮花鎮轄焦張、蓮城、魯家、賈家、曙光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38個村民小組。
2019年10月,蓮花鎮下轄5個行政村:蓮城村、焦張村、魯家村、賈家村、曙光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蓮花鎮地處臨夏縣東北部,黃河南岸,東、北、西面瀕臨劉家峽水庫,分別與東鄉族自治縣河灘鎮、永靖縣楊塔鄉、積石山縣銀川鄉隔水相望,南面以南屏山為界,與南塬鄉毗鄰。區域面積40.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蓮花鎮地處黃河南岸,半山半川。地勢自西南向東傾斜。最高點殷家山海拔2200米。
蓮花鎮
蓮花鎮

氣候特徵

蓮花鎮多年平均氣溫6.8℃,1月平均氣溫-12.8℃,7月平均氣溫19.5℃。無霜期年平均170天。生長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降水量385毫米。

水文

蓮花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水系,從賈家溝流經境內,河道全長5.3千米。
基本情況
依山傍水,四周群山環繞,銀川河、大夏河在這裡與黃河交匯,通過碼頭水路可與永靖縣、東鄉縣相通,西經蓮鸚路可通往積石山縣,形成了臨夏縣乃至臨夏州獨一無二的水陸相通的“金三角”地帶。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發展這一中心要務,立足實際,充分挖掘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提出了“兩點兩線”的發展思路,做大做強花椒產業,全面加快旅遊資源開發,全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2005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5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28.7元,位居臨夏縣各鄉鎮前列。
特色經濟或物產
由於蓮花鎮位居半山半川地帶,依山傍水,氣候濕潤,光照充足,種植花椒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歷屆鎮黨委、政府堅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進步,把大力發展花椒優勢特色產業作為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突破口,積極引導群眾開發荒山荒坡,擴大栽植面積,加大科技培訓和應用力度,更新樹種,提高品質,使花椒已成為該鎮“富民強鎮”的一大優勢支柱產業。目前,全鎮花椒種植面積達到11372畝(其中荒山荒坡造林5723畝),87萬株,人均121株,2005年花椒產量達到450噸,出圃花椒苗60萬株,兩項創收932萬元,人均123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68%,成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搖錢樹”。因其出產的“大紅袍”花椒色澤艷麗、味道純正,深受省內外花椒市場的青睞,每年都有來自四川、山東等外省市的花椒客商慕名而來收購,逐漸形成了品牌效應
同時,由於蓮花鎮地處臨夏、永靖、積石山、東鄉四縣交接處,交通網路四通八達,隱性的民間交易市場也已形成,周邊生產的花椒中的80%都是通過這裡銷往外地,已成為臨夏地區花椒產品的重要集散地,也已具備了創辦全州花椒貿易市場的優勢和條件。憑藉著15萬畝的水域資源和人文景觀,以及便利的交通,旅遊業發展也開始蒸蒸日上。目前,境內有60多艘不同檔次的旅遊船舶,從業人員達到200餘人,年接待遊客約8萬多人(次),創旅遊收入30多萬元。並先後建成了黃河遊樂園、革命紀念館、蓮花古渡牌坊門等設施,使蓮花庫區已列為縣級風景名勝區。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蓮花鎮轄區總人口7747人。
2017年,蓮花鎮常住人口7007人。
2018年,蓮花鎮戶籍人口7566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蓮花鎮常住人口為548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蓮花鎮有耕地面積8469畝,農業總產值3016萬元,比上年增長8.7%。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893.4噸,其中玉米2545.3噸。經濟作物以花椒為主,花椒種植面積12300畝,產量600噸。畜牧業以飼養羊、生豬、家禽為主,羊飼養量5567隻,年末存欄3312隻;生豬飼養量3167頭,年末存欄1412頭;家禽飼養量7.5萬羽,上市家禽5.3萬羽,生產肉類127.5噸;禽蛋30噸,鮮奶16.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410元。
2011年,蓮花鎮工業以花椒加工、小型建築材料生產為主。有工業企業2個,職工14人,工業總產值1500萬元,比上年增長8.7%,商業網點48個,職工62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45萬元,比上年增長6%,財政總收人356萬元,比上年增長3.2%,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5100萬元,比上年增長4.5%;各項貸款餘額3750萬元,比上年增長5.8%。
蓮花鎮
蓮花鎮

交通


綜述

蓮花鎮境內有縣鄉公路2條,總長約28.4千米,1992年,建成客運站1處,日發客運汽車60班次,日均客運量1820餘人次。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蓮花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60人,專任教師4人;小學5所,在校生583人,專任教師30人;初中1所,在校生329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80萬元,比上年增長13%。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蓮花鎮有文化站1個;村農家書屋5處藏書3000。廣播電視站1個。電視用戶1425戶,普及率84.2%。

體育

體育場所5個,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蓮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個,其中門診部(所)3個;病床70張,固定資產總值8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0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12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7526人,參合率97.1%。

杜會保障

2011年末,蓮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2戶,人數63人,支出14.5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192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醫療救助150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97戶,人數1480人,支出13.1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88.3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五保供養50人,支出13.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2萬元,比上年增長2%,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634人,參保率90.8%。
區位或資源優勢
隨著蓮花碼頭、護岸工程、塔蓮公路、臨賈二期公路等一批重點工程的相繼建成,蓮花鎮形成了水路並舉、四通八達的庫區交通網。
境內有15萬畝的蓮花湖水城,碧波蕩漾,山巒倒映,水天一色,船舶往來,野鴨成群,可與南國水鄉相媲美,水庫中特產的黃河鯉魚更是上等佳肴;而轄區內遺存的古文化遺址和出土的彩陶等歷史文物更是凝重肅穆,美不勝收。是度假避暑、旅遊休閑的好地方。
發展規劃
力爭5年內把蓮花鎮建設成為基礎設施完善、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布局合理、環境優美,集旅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型小城鎮。
鎮黨委、鎮政府和全鎮各族群眾將以健全的服務體系、寬鬆的發展環境和獨具特色的高峽平湖魅力熱忱歡迎省內外友人和八方客商來此投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