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寺

江蘇省蘇州寺廟

蘇州光福寺,本名舍利佛塔,又名光福講寺,位於江蘇省蘇州光福鎮銅觀音寺後面的龜山上,創建於梁大同年間,距今一千四百多年,1998年修葺一新。因光福寺、光福塔香火極盛,古鎮也改名為“光福”。目前,保留的建築有大殿、西方殿、寺橋及光福塔。

地理歷史


蘇州光福寺
蘇州光福寺
蘇州光福寺,本名舍利佛塔,又名光福講寺,位於江蘇省蘇州西南的光福鎮銅觀音寺後面的龜山上,創建於梁大同年間,距今一千四百多年,1998年修葺一新。因光福寺、光福塔香火極盛,古鎮也改名為“光福”。光福寺前身是私家住宅。據《吳門表隱》記載:陳黃門侍郎顧氏野王舍宅建寺,便有了光福寺,是吳地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也是吳中早期的寺觀園林之一。宋代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鄉民張惠得到銅觀音像並送到寺中,此舉轟動一時,光福寺由此而改稱為銅觀音寺。目前,保留的建築有大殿、西方殿、寺橋及光福塔。

旅遊看點


古寺橋
寺前跨河而建的寺橋十分古樸。橋長16.1米,寬3.05米,梁式,兩側沿口為武康石質,雕鑿著雙龍戲珠,萬字紋飾,琢工精良,為宋代舊物。
大殿
過寺橋,進山門,即為大殿,單檐硬山造,前有廊,施船篷軒,殿內澈上明造,不施斗拱,檐檁直按在檐柱上。檐牆砌至額枋,枋檁間設墊板。殿前三間及殿後明間,均按六抹頭格子落地長窗。殿前有香樟一株,枝葉茂盛,樹冠蔥鬱。
大殿西側有西方殿,硬山式樓房。樓上九架前後雙步廊,澈上明造。樓下前面加雙步廊,施船篷軒。廊牆內嵌有張墨君《詠梅詩》碑。碑文清晰,章草字體筆勢連綿,縱橫飄逸。寺內曾珍藏《大方廣佛華嚴經》和光福講寺開山祖師吾徹和尚的舍利。
光福塔
光福塔矗立在龜山之巔,塔為四面七級,高27.95米,平面呈正方形,為磚木混合結構樓閣式佛塔。底層西面設券門,二層以上四面置壺門,各層門內壁左右置佛龕,頂部設有方形、圓形、八角形等各不相同的藻井。各層置腰檐平座,做法簡潔樸素。塔底層設迥廊,各層均按有樓板,可拾級而上。登塔眺望,遠山峰巒連綿,東西崦湖交相輝映。光福塔踞山臨湖,景色旖旎,猶如一幅洗鍊的中國畫展現在遊人面前。登臨塔山縱眼四望,但見高處峰巒攢簇,低處層林疊翠,湖光山色,相互掩映,給人以“不在畫中,似在畫中”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