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二級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成立於1983年10月,是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原國家勞動人事部聯合創辦;2000年隸屬關係歸為中國人民大學。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沛瑤先生曾任名譽院長。現名譽院長為趙履寬教授。現任院長為楊偉國教授。有勞動關係學、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和人力資源管理4個博士點和碩士點;勞動與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關係(方向)三個本科專業;並與應用經濟學各學科分享一個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建院20多年來,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勞動和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在這些領域有重要影響的學術研究機構。
勞動人事學院成立於1983年,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原國家勞動人事部聯合創辦;2000年隸屬關係歸為中國人民大學。現任院長為楊偉國教授。
在三徠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勞動人事學院創造了若干個“第一”:
1993年在全國率先將人事管理專業改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1994年設立全國第一個勞動經濟學博士點並首次招收博士生。
2003年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培養體系的學科。
勞動人事學院現有勞動經濟、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勞動關係和職業開發與管理五個系;設有組織行為學研究所、人力資源開發與評價中心、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中國就業研究所、勞動關係研究所、中國人力資本審計研究所、人力資源服務研究中心、人大-羅格斯全球雇傭與工作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建有數據與案例研究中心、人力資源與領導力開發中心;擁有人力資源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勞動關係和勞動經濟學四個本科專業;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關係四個碩士點;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和勞動關係四個博士點;與其他院系共享一個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勞動經濟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社會保障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勞動人事學院專業所涉的學科全部獲評為A+。
勞動經濟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勞動關係和職業開發與管理
勞動人事學院是中國勞動科學研究的最權威學府,是國內相關學術領域最早的開創者,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力資源最佳管理實踐的推動者。學院長期針對涉及社會民生的重大課題展開攻關,與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北京市委組織部等國家機關保持著密切關係;以積極姿態參與國際學術交流,與國際勞工組織以及美國康奈爾大學、羅格斯大學,英國華威大學,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多倫多大學,荷蘭蒂爾堡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簽訂有合作協議;與殼牌石油、中國化工、中船集團、光大銀行等各行業翹楚有著多方面的合作。學院通過人才培養、政策建議、諮詢服務等方式,影響了中國勞動就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勞動關係、職業發展、創新創業等領域的規範化進程。
“大樹發新枝,春深更著花”。在人民大學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勞動人事學院以“勞人之事,成人之美”為使命,以“七型勞人,七星學院”為願景:
將繼續打造精英型學院,開啟領導人才培養新方向;
打造研究型學院,倡導基於中國的知識發現新主張;
打造智庫型學院,構造影響政策和管理決策新模式;
打造全球型學院,開拓學科資源與專業發展新空間;
打造創業型學院,引領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新潮流;
打造責任型學院,成就高等教育社會責任新典範;
打造創新型學院,構建中國高等教育管理新標桿!
下設學系:4個,分別是勞動經濟和勞動關係、人力資源管理系、社會保障系和勞動力市場系4個學系。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授9人,副教授16人,講師7人;另有返聘教授8人。全院教職員工合計50餘人。
教授9人
副教授16人
講師7人
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學院形成了一支整齊的專業師資隊伍,一批著名的專家學者在學院任教。其中有我國勞動經濟學科的開拓者、老一代著名經濟學家趙履寬教授;著名勞動經濟學家和收入分配及管理專家、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曾湘泉教授;著名社會保障與災害保險學者、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鄭功成教授;著名勞動關係和勞工問題專家常凱教授;著名人力資源專家孫健敏、彭劍鋒等教授。
還有來自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以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近20位國際著名學者擔任我院兼職教授。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比例達到70%,80%的教師有國外學習和進修的經歷。

學科體系

學院規模
學院現有勞動經濟學、勞動關係、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和職業開發與管理5個系(教研室);設有中國就業研究所、勞動關係研究所、組織行為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人力資源開發和評價中心等研究機構;建有勞動科學學術資料中心和勞動科學實驗室;擁有勞動與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和勞動關係3個本科專業;勞動經濟學、勞動關係、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保障4個碩士點;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係交叉學科四個博士點;與其他院系共享一個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其中勞動經濟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社會保障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勞動經濟學勞動關係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和職業開發與管理

