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圭元

雷圭元

雷圭元(1906—1988),字悅軒。中國現代著名工藝美術家及工藝美術教育家、書畫家。1927年畢業於國立北平藝專后留校任教,1929年赴法國學習繪畫和染織、漆畫等。1931年回國,任教於杭州國立藝專,著作《工藝美術技法講話》、《新圖案學》、《新圖案的理論和作法》等。

人物簡介


雷圭元作品
雷圭元作品
雷圭元(1906—1988),著名工藝美術家及工藝美術教育家,上海松江人。解放后,1953年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其間主持籌辦全國民間藝術展覽,並先後兩次率團出國舉辦工藝美術展覽。1956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1961年擔任全國高等工藝美術院校教材編寫的領導工作。1958年主持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軍事博物館、釣魚台國賓館等首都重要建築的裝飾設計工作。其主要著作有《圖案基礎》、《中國圖案初探》、《敦煌莫高窟圖案》、《中外圖案裝飾風格》等。雷圭元作為我國老一輩卓有聲望的工藝美術家,他在工藝美術教育和圖案理論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雷圭元,一生從事圖案研究,早年研究圖案理論,著有《新圖案學》、《圖案的理論和作法》;以後側重於中國傳統圖案研究,歸納出格律體、平視體、立視體、喜相逢、冏形圖案等形式規律,著有《圖案基礎》。

人物生平


雷圭元(1906.11—1989.10)
雷圭元繪畫作品
雷圭元繪畫作品
我國著名工藝美術教育家、工藝美術設計家。
原籍江蘇省松江縣,1906年出生於北京。
1929年赴法國巴黎 留學。
1931年回國後任教於國立杭州藝專。
1937~1945年,參與創辦四川省立藝專,任教授、教務主任。
1945年後任國立杭州藝專教授、實用美術 系主任。
1953年調中央美術學院。
1956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
1961年擔任文化部全國工藝美術教材編選組的領導工作。
1976年後恢 復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職務。
曾任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文聯理事、中國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第五和第六屆委員、
北京市政協常委等職。
1989年逝世。
著有《圖案基礎》、《工藝美術理論初探》、《中外圖案裝飾風格》等。

