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神秘島的結果 展開

神秘島

凡爾納創作小說

《神秘島》是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其三部曲的第三部,全書共3部62章。

故事敘述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幾個被困在南軍中的北方人,中途被風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荒島上,他們團結互助,建立起幸福的生活;直到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爾所指揮的“鄧肯號”經過那裡時,才把他們搭救;回到美國之後,這幾個“島民”又重新開始他們在島上建立的事業。

小說將現實和幻想結合起來,情節跌宕起伏,充滿了對奇異多姿的自然界的描寫,並且把各種知識融會到驚心動魄的故事之中。作品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深信人類無窮的創造力和科學的巨大力量將使人類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

內容簡介


神秘島 封面
神秘島 封面
故事敘述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有五個被困在南軍中的北方人,其中一個還是個孩子,趁著一個機會用氣球逃脫了。他們中途被風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荒島上,但是他們並沒有絕望,而是團結互助,運用大家的智慧和辛勤勞動,從赤手空拳一直到製造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等等,從而建立起富裕幸福的生活。
他們在一次意外中馴化了一隻黑猩猩於普(Jup,又譯傑普、朱普),還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島獨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艾爾通(故事見《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為他們的忠實的夥伴。
有一次,一群海盜來到了這個島,並發現了他們的存在,最後他們憑藉智慧與神秘人的幫助打敗了海盜。
這幾個遇難者在荒島上度過的歲月里,每當危難時刻,總有一個神秘人物在援助他們,這個人就是在他們到達之前就已住在島上一個岩洞里的尼摩船長(《海底兩萬里》一書中的主人公、潛水船鸚鵡螺號的建造者)。
這些荒島上的遇難者雖然什麼也不缺,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返回祖國的努力。最後,在一次火山爆發中,這幾個人都險些喪命,直到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所指揮的“鄧肯號”經過那裡,才將他們搭救。
回到美國之後,這幾個“島民”又重新開始他們在島上建立的事業。
神秘島是儒勒·凡爾納著 名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和《神秘島》)的最後一部。在這部中,他把前兩部的情節的線索都連結了起來。故事是敘述在美國南北戰爭的時候,有五個被圍困在南軍城中的北方人趁著偶然的機會用氣球逃脫了。他們中途被風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個荒島上,但是他們並沒有灰心失望,而是團結互助,以集體的智慧和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們從赤手空拳一直到製造出陶器、玻璃、風磨、電報機……,從而建立起富裕幸福的生活。他們不僅在一次意外中馴化了一隻黑猩猩於普(另有版本叫傑普或朱普),還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島獨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艾爾通,故事見《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為他們的忠實的夥伴。有一次,一群海盜也發現了這個島,並發現了他們的存在,最後他們憑藉智慧與神秘人的幫助打敗了海盜。這些荒島上的遇難者雖然什麼也不缺,但是他們並沒有放棄返回祖國的努力。一天,他們登上了在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羅伯特指揮下的鄧肯號,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幾個遇難者在荒島上度過的歲月里,不斷發現了不可思議的奇迹————每當他們在危急的時候,似乎總有一個神秘的人在援助他們。原來這人就是《海底兩萬里》一書中的主人公、潛水船鸚鵡螺號的建造者、反抗壓迫的戰士——尼摩船長。
《神秘島》繼承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一貫特點:虛幻但不過分脫離現實。他的幻想,都是基於科學知識,因此並不讓人產生高不可攀的感覺。他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豐富的科學知識,讓讀者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科普知識的熏陶,其中蘊含的冶金學、爆破學、工程學、水利學、動植物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科學知識,讓這部作品既引人入勝,又極富教育意義。書中的許多情節,如林肯島經緯度的測量、花崗岩宮高度的確定、富蘭克林火山的爆發等等,今天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科普教科書中的經典實例,在一代又一代科學愛好者們中間廣泛流傳。可以說,凡爾納的想象和推理,是建立在對科學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上的,他的預見不是某種幾率上的巧合,而是在科學基礎上的大膽推測,凡爾納因而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他的科幻作品給予後代的科學家們無限的啟迪。此外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並以其逼真、生動、美麗如畫令人讀來興味盎然。他的作品情節驚險曲折、人物栩栩如生、融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體。所有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恆的魅力。
科學精神與民主和人文思想的緊密結合,是凡爾納作品的一個非常鮮明的特色。《神秘島》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情節的波瀾起伏、人物的逼真刻畫、幻想和科學的完美結合,更重要的是貫穿於全書中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
在這部作品里,作者使他所寫的故事情節,在荒島上人與大自然的搏鬥、技術上的創新和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勞動,都深深吸引著讀者。作品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深信人類無窮的創造力和科學的巨大力量將使人類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
讀罷此書,有一點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是這些北方人的精神。他們之中,有工程師、水手、廚師。雖然職業各不相同,性格各有差異,但他們都有一股熱愛生活、勇於冒險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有了荒島上活下去的勇氣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也正是這種精神,鼓舞這些人用雙手去改變這片土地,讓林肯島變成了一座樂園。大家可以借鑒一下《魯濱遜漂流記》,他們和魯濱遜一樣,開闢了一個荒島。

