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石洞鎮的結果 展開

石洞鎮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下轄鎮

石洞鎮,位於四川遂寧安居區,地處川中丘陵地帶。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洞鎮常住人口為14795人。

著名景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梵慧寺。

截至2020年6月,石洞鎮下轄1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

2018年,石洞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歷史沿革


民國,設聯保處,后改為石洞鄉。
1953年,設石洞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10月,鄉改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洞鎮地處安居區中部,東接安居鎮會龍鎮,南連東禪鎮,西接白馬鎮,北鄰觀音鄉。區域面積5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洞鎮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平均海拔346米。
氣候
石洞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水文
白安河由西向東過境,境內河道長18.5千米。
自然災害
石洞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連陰雨、冰雹、風災等。

自然資源


石洞鎮
石洞鎮
石洞鎮位於安居區西南部,屬川中淺丘,地勢西北高東南底,平均海拔312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屬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區。土壤類型為紫色土、水稻土、沖積土,土地肥沃。全鎮森林面積13270.5畝,森林覆蓋率15.7%。“遂八”路穿境而過,鎮內交通四通八達。
全鎮農副產品種類繁多,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油菜、花生、二精條海椒、榨菜、豇豆等糧經作物。黃金梨規範化種植面積達3000畝,進入盛產期黃金梨1200畝。勞動力資源豐富,屬市、區勞務輸出基地鎮,常年勞務輸出1萬餘人。全鎮水力資源豐富,白安河由西向東流經石洞場鎮全長29.3公里,其支流4條,水產品豐富。場鎮建設初具規模,功能配套齊全,農貿市場、綜合市場已建成使用,自來水廠、車站、餐飲住宿等服務設施齊全。

行政區劃


石洞鎮地處川中丘陵地帶,位於安居區西南部,幅員面積56.3平方公里,距安居城區22公里,東毗鄰會龍鎮、安居鎮,南與東禪接壤,西緊靠白馬鎮、北鄰觀音鄉。全鎮共轄20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255個村民小組,總有9617戶34042人,全鎮共有勞動力16559人。建制鎮面積1.25平方公里,場鎮常住人口2112人,其中有鎮機關幹部30人。全鎮路網有縣鄉道路17公里,村級公路66公里。聯通、移動網路覆蓋全鎮。
白安河穿境而過,全長29.3公里,分別經過東方寺村、亭子壩村、老廟村、譚家壩村、楊家壩村、油房壩村、浸水灣村、明覺寺村、草鞋埡村、高灘村。有兩個梯級電站:河灣電站和高灘電站。年發電量70萬千瓦時。
2011年末,石洞鎮轄石富1個居民委員會,老廟、楊家壩、文星橋、鍾家溝、蘆茅溝、譚家壩、雙祠堂、亭子壩、東方寺、牛角灣、梓桐廟、尖山子、安民寨、,油坊壩、明覺寺、浸水灣、大水井、樓房溝、高灘、草鞋坯20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石洞鎮下轄1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洞橋街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0904103001121石富社區
510904103200220老廟村
510904103201220楊家壩村
510904103202220文星橋村
510904103203220鍾家溝村
510904103205122譚家壩村
510904103206220雙祠堂村
510904103208220東方寺村
510904103209220牛角灣村
510904103212220安民寨村
510904103214220明覺寺村
510904103216220大水井村
510904103219220草鞋埡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石洞鎮轄區總人口3.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24人,城鎮化率9.2%。另有流動人口1.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8萬人,佔51.4%;女性1.7萬人,佔48.6%;14歲以下4988人,佔14%;15~64歲2.6萬人,佔74%;65歲以上4211人,佔1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藏等少數民族,共5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3.8‰。 
2017年,石洞鎮常住人口22215人。 
截至2018年末,石洞鎮戶籍人口33208人。
2021年8月2日,根據遂寧市安居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洞鎮常住人口為14795人。

經濟


本鎮特色農業:優質水果黃金梨種植面積3000畝;腳板苕種植面積500畝;榨菜500畝;二荊條海椒4000畝;養殖天府白鵝10000隻。
綜述
石洞鎮
石洞鎮
2011年,石洞鎮財政總收入5640萬元,比上年增長7%。
2018年,石洞鎮有工業企業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方面石洞農業耕地面積2.9萬畝,人均0.8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0.8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萬噸,人均28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油料等。2011年,蔬菜產量1萬噸,油料產量14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7.1萬頭,年末存欄3.4萬頭;家禽飼養量19.5萬羽。
石洞石洞業以建築材料、加工業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2家,職工21人;工業總產值10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23萬元,比上年增長13%。
商業
2011年末,石洞鎮有商業網點65個,職工261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0.7億元。
金融
2011年末,石洞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億元,比上年增長12%;各項貸款餘額0.8億元,比上年增長16%。

文化


地名由來
石洞鎮因境內一天然石洞而得名。

交通


2011年,石洞鎮境內有遂資高速公路、318國道2條公路幹線交會,村道水泥路22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洞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359人,專任教師6人;小學2所,在校生1063人,專任教師5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67人,專任教師3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1989年,石洞鎮建成石洞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4600戶,入戶率50%。
2011年末,石洞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3個;各類圖書室21個,藏書1.2萬餘冊;文藝隊伍成員19人。
2011年末,石洞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石洞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40張,固定資產總值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9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萬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石洞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5戶,人數133人,支出19.6萬元,月人均123元;城市醫療救助5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93人次,支出9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43戶,人數1366人,支出93.4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57元,比上年增長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7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1.2萬元,比上年增長12%。社會福利費6.6萬元,比上年增長30%;敬老院1家,床位44張,收養農村五保18人。社區服務設施1個。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萬人,參保率33%。
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洞鎮有郵政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5.2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150萬元。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0.1萬戶,行動電話用戶0.4萬戶,寬頻接入用戶0.1萬戶。
● 燃氣
2011年末,石洞鎮鎮區天然氣管線4千米,供(加)氣站1個,天然氣用戶533戶,燃氣普及率73%。

旅遊


石洞古橋

石洞古橋,據說建於明朝,是成都至遂寧古驛道必經之路。

梵慧寺

遂寧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梵慧寺摩崖造像及石刻位於遂寧市安居區石洞鎮高灘河村和尚坡南麓,始建於唐代,現有32龕造像及石刻碑記,共有造像數百餘尊,題記5通,鑿刻於南北長280米、高5米的崖壁上。
梵慧寺摩崖造像南龕山岩峻峭、石龕重疊。南龕造像以供養窟為主,刻佛教故事的極少,以觀音菩薩像最多,各種佛像精巧玲瓏,姿態各異,氣質渾厚,端莊豐滿,神情瀟灑,典雅大方。站在南龕造像下,抬頭髮現造像身軀健美,面容豐滿,衣飾富麗,如最大的毗盧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鐵紅加躍坐,頭戴華玉的花冠,身著袒右肩袈裟,面容飽滿,唇潤卧豐,身軀健美,表情莊嚴肅穆,充分表現出令人皈依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