藝術成就


由於雷圭元先生在中國圖案學研究領域的巨大成就,長期以來,竟使他在另一方面的獨特而極富創造性的功績,被人幾乎淡忘。
雷圭元作品
雷圭元作品
雷圭元先生對現代中國漆畫運動所做的不朽功績,與他在歐洲的留學經歷有密切聯繫。自1900年巴黎世博覽會以來,遠東地區的傳統漆藝術又一次在整個歐洲大陸產生巨大反響。來自日本的一流大師們的傳統東方漆藝術品,使整個歐洲美術界、設計界無不為之傾倒。歐洲本土的藝術家,受此啟發,加之已有近三個世紀對中國傳統漆藝的學習和積累,自然重新燃起了對古老東方獨特工藝的熱情。他們不但認真學習日本、中國的傳統漆工藝技法,而且利用歐洲自18世紀迅速發展起來的現代自然科學的豐富成果,對東方固有的傳統工藝方式,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造,為當代及未來的漆藝術表現,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啟迪和實驗例證。歐洲新型的漆藝術表現,隨著現代繪畫、室內裝飾(包括傢具、陳設品等)設計體系的逐漸成熟,再一次展現出極大的視覺魅力(漆繪動物屏風)。30年代的法國,以巴黎地區為中心,先後湧現了唐納德、格林等一批在新漆藝術家。法國和歐洲新一代漆藝術家的傑出成就,深刻地影響了當時在法國學習的中國、日本、越南等亞洲青年藝術家。雷圭元先生正是在這個風雲際會的變革時代開始在異地地接觸中國傳統漆工藝和歐洲現代漆藝術表現的。這段留學經歷,對於雷先生形成後來的海納百川、與時俱進的非凡藝術胸襟,在許多藝術領域都有很高建樹,十分重要。
雷圭元作品
雷圭元作品
可以說,雷圭元先生對於現代中國漆畫運動的貢獻,集中在兩個基本方面:其一,將歐洲新型漆藝術表現方式傳入中國,使現代中國漆畫運動,能夠擺脫和突破舊文化觀和舊藝術觀的羈絆,在現代科技條件下,獲得與時代同步發展的物質與技術條件。其二,將純觀賞性美術觀念,第一次真正地用於平面的漆繪藝術。雷圭元師生在40年代曾經創作了一批中國原創性漆畫,這是中國美術史有記錄以來,第一批嚴格意義上的以漆媒材漆工藝繪製的現代漆畫。有一點需要特彆強調的是:雖然雷圭元先生尚未把自己的作品稱為“漆畫”,但從任何角度分析,這都是我們所見到的現代中國早期漆畫例證之一。因為雷先生沒把自己作品叫成“漆畫”而否定雷先生的作品的確是真正的“漆畫”,這個荒唐的說法,猶如因為古代中國人還沒有使用“中國美術”這個才喊了不到一百年歷史一樣荒謬絕倫。即便是在當今,日本、韓國,還有中國的漆藝術界仍然在為是否需要引入新材料和新技術而爭論不休,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十分荒唐可笑,也是沒什麼實際意義的。可以說,沒有雷圭元先生早年以極大熱情引進歐洲化學漆材料和漆工藝作為漆畫藝術的重要輔助材料和技術,現代中國漆畫很大程度上,還很可能僅僅是一種對傳統工藝的整理和還原,遠遠談不上一門獨立於工藝美術產業的、純觀賞性的繪畫品種。雷先生曾將自己對部分工藝美術的評論集結成冊,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上海正式出版發行了《工藝美術講話》一書。雷先生個人的努力,對現代中國漆畫運動在思想上、理論上、實踐上極其重要的突破,使中國漆畫藝術表現體系的建立和未來發展,成為一種切實的可能。因此,在衝破現代中國漆畫發展的思想羈絆這點上,雷圭元先生的特殊貢獻,是無人可及的。中國漆畫的今天,還有未來的發展,無不仰仗雷先生當年慧眼獨具、有膽有識的藝術觀照。代美術一道,彪炳成冊,為後人所永遠銘記於心。解放后,雷圭元先生參與了當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創建,並先後擔任系主任和副院長等行政職務,還致力於現代中國圖案學研究體系的創建和實踐,遂成一代圖案學大師。即便在雷先生從事其他工作並時有傑出成就之際,依然關注著年輕的現代中國漆畫運動的探索和發展。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雷先生派遣青年教師李鴻印、碩士研究生喬十光(現為清華美院教授、著名漆畫藝術家)等人前往福州工藝美術學校系統學習傳統漆工藝和熟悉傳統漆材料,為現代中國漆畫運動,培養第二代的領軍人物,雷先生依然不斷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工作。
雷圭元先生為繼承並發展中國的漆藝術,做出了他個人突出而偉大的貢獻,使自己成為現代中國漆藝術運動的奠基人之一。越南磨漆畫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三個決定性因素:其一是越南磨漆畫的創始人,具有教高的繪畫功底;其二,當時的歷史環境,決定了越南磨漆畫成為特定時代的產物;其三,政治需要和社會主義陣營的交流,使越南磨漆畫的國際影響成為可能。在1959年的莫斯科“社會主義陣營世界青年聯歡節”的美術比賽中,越南磨漆畫首次在境外亮相,引起各國美術界極大的震動,並獲得了包括數枚金牌在內的一系列最高榮譽。