作品目錄


第一部 高空遇險
小節
第一章1865年的風暴——空中的人聲——旋風捲走了氫氣球——五位乘客——吊籃里發生的事情
第二章南北戰爭中的事件——工程師賽勒斯·史密斯——吉丁·史佩萊——黑人納布——水手潘克洛夫——夜間集合——暴風雨中出發
第三章傍晚五點鐘——失蹤的人——納布的絕望——往北尋找——小島——恐怖之夜——晨霧——納布游泳——陸地的景色——穿渡海峽
第四章茨蟹——河口——“石窟”——繼續尋找——常綠林——等待退潮——山崗上——木筏——回到海濱
第五章布置“石窟”——取火——火柴盒——搜索海岸——通訊記者和納布回來——一根火柴——一堆烈火——第一頓晚餐和海濱之夜
第六章遇難者的物品清單——什麼也沒有——焦布——到樹林里去——啄木鳥的逃脫——鹿的蹤跡——錦雞——松雞——奇怪的釣絲
第七章納布還沒有回來——通訊記者考慮的問題——晚餐——駭人的夜晚——可怕的暴風雨——夜間外出——和風雨鬥爭——離原來營地八英里
第八章賽勒斯·史密斯還活著嗎——納布的追述——腳印——沒法回答的問題——賽勒斯·史密斯的第一句話——證實腳印——返回“石窟”——潘克洛夫大吃一驚
第九章有賽勒斯·史密斯在這裡——潘克洛夫的嘗試——摩擦取火——荒島還是大陸——工程師的計劃——在太平洋的哪個部分——在森林中——南歐松——獵捕水豚——吉祥的炊煙
第十章工程師的發明——賽勒斯·史密斯所想的問題——向高山進發——火山土——角雉——綿羊——第一個高地——夜間露宿——火山錐頂
第十一章在火山錐頂——火山口內——到處是海——看不見陸地——鳥瞰海濱——水路學和山學——島上有沒有人——給港口、海灣、海角、河流命名——林肯島
第十二章對錶——潘克洛夫稱心如意——可疑的煙——紅河的河道——林肯島上的植物和動物——山雉——獵捕袋鼠——刺鼠——格蘭特湖——回“石窟”
第十三章在托普身上找到的東西——製造弓箭——磚場——陶器場——各種不同的廚房用具——第一次煮肉——苦艾草——南十字座——重要的天文觀察
第十四章測量峭壁——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定理——海島的緯度——到北部探險——蛤蜊場——未來的計劃——太陽經過子午線——林肯島的經度
第十五章決定在島上過冬——金屬的問題——到安全島上去探險——打海豹——捉住一隻針鼴——無尾熊——什麼叫做土法——煉鐵——鋼是怎樣得來的
第十六章重新討論住宅問題——潘克洛夫的幻想——到湖的北面去探險——高地的北邊——蛇——湖的盡頭——托普的不安——托普下水——水底的搏鬥——儒艮
第十七章視察格蘭特湖——暗流——賽勒斯·史密斯的計劃——儒艮肉——使用黃鐵礦石——硫酸鐵——怎樣製造甘油——肥皂——硝石——硫酸——硝酸——新瀑布
第十八章潘克洛夫不再懷疑了——湖的出口——深入地下——花崗石里的道路——托普失蹤——中央石洞——地下井——秘密——用鶴嘴鋤——回家
第十九章賽勒斯·史密斯的計劃——“花崗石宮”的正面——軟梯——潘克洛夫的夢想——香草——天然的養兔場——新住宅的用水——“花崗石宮”窗外的景色
第二十章雨季——穿衣的問題——打海豹——製造蠟燭——“花崗石宮”里的工作——兩座橋——從蛤蜊場歸來——赫伯特從口袋裡找到了什麼
第二十一章零下幾度——到西南沼澤地區去探險——白狐——海景——漫話太平洋的未來——珊瑚蟲——不斷工作——我們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打獵——潦鳧沼地
