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懸鉤子

中南懸鉤子

中南懸鉤子(學名:Rubus grayanus Maxim.)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的落葉灌木,莖直立、具腺毛,葉互生,邊緣鋸齒,有葉柄;托葉與葉柄合生,不分裂,宿存,離生,較寬大,花兩性,聚傘狀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時宿存;花瓣稀缺,白色或紅色;雄蕊多數,心皮多數,有時僅數枚,果實為由小核果集生於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種子下垂,種皮膜質,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產江徠西、湖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生山坡、向陽山脊、谷地灌木叢中或溪邊水旁雜木林下,海拔500-1100米。日本(琉球)也有分佈。

形態特徵


灌木,高0.5-2米;小枝棕褐色至紫褐色,具稀疏皮刺或近無刺,無毛。
單葉,卵形至 橢圓形,長7-10厘米,寬3-6厘米,頂端漸尖至尾尖,基部截形至心形,兩面無毛或僅沿 葉脈稍有柔毛,下面沿主脈疏生小皮刺,邊緣常不分裂,有不整齊粗銳鋸齒或重鋸齒;葉柄 細,長2-3厘米,無毛,疏生小皮刺;托葉小,線形,無毛。
中南懸鉤子
中南懸鉤子
花單生於短枝頂端,直徑可達2厘米;花梗長1-2.5厘米,無毛,有時具稀疏腺毛;花萼外面無毛或僅於萼片邊緣具絨毛;萼片卵狀三角形,長8-14毫米,頂端尾尖,在果期開展或反折;花瓣紅色;雄蕊多數,花絲紫紅色;雌蕊很多,約100多枚,子房淺紫紅色,無毛。果實卵球形,直徑1-1.2厘米,黃紅色,無毛;核具紋孔。花期4月,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生山坡、向陽山脊、谷地灌木叢中或溪邊水旁雜木林下,海拔500-1100米。

分佈範圍


產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日本(琉球)也有分佈。

近種區別


此種和三花懸鉤子區別在於後者葉片卵狀披針形或長圓披針形;花 較多,常3朵或超過3朵而於枝頂形成傘房狀或短總狀花序;雌蕊約10-50,可以區別。

栽培技術


整地
整地是指翻耕鬆土、清除雜草、平整土地和施肥。施肥以底肥為主,施用量可視土壤肥沃程度而定。正常情況下,每公頃施有機肥10"8'噸-200噸,翻人土中。定植前30天-45天內施加磷肥,用量每公頃180公斤-240公斤,鉀肥每公頃120公斤,耙人土內。對酸性土施石灰,可得到很好改善。栽培時問春季和秋季都可。春季裁最好選在4月初。秋季最好在枝條生長停止時進行,也就是霜降到來之前。懸鉤子栽植的行距為2.5米-3米,株距為0-5米-0.75米,如果種苗充足也可降為0.25米-0.35米生長結果表明,株距05米-0.75米,需要3年-4年懸鉤子完全佔滿行間f若株距0.25米-0.35米,則第二年就能占浦行問,並且在第三年可結果收穫。
培育
1.撫育主要是鬆土和鋤草。春季要進行一次行間鬆土和行內的鋤草管理夏季根據土壤的板結程度和雜草生長情況進行整地,通常情況下,要在收果前捕2次-3次行內和行間鬆土。果實採收后要進行1次鬆土和2次中耕管理,因為在漿果採收過程中行間土壤嚴重踏實,雜草叢生,所以要進行鬆土和中耕。夏初季節要清除衰弱和損傷的部分根櫱,去掉多餘枝條以防過密。還要剪除已結過果的兩年生枝條,這項工作必須在收果后立即剪除,同時把多餘的、折斷的和有病的一年生枝條全部剪除。2扶縛。扶縛也是懸鉤子田問管理的重要內容。扶縛就是利用支架將懸鉤子莖幹直立,避免結果后嚴重壓彎,通過扶縛可有效地提高果實質量和產量。
採收
徠採摘懸鉤子要適時進行,切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后。一般在成熟后的一二天採收。漿果採摘要帶果托和部分果柄。採收的漿果最好保存在接近0:C的冰箱里,相對濕度在90左右,在這樣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可保藏1周左右。利用冷庫等冷藏設施可選到長期保存漿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