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春芳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人物關係
畢春芳作品
1946年參加徐天紅組織的天紅劇團。
1徠948年參加雪聲劇團。
1949年進東山越藝社唱二肩小生。
1951年加入合作越劇團,與戚雅仙長期合作。
1957年6月15日參加第三屆戲曲演員講習班舉行。
1958年2月1日(農曆丁酉年十二月十三日)與越劇團合作在瑞金劇場首次上演了古裝喜劇《王老虎搶親》。
1980年在靜安越劇團先後排演的《光緒皇帝》《賣油郎》和阿拉伯神話《天方夜譚》等劇目中,塑造了光緒皇帝、賣油郎、格洛梅王子等藝術形象。
1983年至1989年間5次赴香港演出。
1986年她的舞台藝術集錦,由江蘇電視台拍攝成3集電視藝術片《春華秋實皆芳菲》,獲全國第二屆戲曲電視劇“長城獎”,並被中央電視台評選為“星光杯”優秀電視戲曲藝術片獎和優秀演出獎。
1989年5月赴美國演出。
1992年12月6日在南京大行宮會堂舉辦《火車頭越劇畢派藝術欣賞會》。
1995年演唱的《血手印》,獲中國唱片總公司第三屆“金唱片獎”。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啟動之後,畢春芳受聘為靜安文化館青年越劇團藝術顧問。
2016年8月14日在徐匯中心醫院去世,享年90歲。
畢春芳唱腔明朗豪放,流暢自如,具有粗獷的男性特點。她的嗓音脆亮,音域較寬,底氣充足,唱腔中常出現一種切分符點音型,因此行腔稜角分明,音調富有彈性。她咬字有力,字音清晰,並強調重音處理。她能運用多種方法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使唱腔呈現不同色彩。
(圖)畢春芳早期照片
畢春芳在創腔時,根據塑造人物需要常吸收越劇其他流派、行當和兄弟劇種的音調融化在自己的唱腔中,使唱腔生動活潑,富有新意。
畢春芳尤其擅長表現喜劇人物,善於在唱腔中運用誇張多變的唱法處理,使曲調活潑、輕鬆、詼諧,妙趣橫生。這是畢春芳唱腔的獨到之處。
名稱 | 類型 |
《血手印》 | 戲曲 |
《林沖》 | 戲曲 |
《越王勾踐》 | 戲曲 |
《祝福》 | 戲曲 |
《紅色醫生》 | 戲曲 |
相關作品
名稱 |
《白蛇傳·合缽》《彩樓記·評雪辨蹤》《火車頭越劇畢派藝術欣賞會》《教師日記·她在風雨中》 |
《梁祝·十八相送》《盤夫索夫·盤夫》《啼笑因緣·約會》《血手印·法場祭夫》 |
《玉蜻蜓·認子、奪子、別子》《真情無界》 |
李旭丹:老師為人很和藹。她給我上的第一門課就是作為以後演員,要耐得住清貧。
王虹:她所創的畢派藝術表演飄逸瀟灑、鬆弛自然,唱腔明朗豪放、流暢自如,在越劇界獨具一格。
有的專家認為,自從畢春芳主演了《王老虎搶親》之後,越劇顯得別開生面,喜劇在越劇劇目中得到彰顯,成為以後越劇表演藝術的發展的一個拓展標誌。
畢春芳咬字有力,字音清晰,並強調重音處理。她能運用多種方法塑造不同人物形象,使唱腔呈現不同色彩。譬如在《龍鳳花燭》中,她一人飾演兩個角色:前半場是軟弱多病的施文宗,唱腔低徊抑鬱,暗淡深沉;後半場是才華出眾的書生魯玉亭,唱腔以明朗純樸、流暢灑脫為主,尤其是“讀信”這段《尺調腔· 中板》轉《清板》,唱得情深意切,委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