作品評論


讀雷圭元先生《圖案基礎》一書有感
作者: 賀寶傑
最近我讀了一本雷圭元先生編寫的《圖案基礎》一書,受益很多。在上個世紀50、60年代雷圭元先生一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清華美院前身)任基礎圖案教學工作,他一生專門從事圖案的研究和教學。他所總結的教學內容是最具有那一時期基礎圖案課程代表性的。讀來對我現在和以後的從教中都有很多啟迪作用。他在本書的前言中就明確指出大學一年級在基礎圖案課程的教學要求,如,一年級圖案教學,主要以形象、構圖的練習作為基本訓練,作圖亦以黑白為宜。故器物造形、色彩練習暫居於次要地位,教學時可以開一個頭作為準備,留待在專業圖案基礎課中分別解決,免得顧此失彼,不易消化。這讓我明白,在教任何學科之前,首先要對這門學科有明確具體的學科定位和學科性質。
在本書的“中國裝飾形象的構造”一章中(32頁),他再次具體的提出了圖案一年級的教學進度與內容:
我以為學習圖案的第一年,能把印紋陶上的幾何形、漢磚上的依米字格組成的紋樣學一下,再附帶學一部分瓦當上的幾何紋的結構。和直曲線組成的四方連續和適合圖案的基本構成法則,立下一個民族形式的基礎。再從廟底溝彩陶上學到點的安排與曲線、直線的聯綴格式,了解到中國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基本規律。進一步再學習甘肅彩陶上比較複雜的像渦線、水紋等幾何紋樣造形。有時間再臨摹一些漢銅鏡上的幾何紋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了解到中國圖案上幾何形象的語言,以及各式構圖法則。有了這樣的底子,可說已經“入門”了。(初步已經學到了“適合”、“二方”、“四方”圖案)
有了這樣的基礎,為學習專業圖案基礎作好準備,要比一開始就學“寫生變化”更明白一些,也容易學一些。在學習時,先學幾何形,後學自然形也比較好,因為先有了圖案的組織規律的概念,就像下棋一樣,有了一個棋盤,才會懂得棋子的走法,這個“框框”還是少不了的。“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句古老的話,用之於學圖案,更有必要。
以上是雷圭元先生對大學一年級圖案教學提出的具體教學進度與內容,充分體現了他對當時圖案入門教學的重視。圖案基礎教學可以看作是學生進行設計基礎的重要訓練過程。在教學中雷圭元先生首先培養學生初步的圖案基本造型觀,如他安排學生在一年級主要以形象、構圖練習為主,構圖是圖案的骨架。而且這時有些學生已經經過了一些初步的繪畫基礎訓練,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但對圖案還是比較陌生的,對圖案的變化不知如何下手。為此,雷圭元先生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幫助學生提高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在認識方面,讓學生了解圖案與繪畫在功能上、藝術特點上的主要區別,圖案的變化在於形的變化,這時作圖以黑白為主,是因為此階段的重點是構圖練習,以形為主。只要求學生能夠對各種造型加以區分識別並知道造型的種類。如果加以色彩,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構圖的準確性。讓學生知道圖案比繪畫更要求對物象進行高度的提煉和概括。這樣有助於他們的思路從繪畫逐步轉向圖案。
他在教學生“適合”、“二方”、“四方”等入門圖案知識時,先從臨摹中國傳統圖案入手,這主要是為提高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他不贊成一開始就進行寫生變化、適合紋樣訓練,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圖案這時也只是作為了解內容。因為臨摹不同於寫生變化能力的培養,而只是增加素材為設計所用的作用。他的每一步教學都是根據不同學生、不同年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這有利於正確引導剛入門的學生正確對待及學好基礎圖案的態度。是值得我在以後的從教工作中學習和借鑒的。在他的這本教材中我充分地感受到他在教學中對教學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採取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明確具體的。如他在這裡主要針對解決初級入門學生在教學中的教學內容(即“教什麼”)問題,兼顧教學形式(即“怎麼教”)問題。這對我國當前設計教育的教學現狀有很大的啟迪作用,他指出在基礎圖案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打好堅實的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提出圖案基礎課不應模仿繪畫的訓練模式,而主張以熟悉中國傳統圖案的造型規律作為圖案的入門方法。他對傳統圖案造型原理原則、圖案的形式法則的重視,認為這些內容都可以通過具體的臨摹課來進行講授,對當時的圖案教學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通過本書我深刻地感受到雷圭元先生在教學時非常注重嚴格的基礎訓練,他曾經主張學習圖案要置於死地而後生,推陳出新。這是他在圖案教學中所要求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是他在長期從事基礎圖案教學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實實在在、樸素而真摯。他還認為圖案學習貴在頑強的創造精神。這又何嘗是學習圖案需要的精神呢?難道不是我們做人、做任何學問應該具有的素養嗎?
圖2:廟底溝彩陶的幾何形紋樣構造的方法步驟
從中也看到他很重視中國傳統圖案的理論和規律的歸納總結,他在教學研究中不斷地總結歸納教學規律。如:他總結廟底溝彩陶的幾何形紋樣構造的方法步驟(左圖):第一步先用點定位,第二步以米字格聯結,第三步以弧作三點一組聯綴,第四步在鉤線中填彩使風格明確。這是他在多年教學時的總結,為了學生在初學時參考,並加強臨摹,其中臨摹的主要目的是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深入認識傳統圖案的風格特點和藝術處理技法。他用圖形的方式,簡單明了,使抽象的語言具象化,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掌握古人圖案構成方法,使其找出基礎圖案的規律與特徵,其目的在於訓練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並使學生不僅對傳統圖案藝術有了系統、全面的了解與掌握,而且引起學生學習中國傳統圖案的極大興趣。
我知道一個教師的教學,可以體現出他自身教育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不斷發展,通過讀雷圭元先生這位老一輩教育家在教學時積累的經驗總結,他在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上給予我很多的啟迪和幫助。彌補以前我在教學方面因教學方法缺失的不足。讓我認識到自己應在以後的學習中更應抓緊時間不斷地學習、補充,加速自己在各方面更快的進步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