稟父書

方聲洞著作的信

稟父書是方聲洞在黃花崗起義前寫給父親的絕筆信。信中方聲洞是在囑咐身後事,也是在向父親說明自己因何要勇赴死地。

作品原文


父親大人膝下,跪稟者,此為兒最後親筆之稟,此稟果到家者,則兒已不在人世者久矣。兒死不足惜,第此次之事,未曾稟告大人,實為大罪,故臨死特將其就死之原因,為大人陳之。竊自滿洲入關以來,凌虐我漢人,無所不至。迄於今日,外患逼迫,瓜分之禍,已在目前,滿洲政府猶不願實心改良政治,以圖強盛;僅以預備立憲之空名,炫惑內 外之觀聽,必欲斷送漢人之土地於外人,然後始大快於其心。是以滿政府一日不去,中國一日不免於危亡。故欲保全國土,必自驅滿始,此固人人所共知也。兒蓄此志已久,只以時機未至,故隱忍末發。邇者與海內外諸同志共謀起義,以撲滿政府,以救 祖國。祖國之存亡,在此一舉。事敗則中國不免於亡,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人;如事成則四萬萬人皆生,兒雖死亦樂也。只以大人愛兒切,故臨死不敢不為稟告。但望大人以國事為心,勿傷兒之死,則幸甚矣。夫男兒在世,不能建功立業以強祖國,使同胞享幸福,奮鬥而死,亦大樂也;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爾也。兒刻已廿有六歲矣,對於家庭本有應盡之責任,只以國家不能保,則身家亦不能保,即為身家計,亦不得不於死中求生也。兒今日竭力驅滿,盡國家之責任者,亦即所謂保衛身家也。他日革命成功,我家之人皆為中華新國民,而子孫萬世亦可以長保無虞,則兒雖死亦 瞑目於地下矣。惟從此以往,一切家事均不能為大人分憂,甚為抱憾。幸有濤兄及諸孫在,則兒或可稍安於地下也。惟祈大人得信後,切不可過於傷心,以礙福體,則兒罪更大矣。幸諒之。茲附上致穎媳信一通,俟其到漢時面交。並祈得書時即遣人赴日 本接其歸國。因彼一人在東,無人照料,種種不妥也。如能早歸,以盡子媳之職,或能稍輕兒不孝之罪。臨死不盡所言,惟祈大人善保玉體,以慰兒於地下。旭孫將來長成,乞善導其愛國之精神,以為將來報仇也。臨書不勝企禱之至。敬請萬福鈞安 兒聲洞赴義前一日,稟於廣州。
家中諸大人及諸兄弟姊妹、諸嫂、諸侄兒女、諸親戚統此告別。

註釋譯文


白話譯文

父親大人膝下,跪稟者:這是兒子最後親筆稟告給您的,這封信真的能到家的話,那麼兒子已經不在人世了。我死不足惜,只不過這次所做的事情,未曾稟告給您,確實是大過錯,所以臨死的時候特地把那些就死的原因,向您陳述一下。私下以為滿洲入關以來,欺凌虐待我們漢人。沒有不達到的地方。到了現在,外國入侵的禍患逼近,被人瓜分的禍患,已經就在眼前,滿洲政府還不願意真心改良政治,用來圖取國家的強盛:只是用預備立憲的空名,炫耀迷惑國內外人士的視聽,一定要把漢人的土地斷送給外國人,然後才大快其心。因此一日不推翻滿清政府,中國一天就不能免除危亡。所以要保全國土,一定從驅逐滿清政府開始,這本來就是人人所共知的。我立下這樣的志向已經很久了,只因為時機未到,所以隱忍未發,從前和海內外的許多同志共謀起義,來推翻滿清政府,拯救國家。祖國的存亡,在此一舉。事情失敗的話也不免於滅亡,四萬萬人都會死去,不只是我一個人。如果事情成功四萬萬人就會生存下去,我雖死猶榮,只因為您特別喜歡我,所以臨死的時候不敢不向您稟報,只是希望您以國事為重,不要因為兒子的死傷心,那麼我就感到很榮幸了。男人生在世界上,不能建功立業使祖國強大起來,讓同胞享受幸福,也是最大的樂事了。況且為國家而死。也是義所應當的。我現在已經二十六歲了,對於家庭應該有應盡的責任,只因為國家不能夠保全,那麼身家也不能保全,就是替身家考慮,也不能不在死中求生,我今天竭盡全力驅逐滿清,儘力於國家的責任,也就是所說的保家衛國。將來革命成功,我家裡的人都是中華新國民,子孫萬代也可以長久保證沒有憂慮,那麼我雖然死了也會在地下瞑目了,只是從今以後,一切家事都不能替您分憂,很抱歉。所幸還有濤兄以及許多孫子在,或許我能夠在地下稍微安心了。只是請求您收到這封信后,一定不要過於傷心,有礙於您的身體,那麼我的罪就更大了。希望您能諒解。在這裡附上給您的兒媳穎的一封信,等到她到漢口時當面交給她。並且請求得到信時就派人去日本接她回國。因為她一個人在日本,無人照料,有許多不妥當的地方。如果能夠早點回國,來盡兒媳婦的責任,或許能夠減輕兒子的不孝之罪。臨死之時不能把想說的都說出來,只是祝福您善於保養身體,使我在地下得到安慰。您的孫子旭將來長大,希望您好好引導他的愛國精神,將來好為國報仇。臨寫信的時候禁不住極力祈禱。