第二十二章陷阱——狐狸——西猯——風向轉往西北——暴風雪——編籃匠——嚴寒——楓糖——神秘的井——計劃探險——鉛彈 
第二部 荒島上的人
小節
第一章關於槍彈的談話——製造平底船——打獵——在松樹頂上——沒法證明有人——納布和赫伯特的戰利品——把海龜翻過來——海龜失蹤了——賽勒斯·史密斯的解釋
第二章初試平底船——海濱的遺物——水上拖運——遺物角——箱中的物件:工具、武器、儀器、衣服、書籍、器皿——潘克洛夫的遺憾——福音——聖經中的引文
第三章出發——漲潮——榆樹及其他樹木——啄木鳥——森林景色——高大的有加利樹——為什麼叫做“寒熱病樹”——猴群——瀑布——夜宿
第四章前往海濱——猴群——一條新河——為什麼感覺不到潮水——森林海岸——爬蟲角——赫伯特妒忌吉丁·史佩萊——竹子的爆炸
第五章建議從南岸回去——海濱的形勢——尋找假設的難船——空中的難船——發現天然小港——慈悲河岸的午夜——平底船漂走了
第六章潘克洛夫的呼喚——“石窟”里的一夜——赫伯特的箭——工程師的計劃——意外的說明——“花崗石宮”里發生的事情——隊里來了個新僕人
第七章計劃——慈悲河上的橋——變眺望崗為島嶼——弔橋——豐收——河流——家禽場——鴿棚——兩隻野驢——大車——到氣球港去
第八章布料——海豹皮靴——製造棉花火藥——園藝——釣魚——海龜蛋——小傑普的進步——畜欄——獵捕摩弗侖羊——新獸類和新菜蔬——思鄉
第九章壞天氣——水力升降梯——製造玻璃用具——麵包樹——多跑幾次畜欄——增加了牲口——通訊記者的問題——林肯島的精確位置——潘克洛夫的提議
第十章造船——第二次麥收——打“考拉”——一種華而不實的新植物——看見鯨魚——利用骨頭——五月底——潘克洛夫心滿意足
第十一章冬——木槌——製造場——潘克洛夫堅定不移的意志——鯨魚骨——怎樣利用信天翁——未來的燃料——托普和傑普——風暴——家禽場遭受損失——到沼地去——賽勒斯·史密斯獨自一人——探井
第十二章船上的索具——狐狸的攻擊——傑普受傷——傑普復原——船造好了——潘克洛夫的勝利——“乘風破浪號”往荒島南部試航——意外的紙條
第十三章決定出發——猜測——準備——三個旅客——第一夜——第二夜——達抱島——搜索海岸——搜索森林——沒有人——動物——植物——空屋
第十四章物品清單——夜——幾個字——繼續搜查——動物和植物——赫伯特千鈞一髮——上船——動身——壞天氣——理智之光——海上迷途——及時的明燈
第十五章歸來——討論——賽勒斯·史密斯和陌生人——氣球港——工程師的熱誠——一件動人的事情——流淚
第十六章沒有解決的謎——陌生人的第一句話——小島上的十二年——陌生人自言自語——失蹤——賽勒斯·史密斯的信心——製造風磨——第一批麵包——熱心的舉動——忠實的援助
第十七章繼續孤獨——陌生人的請求——畜欄附近開闢的農場——十二年前——不列顛尼亞號的水手——被丟在達抱島上——賽勒斯·史密斯的手——神秘的紙條
第十八章談話——賽勒斯·史密斯和吉丁·史佩萊——工程師的念頭——電報——電線——電池——字母——美好的季節——小隊的繁榮——照相術——雪景——林肯島上的兩年
第十九章懷念祖國——可能的未來——考察荒島海濱的計劃——4月16日出發——從海上看盤蛇半島——西岸的玄武岩——壞天氣——黑夜來臨——新事件
第二十章海上的一夜——鯊魚灣——信心——準備過冬——冬季提前到來——嚴寒——室內的工作——六個月以後——照相底片——意外的事件 
第三部 島的秘密
小節
第一章失蹤還是遇救——請艾爾通來——重要的討論——不是鄧肯號——可疑的船——預先戒備——船駛近了——一聲炮響——雙桅船在荒島附近拋錨——黑夜來臨
