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仙關鎮

飛仙關鎮

因古飛仙關城而得名。清末民初,屬水東鄉轄地。民國25年(1936年),置飛仙鄉聯保。民國29年(1340年),改聯保為鄉(鎮),先置飛仙鎮,后改為飛仙鄉。解放后,沿用飛仙鄉名。1958年,與鳳禾鄉合併建立白家店人民公社。1961年與鳳禾劃開為飛仙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公社為鄉。2004年7月,又與鳳禾鄉合併為飛仙關鎮。總人口是10214人(2017)。

政區沿革


政區劃分

飛仙關鎮
飛仙關鎮
2011年末,轄朝陽、三友、鳳凰、新莊、飛仙5個村民委員會,27個村民小組。

人口面積

轄區總人口10214人(2017),城鎮化率7.46%。另有流動人口1500人。總人口中,男性6807人,佔60%;女性4539人,佔40%;14歲以下1653人,佔14.5%;15~64歲8343人,佔73.53%;65歲以上659人,佔5.2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327人,佔99.83%。2011年人口出生率8.37‰,死亡率5.46‰,人口自然增長率2.91‰。總面積56平方千米。其中陸地42.2平方千米,佔75.36%;水域13.8平方千米,佔24.64%。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主要山脈有羅純山脈,平均海拔900米,境內最高峰蜈蚣山,海拔1300米,最低熊河壩位於飛仙村熊河壩組,海拔621米。

氣候

屬中緯度內陸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日照偏少,夏濕冬干。多年平均氣溫15.5℃,1月平均氣溫5.5℃,極端最低氣溫-4.6℃(1959年1月11日和1975年12月14日);7月平均氣溫24.1℃,極端最高氣溫37.0℃(2011年6月24日)。最低月平均氣溫3.1℃(1984年1月),最高月平均氣溫32.5℃(2011年8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9.9℃。無霜期年平均284.5天,最長達343天,最短為261天。年平均日照時數949.4小時。0℃以上持續期364.6天(一般為12月13日~次年12月13日)。年平均降水量1313.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200.7天,最多達243天(1964年),最少為179天(1987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717.3毫米(1978年),極端年最少雨量847.5毫米(2003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7、8月最多。

水文

境內河道屬青衣江,其中蘆山河流域面積11.7平方千米,佔84.78%;寶興河流域面積0.86平方千米,佔6.23%。

自然災害

主要災害有暴雨、乾旱、洪澇、泥石流等。最嚴重一次泥石流發生在2010年8月13日朝陽村胡李房組,造成18戶房屋倒塌。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0.7萬畝,人均0.57畝,林地面積1.26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為主, 2011年,生產糧食9795噸,人均863千克,其中水稻3650噸,小麥3500噸,玉米2085噸,大豆56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蔬菜等。2011年,油菜種植0.6萬畝,產量750.3噸,蔬菜種植0.6萬畝,產量3060噸。畜牧業以豬、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25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羊飼養量0.073萬頭,年末存欄量0.068萬頭;家禽飼養量5.3萬羽,上市家禽2.4萬羽。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5萬畝,其中防護林0.3萬畝,經濟林0.3萬畝,竹林0.9萬畝。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0.02萬畝,產量251噸,主要品種有柑橘、梨子、紅心果,其中柑橘21噸,梨子13噸,紅心果217噸,其他水果15噸。

工業

飛仙關鎮是蘆山縣重要的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鴻偉木業、和鑫橡塑、建安永新汽車配件、其美精煤、永鴻混凝土、百絲得包紗、奧科金屬顏料、青衣江紡織、永新合金、紅成工貿、永紅鐵合金、華強石材、中喜漢白玉、德邦石材、正一雲母、蘆山鐵合金、立鑫新材料、再生資源、富源再宏工業硅廠)為主的工業體系, 2011年工業產值10億元,比上年增加16%,飛仙工業開發區坐落於新莊、三友、鳳凰三個村。2011年末境內入住企業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7家,職工近0.1萬人。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個體工商網點110個。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1000.12萬元,比上年增長12%;境內有信用社1個,2011年末存款總額達 6300萬元,比上年增長 15.8%;貸款總額2300萬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文化站1個,藏書10萬餘冊,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處;老年協會文娛演出隊2個,參加活動的人員50多人。

教育

2011年末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13人,專職教師14人;中心校2所,小學在校生1300餘人,在職教師75人,其中初中教師35人,小學教師40人。小學入學率、小學升初中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到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鎮衛生院1個,村級診所5個,有病床20張,專業醫務人員13人,其中專業醫生12人,護士1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68.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5﹪以上。

體育

2011年末,有體育場所2處,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活動人數260人。

廣播電視

2011年末,有衛星接收設備1325套,電視覆蓋率89%;有線電視用戶0.4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0.22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7.2%。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1戶,人數120人;支出26.6萬元,比上年增加 1.60℅;月人均185元,農村低保374戶,人數744人,支出59.8萬元,比上年增加8.30%,月人均67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0人,支出15.12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醫療救助139人,救助資金1.4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5人,支出30萬元,比上年增加9.7%。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已形成主要由公路運輸方式為主的交通運輸網路,是國道318線的重要通道,境內長1.8千米;省道210線貫穿全境,總長12.38千米;境內通村公路28條,總長26.4千米。2011年末短途客運車輛23輛。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鎮郵政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5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630戶;電話普及率達到86%;行動電話用戶3640戶,比上年增加83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8%;寬頻接入用戶1008戶;比上年增加130戶。

名勝旅遊


名勝古迹

天仙橋,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於明萬曆年間,道光二十九年知縣范淶清培修,兩面橫匾均刻有“蘆山縣南界”五個大字,現殘存20餘米,是茶馬古道重要關口。

主要風景點

茶馬古道景區和修建飛仙關電站形成的人工湖。

民風民俗

每年農曆6月24日在飛仙關二郞公園舉行的接菩薩習俗,祈求全鎮人民這年風調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