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天義

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

孫天義,河南永城人,1931年6月生於北京,無黨派人士。“東陵大盜”孫殿英的兒子,1952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1986—1998任西安外國語學院院長。現任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黃帝陵基金會會長、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孫天義
孫天義
1931年6月生於北京。
1952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
1957年以後在西安外國語學院工作。
1986年至1998年9月擔任西安外國語學院教授、院長。
1994年經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兼任中國黃帝陵基金會會長。
1994年獲美國鮑靈格林州立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1991年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退休后,擔任西安翻譯學院名譽院長。

主要成就


治學

孫天義同志治學嚴謹,執教四十多年來先後擔任西安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主任、主任、教務處長、副院長、院長等職;無論在任何崗位,他都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曾擔任過本科各年紀的精讀、泛讀、語法、語言學、口語、聽力、寫作及英國文學的課程。他講授的課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深受學生喜愛。作為碩士研究生導師的他還承擔過教師進修班的課程,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和進修,為青年教師的培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外語人才。

教學

孫天義教授英語語言文學造詣較深,外語理論知識淵博。作為一名學者他曾多次訪問美國、日本等國,講授中國語言、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等課程,舉辦中國對外政策、中國教育、人口與計劃生育等講座。極力介紹中國、宣傳中國,加深了國外同行專家對華的了解。
孫天義同志在擔任西安外國語學院院長期間,該校同國外二十多所大學、學術機構建立交流合作關係;他大膽改革爭取開設多種應用型專業,並為西安外國語學院爭取一項世界銀行貸款。由於他的努力和成功改革使西安外國語學院成為陝西省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點單位之一,並實現了與原陝西省外國語師範專科學校的合併,為陝西的高等教育和中國的外國語教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守護黃帝陵

孫天義,是黃帝陵基金會會長。他說:“1959年,我第一次陪伴客人來這裡,在漫無邊際的黃土高原中突然看到鬱鬱蔥蔥的黃帝陵墓,心靈感到非常震撼———這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可是走近一看,卻覺得地方太狹小、簡陋了,和我們泱泱大國的地位和氣度太不相稱了。”
那時,輔仁大學畢業的他才剛剛從北京調到西安外語學院工作兩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擔任了陝西省政協副主席,有更多的機會來到黃陵。1992年,為了響應中央領導人整修黃帝陵的號召,陝西省決定成立黃帝陵基金會,組織上讓孫天義擔任副會長,他欣然同意;兩年後,他接替了會長職務。
孫天義主持制定了嚴格的基金會資金管理辦法,並明確規定,所募集的資金只能用於黃帝陵整修和保護設施建設以及表彰獎勵為此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士。基金會定期向社會公布資金的募集和使用情況,自覺接受審計部門的審計。孫天義本人沒有在基金會領過一分錢的工資。在一般人的眼裡,他出國募集資金應該是理所當然,可孫天義沒用基金會的錢出過一次國———他總是利用國外機構邀請他出國講學的機會來募捐。
1992年,黃帝陵一期整修工程開工,2001年8月竣工。他說:“每次看到來自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在黃帝陵墓前燃一炷香、添一捧土,大家同氣連枝、同根同族,我就覺得非常欣慰,就覺得自己正在從事的是一項功德無量的事業。”

出版著作


翻譯:《戴高樂傳》、《張伯倫傳》、《羅斯福傳》等多部譯著,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並多次再版。
審校:《英漢諺語詞典》、《美國諺語詞典》、《英漢縮略詞典》、《基礎英語》、《西安的勝跡》。
主審:《短期外語強化培訓系列教材》等多部英語教材。

家庭背景


1928年,蔣介石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發動第二次北伐。當蔣介石在曹州、濟寧遭張部迎頭棒擊,進退維谷之際,孫殿英率部易旗擁蔣,改變了南北對壘的膠著局面。孫因軍功晉陞為國民革命第六集團軍第十二軍軍長。蔣介石統一關內后,排斥雜牌軍,孫殿英率部在河北遵化一帶整編,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孫氏盜掘了清東陵乾隆和慈禧墓。
3年後,1931年孫天義出生於北京,對父親製造的這一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只能從母親、寡居孫家的姑母、還有父親的幕僚及朋友口中得知一鱗半爪。雖然父親是“大盜”,孫天義一直生活在“大盜”父親的陰影下,但他並未秉承“大盜”的衣缽,而是自強不息,成為一代學人,在文物保護方面也是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