第二章討論——預見——艾爾通的建議——建議被採納了——艾爾通和潘克洛夫在安全島上——諾福克島的罪犯——艾爾通的英勇嘗試——探敵歸來——六對五十
第三章下霧——工程師的準備——三個陣地——艾爾通和潘克洛夫——第一隻小船——另外兩隻小船——在小島上——六個罪犯登陸——雙桅船起錨——飛快號上的炮——絕境——意外的突變
第四章居民們在海灘上——艾爾通和潘克洛夫在沉船中工作——早飯時的談話——潘克洛夫的論點——細看雙桅船身——原封未動的火藥庫——新的財富——沉船的結局——鐵筒的碎片
第五章工程師的談話——潘克洛夫的偉大假設——高空的炮台——四門大炮——殘存的罪犯——艾爾通的猶豫——賽勒斯·史密斯的慷慨心情——潘克洛夫的遺憾
第六章計劃探險——艾爾通在畜欄——到氣球港去——潘克洛夫在“乘風破浪號”上發表意見——打電報到畜欄去——艾爾通沒有迴音——第二天出發——電報為什麼不靈——一聲槍響
第七章通訊記者和潘克洛夫在畜欄里——赫伯特受傷——水手的絕望——通訊記者和工程師的商議——醫療的方法——還有希望——怎樣警告納布——忠實可靠的使者——納布的回答
第八章畜欄附近的罪犯——臨時的措施——繼續醫治赫伯特——潘克洛夫的第一次歡欣——漫談過去的事情——將來會怎麼樣——賽勒斯·史密斯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第九章沒有納布的消息——潘克洛夫和通訊記者的建議沒有被採納——吉丁·史佩萊的幾次偵察——一塊破布——信件——急忙動身——到達眺望崗
第十章把赫伯特送回“花崗石宮”——納布敘述全部經過——史密斯察看高地——破壞與毀滅——赫伯特的病情使居民們束手無策——柳樹皮——致命的高燒——托普又叫了
第十一章猜不出的謎——赫伯特復原了——島上有待探索的部分——準備出發——第一天——夜——第二天——卡利松——一對食火雞——森林裡的腳印——到達爬蟲角
第十二章探索盤蛇半島――在瀑布河口露宿――吉丁・史佩萊和潘克洛夫進行偵察――偵察歸來――全體向前――敞開的門――有燈的窗戶――在月光下
第十三章艾爾通的敘述――老部下的陰謀――匪徒們霸佔畜欄――林肯島上的正義復仇者――乘風破浪號――在富蘭克林山周圍搜索――上部的山谷――地下的火山――潘克洛夫的意見――在火山口底――回家
第十四章三年過去了――新船――大家的決議――小隊的繁榮――造船所――南半球的嚴寒――洗衣――富蘭克林山
第十五章火山復活――美好的季節――繼續工作――10月15日的晚上――電報――一個問題――回電――到畜欄去――通知――附加的電線――玄武岩的海濱――在漲潮的時候――在落潮的時候――山洞――奪目的光輝
第十六章尼摩船長――他的第一句話――隱士的歷史一一他的冒險――他的心情――他的同伴――海底的生涯――孤獨――諾第留斯號中在林肯島上的最後一個人――島上的神秘聖人
第十七章尼摩船長的臨終――垂死人的心愿――送給一日之交的紀念品――尼摩船長的棺材――給居民們的贈言――最後的一剎那――海底
第十八章居民們的回憶――恢復建設工作――1869年1月1日――火山頂上的煙霧――火山爆發的第一次徵兆――艾爾通和賽勒斯・史密斯在畜欄――探索達卡洞――尼摩船長向工程師吐露了什麼
第十九章賽勒斯・史密斯說明他的探測――積極進行造船工作――最後一次前往畜欄――水火之戰――荒島上殘存的一切――決定讓新船下水――3月8日的夜間
第二十章孤立在太平洋里的岩石――林肯島居民的最後避難所――束手待斃――意外的援助――怎麼會來的和怎麼來的――最後的恩惠――陸上的海島――達卡王子――尼摩船長的墓地 