人才培養

建院以來,學院共培養各類畢業生2000多人;現有在校生600餘人,包括海外留學生、博士后、博士、碩士和本科生,還有校外在職攻讀研究生班的學員500餘人。
就業情況
就業方向
勞動人事學院的就業率在中國人民大學一直名列前茅。學生畢業后大多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和外國在華投資企業工作。許多人已成長為著名的教授、專家和政府的高層領導及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高層經理。
就業去向
本科設有勞動與社會保障(包含勞動關係方向)、人力資源管理兩個專業;碩士設有勞動經濟學、勞動關係、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四個專業;博士設有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三個專業。
根據歷年畢業生的去向,學生的就業行業大概有:公務員、國有企業、三資企業,另外還有部分學生讀研(博)或出國深造。下面就本科、碩士、博士分專業進行就業情況的分析介紹。
本科生就業情況分析
1、本科畢業生2007-2009專業分佈情況統計
200720082009
勞動與社會保障465359
人力資源管理706966
合計116122125
根據表可以看出,本科學生總數逐年遞增,但是增長幅度不大。其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數逐年遞增,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數波動不大,一直在65-70之間徘徊。
2、本科畢業生2007-2009就業地區統計
本科生就業地區主要分佈在北京、省會城市、廣東、上海等地,其中在京就業的比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社會保障專業在京就業的比率一直高於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3、本科畢業生2007-2009就業行業統計
本科生畢業後主要去向是國有企業、讀研、回原籍省份、出國等。
其中,社會保障專業進入國企的比例逐年增多,讀研的學生比例逐年下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生進入國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0%以上,讀研的學生比例在2009年有大幅度提高;進入其他行業的學生一直占很少的比例。
碩士生就業情況分析
1、碩士畢業生近三年專業分佈情況統計
2007年2008年2009年
勞動經濟學342929
勞動關係63
社會保障623139
人力資源管理716167
合計167127138
從2008年開始,碩士新增加勞動關係專業,但是生源一直較少。由上圖可以看出,我院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碩士一直是全院碩士生人數最多的專業;由於2008、2009年招收了一批社會保障定向生,因此統招的人數有大幅度的下降,勞動經濟學專業人數一直處於平穩狀態。
2、碩士畢業生近三年就業地區統計
碩士生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東及省會城市。其中,各個專業在北京就業的人數比例幾乎都在60%以上,其中2009年勞動經濟學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這一比例更是接近80%。
從2007-2009三年的就業情況來看,勞動經濟學專業畢業生留京的比例平穩增長,只有2008年低於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社會保障專業回省城的比例一直在25%-30%之間,略高於勞動經濟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是我院最熱門的專業,歷年的就業質量都很高,留京比例也越來越高。
3、碩士畢業生近三年就業行業統計
碩士生畢業后的主要就業去向是進入國有企業、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回省會城市、繼續讀博及出國等。其中,進入國有企業的比例一直是最高的,排在第二的是進入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的比例。
勞動經濟學專業進入國有企業的學生比例一直在70%以上,其中2007年更是達到了80%;社會保障專業學生進入公務員及事業單位的比例一直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這與該專業的特殊性分不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學生進入國企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2%左右,進入其他行業的比例較平穩;勞動關係專業學生主要是進入國企和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就業,其他行業的較少。
博士生就業情況分析
1、博士畢業生2007-2009年專業分佈情況統計
200720082009
勞動經濟學436
社會保障246
人力資源管理444
合計101116
博士生畢業人數自2007起呈現上升趨勢,其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數沒有變化,社會保障專業逐年遞增,勞動經濟學專業人數有升有降。
2、博士畢業生2007-2009就業地區統計
博士生主要就業地區是北京,去外地就業的很少。
3、博士畢業生2007-2009就業行業統計
博士生主要就業地區是北京,去外地就業的很少,主要從事行業是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進入企業的畢業生也很少,近三年每年只有一兩個人進入國企。
就業特點
從歷年的就業情況來看,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留京比例較高。
2、進入國企的學生較多。
這與勞動人事學院的進入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就業傳統分不開。歷年來,學生進入企業大部分是做人力資源管理,已畢業學生在招聘的時候偏向於母校的師弟師妹,我院校友回校招聘的比例很高,這一因素對我院學生的去向影響很大。因此,勞動人事學院的學生一直保持著畢業進入國企的傳統。
3、博士生主要進入公務員及事業單位。
博士生畢業後主要是進入高校或政府部門做研究,因此,就業主要集中在公務員及事業單位,進入企業的較少。
4、總體就業率高。
畢業生就業率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尤其是博士和碩士,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就業。本科生由於讀研人數較多,因此,也保持了較高的就業率。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勞動經濟和勞動關係研究所、組織行為研究所、人力資源開發和評價中心等研究機構。一個勞動科學學術資料信息中心,一個勞動科學實驗室。

學術交流

國際交流
學院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近年來開始實現新的突破。國際合作從被動轉為主動,從局部轉為全面,從低層次交流向高層次交流,由臨時性轉向長期穩定的合作。
與國際勞工組織勞工研究所、美國康乃爾大學產業和勞工關係學院、德國奧斯納布盧克大學社會科學院、英國卡地夫商學院和日本神戶人力資源研究所等一批國外著名學術組織建立了長期良好合作關係。
訓練和培養解決未來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及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高水平專家,是學院的神聖職責,也是21世紀的中國賦予學院最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和任務。

文化傳統


精神文化

學院理念
在“學術立院”、“學術興院”思想指導下,近年來學院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目前承擔的在研成果達到20多項,其中包括國家重點成果、教育部重點成果、北京市社科基金重點成果和國際成果等。學院教師出版和發表了大量的學術論文和學術著作,並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
成功舉辦了“全球化條件下兩岸三地勞工與社會保障”研討會、“中美產業關係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建設研討會”、“全球化背景下的勞工保障和企業社會責任研討會”等大型的學術活動。
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複印資料中心合作,成功地承辦了《社會保障制度》、《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兩份刊物,辦刊質量明顯提升,在學術界與政策層面的社會影響持續擴大。

發展目標


學院提出今後10年的發展目標是:借鑒世界一流學院勞動科學教學和科研的模式,不斷強化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大力培養從事我國勞動力市場政策設計、勞動關係的處理和社會保障制度的研究,特別是宏觀和微觀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的理論和實際工作的一流人才。
將學院建設成為在國內外有重大影響的一流的勞動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