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結果 展開
- 日本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 阿聯酋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日本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日本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於1998年7月3日發射升空,是日本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也使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該探測器計劃探測火星的上部大氣層和電離層,重點研究太陽風的影響,向地球傳送考察圖像,其總成本約1.32億美元。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於1998年4月發射,原本計劃在第二年末到達火星。該探測器攜帶有照相機和幾個其他設備,原計劃對火星大氣進行在軌研究。該探測器進入太空之後處在一個長圓形的地球軌道,通過月球的引力進行了多次機動轉軌以節省能量。1998年12月20日,希望號主發動機點火準備開始飛向火星的旅程。但在火箭點火過程中出現錯誤將探測器推出既定軌道,地面控制中心不得不在接下來進行了兩次點火以修正軌道。當探測器重新進入正常軌道之後,它所剩餘的燃料已經不足以在到達火星時將探測器推入既定的探測軌道。
希望號1999年10月到達火星時與它擦肩而過並沒能停留在預定的探測軌道。地面控制人員設計出一個新的飛行計劃使希望號以較低的速度重新飛回到火星。這項計劃需要探測器分別在2002年12月和2003年6月利用地球引力進行兩次機動轉軌,這樣就使該探測器在太空多飛行4年之久。
日本火星探測器希望號在艱難地飛行了5年之後,最終於2003年12月9日被放棄。至此,日本的首次火星探測行動宣告失敗。這也是該國的航天計劃遭受的又一次重創。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於12月9日為遠程修復該探測器電子線路做了最後一次嘗試,但沒有成功,只好放棄了使希望號進入火星軌道的計劃。該線路2002年因太陽耀斑而受損,造成主發動機關機。雖然無望進行火星探測,但日本仍將繼續嘗試修復故障電路,以期將希望號用於其它空間觀測任務。耗資200億日元的希望號是1998年發射的,最初計劃在1999年夏天進入火星軌道。但它在飛行的頭一年裡出現了燃料消耗過大的問題,未能實現地球借力飛行。2002年4月,探測器又因太陽耀斑而受損,使一些通信和機動裝置無法工作。
日本科學家將於19日對距地球1.8萬公里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進行修復,使滿身瘡痍的希望號能在2003年12月至明年1月進入火星軌道。可是,專家分析后認為,擋住希望號去路的有三道難關,希望號完成旅途的前景渺茫。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1998年12月,希望號未能按計劃調整飛行軌道,地面控制人員只得啟動探測器的火箭助推器。可是由於助推器燃料噴射閥門發生故障,推力不足,9小時后不得不再次啟動火箭助推器。最後希望號雖然踏上了飛向火星的旅程,但燃料已經過度消耗,無法按時進入火星軌道。禍不單行的是,由於太陽高能粒子的影響,希望號的部分零件去年4月又發生短路,此後航天觀測數據的傳送全部中斷。
為了使希望號能夠到達火星,地面控制人員絞盡腦汁,根據希望號的情況,首要的任務是節約燃料,於是他們決定採用繞行星變軌,去年12月第一次調整完畢,第二次調整定於6月19日進行。如果這次調整失敗,它將會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在太陽系裡漂浮,再也不能進入火星軌道。繞行星變軌的難度,構成了希望號火星征程的第一道難關。
希望號到達火星的第二道難關,是預定7月下旬的能源系統修復工作:要把短路的部分燒掉,切斷對其他部分的影響。然而,地面的指令能否奏效、需要花多長時間,現在都是未知數。如果能源系統不能修復,就無法為希望號提供進入火星軌道的燃料,重要的觀測數據也不能傳送到地面。
第三道難關是能否把握住進入火星軌道的時機。希望號進入最適合觀測的軌道的時間有限,而修復能源系統是首要條件,如果錯過,下一次機會要等數年之久。
日本有關專家在16日的《讀賣新聞》晚刊上說,希望號要突破三道難關可能性不大。日本宇宙科學研究所教授中谷一郎說:“即使希望號完不成預期任務,對今後探索火星也提供了有益參考。”
過去40多年裡,全世界共有30多次火星探測,其中三分之二以失敗告終。日本專家們對希望號的命運持相當悲觀的態度。
希望號火星探測器
儘管至今收到的資料表明,這顆紅色行星之上沒有生命的跡象,但科學家們仍堅信火星過去的生命可能會留下化石。儘管目前仍然存在許多分歧,但有許多人認為,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應該向前看,進入另一個新領域。火星的歷史為我們了解地球、太陽系、宇宙的起源和歷史提供了線索。其次,一次國際共同努力的火星之行將有助於推動各國之間的合作。第三,能夠推動全世界,激勵更多的年輕人以科學為職業。最後,如阿波羅計劃一樣,能在許多領域中產生新的科技,並提供改善地球人類生活質量的潛能。
● 1962年 前蘇聯火星1號探測火星,在飛離地球1億公里時與地面失去聯繫,從此下落不明,它被看作是人類火星探的開端。
● 1965年 美水手4號探測器飛越火星,從距離火星1萬公里處拍攝了21幅照片。
● 1971年 前蘇聯火星2號在火星著陸。
● 1972年 美水手9號沿火星軌道飛行成為火星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環繞火星軌道進行長期考察。
● 1974年 蘇聯火星6號和火星7號探測器在火星著陸,探測結果沒有公布。
● 1976年 海盜1號和2號在火星著陸。
● 1989年 福波斯1、2號飛往火星途中失蹤。
● 1993年 火星觀察者抵火星軌道前失蹤。
● 1996年 俄火星-96發射失敗
● 1997年 火星環球勘探者進入火星軌道。
● 1997年 美火星探路者在火星著陸。
● 1998年 美國發射火星氣候探測器。
● 1998年7月 日本發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但以失敗告終。
● 1999年 美髮射火星極地著陸者探測器。
● 2001年4月 美國發射奧德賽號火星探測器,發現火星表面可能有豐富的冰凍水。
● 2003年 歐洲發射“火星快車”。
● 2003年6月 攜帶勇氣號火星車的美國火星探測流浪者號探測器升空。次年1月勇氣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成功著陸。
● 2008年 美國鳳凰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后失去聯繫。
● 2009年 俄羅斯探測“火衛一”。
● 2011年NASA於2011年11月發射了火星科學實驗室(好奇號火星車)。
2021年7月,“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捕捉”到了火星上散落的極光,這些圖像能幫助人們了解這顆紅色星球是如何失去數十億年前擁有的厚厚大氣層的,這是迄今為止“最詳盡”的火星離散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