創作背景


儒勒·凡爾納三部曲前兩部(《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的完成為《神秘島》的創作提供了情節的線索。
作品創作時間(1873-1874年)是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年)成立初期,故事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五個落難的北方人的故事來表達人文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

人物介紹


賽勒斯·史密斯
賽勒斯·史密斯(Cyrus Smith),馬薩諸塞州人,45歲左右的工程師。他顯然是一個激進派的學者,不但腦子靈活,而且手也巧。他熱情樂觀,見多識廣,善於隨機應變,任何時候都能保持清醒的頭腦。無限的信心和堅強的毅力——他就是勇敢的化身。雖然瘦骨嶙峋,而且他的短頭髮和一小撮濃鬍子已經灰白了,但是他的頭部長得非常端正,彷彿生來是為了鑄在勳章上似的,兩眼炯炯有光,嘴型端莊。另外,賽勒斯·史密斯望將自己的一切知識都傳授給赫伯特·布朗,帶了一隻名叫托普的狗。
吉丁·史佩萊
吉丁·史佩萊(Gédéon Spilett),40來歲,《紐約先驅報》的通訊記者,此次隨北軍作戰地報道。精明強悍,體力充沛,辦事敏捷,善於動腦。略通醫術,曾救過赫伯特的命,事後被潘克洛夫稱為史佩萊醫生。
納布
納布(Nab),原名納布加爾德(Nabuchodonosor),史密斯的僕人,大約30歲,強壯,活潑,聰明,伶俐,溫柔,和順,天真,勤懇,誠實,待人和善,對史密斯忠心耿耿。
潘克洛夫
潘克洛夫(Pencroff,又譯作“彭克羅夫”),35歲的水手,體格強壯,皮膚黝黑,敢做敢為。是一個幽默樂觀,講義氣,有正義感的優秀水手,通曉各種技術。
赫伯特·布朗
赫伯特·布朗(Harbert Brown,又譯作“哈伯特),一個大約15歲的新澤西孩子。酷愛博物學,很少有動物和植物的種類能難倒他。天資聰慧,生性好學,是一個優秀的可塑之才,賽勒斯·史密斯望將自己的一切知識都傳授給他,他也樂於向工程師請教,以增長自己的知識量。
艾爾通
附近另一孤島上獨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艾爾通(又譯作埃爾東,即《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中被流放的罪犯)使他恢復了人性,成為他們忠實的夥伴。
鮑勃·哈維
原本是艾爾通的手下,後來劫持了“奮進號”並成為了船長,現在是一名海盜。
尼摩船長
印度的達卡(Dakkar)王子,《海底兩萬里》中的主人公,具有浪漫而又神秘的色彩,愛好自由,孤獨甚至孤僻,為了反對民族壓迫和殖民統治,懷著國讎家恨以及厭世心理,和20 多個好友,帶著一些財產從大陸上來到了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了潛水艇——鸚鵡螺號,並潛航於海底,進行著大規模的科學研究。從“北冰洋大風暴”中突圍成功后,將鸚鵡螺號開到了“鄧肯號”附近的一個岩洞,靜靜地度過自己的餘生。在《神秘島》中,每當幾個遇難者危難時刻,會在暗中援助他們。最終在史密斯等人的見證下,壽終正寢。
羅伯特·格蘭特
格蘭特船長的兒子,現“鄧肯號”船長,受格里納范爵士之命來接艾爾通回去。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神秘島》的時間跨度是從1875 年至1878 年,以美國南北戰爭為社會背景,表現了個人作為社會中的一葉浮萍,隨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而深受影響。而這類背景的設置與凡爾納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他的一生先後經歷了1848年革命、普法戰爭、巴黎公社等重大歷史事件,目睹了資本主義的和平發展,直至進入帝國主義階段。而作為那個時代的印記。同時,他的思想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思想傾向和價值取向。