詞句註釋

此稟 果到家 果真,當真
第此次之事 但,只是
故臨死特將其 就死之原因 赴死
竊自滿洲入關以來 私下、私自
迄於今日 至,到
以 圖強盛 謀划
是以滿政府一日不 去 離開,此為“推翻”
此 固人人所共知也 本來
兒 蓄此志已久 立下
邇者與海內外諸同志共謀起義 近來
以 撲滿政府 擊
兒 雖死亦樂也 雖然
但望大人以國事為心 只
且為祖國而死,亦義所應 爾也 如此,這樣
兒刻已 廿有六歲矣 二十。通“又”。
只以國家不能 保 保全
即以身家 計 考慮
而子孫萬世亦可以長保 無虞 憂慮,憂患
則兒 或可稍安於地下也 或許
俟其到漢時面交 等待,等到
惟 祈大人善保玉體 祈求、請求
乞 善導其愛國之精神 很好
臨書不勝 企禱之至盡。盼望
外患 逼迫 逼近
亦即 所以保衛身家也 用來……的方法
一詞多義
1、特
(1)故臨死特將其就死之原因 特地,特意
(2)四萬萬人皆死,不特兒一人 僅,只
2、始
(1)然後始大快於其心 才
(2)必自驅滿人始 開始,開端
3、以
(1)僅以預備立憲之空名 憑藉
(2)即以身家計 從
(3)只以時機未至 因為
(4)惟祈大人善保玉體以慰兒於地下 目的連詞
4、臨
(1)故臨死不敢不為稟告 接近,將近
(2)臨書不勝企禱之至 面對
5、幸
(1)幸有濤兄及諸孫在 幸虧,幸而
(2)勿傷兒之死,則幸甚矣 喜悅,高興
(3)幸諒之 期望,希冀
詞類活用
1、炫惑內外之觀聽使動,使…迷惑
2、故欲保存全國土地使動,使…保全
3、或能稍輕兒不孝之罪使動,使…減輕
4、勿傷兒之死為動,為…傷心
成語積累
1、無所不至: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於壞事)。
2、無所不為:沒有什麼不幹的,指什麼壞事都干。

作者簡介


方聲洞(1886-1911),字子明,福建閩侯人。曾在福州念私塾,自幼聰明機警、膽略過人、口才極好。雖生於富商家庭,但坦率、誠摯、尚氣節、重然諾,吃苦耐勞、簡樸自礪。青年時代起,就懷有挽救民族危亡、獻身革命事業的信念。逢人痛論國事,力主須傾覆滿清政府。1911年4月,在黃興的率領下,和閩省精英林覺民、林尹民林文、劉元棟等革命黨人猛攻入廣東督署。轉戰途中,方聲洞見相逢的巡防營無臂號,即舉槍相向,首發擊斃其黨人哨官溫帶雄。激戰中,方聲洞亦中彈血流遍體,彈儘力竭而死,時年25歲,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