神秘島 插圖
神秘島 插圖
在這部作品里,作者使他所寫的故事情節,在荒島上人與大自然的搏鬥、技術上的創新和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勞動,都深深吸引著讀者。在作品中,史密斯等五人因為逃難流落至荒島,但是他們並沒有絕望,而是團結起來,大家推選史密斯工程師為首領,開始了原始社會的生活。最後他們乘鄧肯號回到祖國,用尼摩船長留下的財產買下了一塊土地,大家還是團結在一起。作品中的尼摩船長在病入膏肓之時獨自駕船去幾千英里之外的塔波島,並且正好是太平洋風雨交加的時候,為了留一張救助島上五個人的紙條,這體現了無私奉獻精神。五個人能在火山爆發前離開荒島,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信守了十三年前的承諾,這是做人信用的體現。書中善惡分明、懲惡揚善,作品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深信人類無窮的創造力和科學的巨大力量將使人類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
書中的五個主要人物,有工程師、水手、廚師等身份,作者藉助這些人物的塑造,給讀者展現出了美國北方人的精神。書中人物雖然職業各不相同,性格各有差異,但他們都有一股熱愛生活、勇於冒險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有了荒島上活下去的勇氣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也正是這種精神,鼓舞這些人用雙手去改變這片土地,讓林肯島變成了一座樂園。
書中的艾爾通先是流犯,被流放孤島,最後在史密斯五人的幫助下獲得新生。這個故事發生在殖民時代,他人生軌跡變化後面“非人道”與“人道”的原因,使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具有了特殊性和深刻性。艾爾通在島上經過種種周折最終還是和移殖民們生活到一起,以艾爾通融入之難最終尚能回歸社會,證明了林肯島上人道主義的感召力之強。
作品中體現了作者凡爾納的殖民社會觀。
從《神秘島》中賽勒斯·史密斯與尼摩的對話可以看出。尼摩是個反對殖民統治的英雄,曾在海上撞沉了一艘英國驅逐艦,他認為:“我既有權利、也有道理這樣做。我總是儘可能地行善,但必要時也會作惡。正義並不等於寬恕!”而這時賽勒斯·史密斯的回答頗能代表凡爾納的心聲:“船長,您的錯誤在於您認為能夠再現過去,並試圖抗拒必然的進步。這個錯誤得到了一些人的讚賞,也遭到了另一些人的譴責,對此只有上帝才能做出裁決,而它理應得到人情的寬恕。人們可以攻擊那些出於美好的願望卻做錯事的人,但不能不尊敬他們。您的錯誤並不妨礙別人對您的尊敬,您的名字也不必擔心歷史的評判。歷史愛好瘋狂的英雄事迹,儘管它也譴責這種事迹所造成的後果。”在這裡,殖民被凡爾納認為是歷史“必然的進步”,而對尼摩反抗行動的既“尊敬”又“譴責”的矛盾心理正是其殖民觀的反映。於是凡爾納構想出了林肯島,一個殖民地的完美典型,它的美妙之處就是在這裡甚至連基督理想———使罪人得救也能實現。
林肯島沉沒了,移殖民們“躺在礁石上,奄奄一息,對周圍發生的一切全然不知。只有艾爾通還竭盡最後的力氣,抬起頭絕望地看著杳無人跡的海面!”他最終發現並向鄧肯號發出了求救的信號。凡爾納之孫讓·儒勒·凡爾納對此評論道:“在這些只剩下一口氣躺在礁石上的人當中,只有遭受社會排斥的艾爾通抬起頭來,他並沒失去全部希望,終於發現了鄧肯號;而賽勒斯·史密斯卻只能高喊什麼:‘啊!全能的上帝!您發了慈悲,把我們保全下來了!’這幕情景所包含的象徵含義使人感觸頗深:接受信息的恰好是那位悔過的罪人,而向宇宙的能力屈服的正好是那位學者。”

藝術特色

整部小說文筆流暢清新,充滿了對自然界絢麗多彩、鬼斧神工的景色的細膩生動的描寫,流露了對壯麗神奇的大自然的由衷熱愛。並且,在充分頌揚了人類與大自然作鬥爭的偉大創造力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景仰與敬畏之情。
《神秘島》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情節的波瀾起伏、人物的逼真刻畫、幻想和科學的完美結合,更重要的是貫穿於全書中的一種人文主義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在這部作品里,作者使他所寫的故事情節,在荒島上人與大自然的搏鬥、技術上的創新和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勞動,都深深吸引著讀者。作品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深信人類無窮的創造力和科學的巨大力量將使人類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
《神秘島》共有五個主要人物,作者對他們並沒有很多的正面描寫,但是隨著故事的展開和情節的深入,這些人物迥異的性格特點生動傳神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智慧博學、堅毅果敢的工程師賽勒斯·史密斯,知識淵博、文韜武略的《紐約先驅報》戰地記者吉丁·史佩萊,耿直善良、勇於冒險的水手潘克洛夫,才學兼備、勤奮好學的少年赫伯特,忠厚溫和、心靈手巧的黑人納布。此外,還有改邪歸正、勤勞謙恭的前罪犯艾爾通。在小說中他們團結一心,取長補短,構成了一個完美的集體。其中,工程師賽勒斯所佔的地位舉足輕重,他是整個移殖民小隊伍的領袖和靈魂,也是十九世紀歐洲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人定勝天”思想的化身和象徵,作者在書中所提到的科學知識,幾乎全部是假借工程師之口表達出來的。
《神秘島》繼承了凡爾納科幻小說的一貫特點:虛幻但不過分脫離現實。他的幻想,都是基於科學知識,因此並不讓人產生高不可攀的感覺。他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豐富的科學知識,讓讀者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科普知識的熏陶,其中蘊含的冶金學、爆破學、工程學、水利學、動植物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各方面的科學知識,讓這部作品既引人入勝,又極富教育意義。

作品影響


神秘島 插圖
神秘島 插圖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在自然科學界引起了極大的興趣,有的科學家對包括《神秘島》等作品中的數據進行驗算,檢驗其準確度。
1995年06月15日首播的電視劇《神秘島》根據凡爾納科幻小說《神秘島》改編,講述了1865年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6個人從戰俘營里坐上一個熱氣球逃跑,落在了南太平洋一個無人島上發生的故事。
由Russell Mulcahy導演的電影《神秘島》於2005年上映,是道恩·強森等人主演的一部劇情片。影片改編自凡爾納同名小說,講述了秘島上原始異獸嗜血成狂,猖獗海盜與原始野人之戰一觸即發的故事。

作品評價


湖南理工學院張岳庭博士:林肯島是一個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它在火山爆發后沉入海底這一象徵性的場景表明凡爾納明白了空想社會主義“不過是一種社會幻想”。正如批評家讓·謝諾所說:“凡爾納幻想過聖西門式的社會主義,但這種社會主義烏托邦沒能長久地誘騙他。”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陳筱卿:“小說情節波瀾起伏,險象環生,神秘莫測,充滿廣博的科學知識。同時熱情謳歌了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和堅忍不拔、不畏強暴的品質,洋溢著強烈的追求自由和愛國主義的精神。”

作者簡介


儒勒·加布里埃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他生於法國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構成市區一部分的勞阿爾河上的菲伊德島生活學習到中學畢業。父親是位頗為成功的律師,一心希望子承父業。
神秘島 作者
神秘島 作者
18歲時,他遵父囑,去巴黎攻讀法律,可是他對法律毫無興趣,卻愛上了文學和戲劇。畢業后,他更是一門心思投入詩歌和戲劇的創作,為此不僅受到父親的嚴厲訓斥,並失去了父親的經濟資助。他不得不在貧困中奮鬥,以讀書為樂。他十分欣賞雨果、巴爾扎克、大仲馬和英國的莎士比亞。在巴黎,他創作了幾十個劇本和一些充滿浪漫激情的詩歌。
後來,凡爾納與大仲馬合作創作了劇本《折斷的麥稈》並得以上演,這標誌著凡爾納在文學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繼續創作的過程中,凡爾納感到文學創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發現當時文壇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試圖把其他領域的知識融進戲劇。比如大仲馬是將歷史學融進文學,而巴爾扎克則把社會倫理學融進文學……這時凡爾納發現,只剩下地理學還沒有被開發。
於是凡爾納利用一年的時間進行試驗,創作出《冰川上面過冬》等作品,但未發表。
1856年凡爾納乘火車來到北部城市亞眠,遇到一名帶著兩個孩子的漂亮寡婦,一見鍾情並求婚,繼而結婚。接著凡爾納搬家過去,從此開始認真創作。其時29歲。
1862年秋,經布列塔尼作家布雷阿(Bréhat)的引見,結識了出版商埃澤爾( Piere-Jules Hetzel)。凡爾納給埃澤爾留下了兩部手稿:《英格蘭和蘇格蘭旅行記》以及《空中旅行》。埃澤爾拒絕了前者並要求對後者進行改動。同年10月23日,兩人簽署了第一份合同,凡爾納的處女作被要求至少售出2000冊。作為報酬,他將得到500法郎的薪酬。僅1863年一年,《氣球上的五星期》就售出了3000冊。截止凡爾納去世的1905年,僅無插圖版本的《氣球上的五星期》就售出了76000冊。
《氣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後,凡爾納的創作進入了一個多方面的探索時期,他試驗多種寫法,朝多種方向進行探索,一發而不可收,又寫了一系列科學幻想冒險小說,卷帙浩繁,不下六七十種,被收入一套名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異旅行》(Voyages Extraordinaires dans les Mondes Connus et Inconnus)的叢書,囊括了陸地、海洋和天空……作者想像力豐富,文筆細膩,構思奇巧,其作品既引人入勝,又很有教育意義,適合各種年齡的讀者。而且,凡爾納的幻想不是異想天開,都以科學為依據;他所預見到的很多器械,後來都變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實有之物。《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著名的海洋三部曲的第二部,前有《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後有《神秘島》。
但凡爾納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創作減少並進入衰弱期,其《卡爾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傳性,表現了生活中隱秘的側面。
儒勒·凡爾納於1905年3月17日,糖尿病最後一次發作。3月24日凡爾納在亞眠逝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殯,全世界紛紛電唁,悼念這位偉大的科幻作家。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嚮往探險的熱情,現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但總的來說,凡爾納的嘗試仍然是偉大的。他寫的雖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讀後仍使我們激動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見凡爾納時曾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