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界鄉

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轄鄉

小界鄉,隸屬於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地處洛寧縣西北部,東接東宋鎮,東南與城郊鄉毗鄰,南連城關鎮,西靠馬店鎮,北與三門峽市陝縣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74.1平方千米。 

小界鄉原名小石澗;1984年12月,改小界鄉;2005年11月,王村鄉併入小界鄉管轄。截至2018年末,小界鄉戶籍人口為30526人。截至2020年6月,小界鄉轄32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李原村。 

2011年,小界鄉完成財政總收入506萬元,比上年增長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6萬元,比上年增長3.5%。人均財政收入4783元,比上年增長5%。2018年,小界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歷史沿革


小界鄉原名小石澗。
1949年,屬三區,后歸城關鄉。
1956年12月,從城關鎮劃出為小界鄉。
1958年8月,屬城關公社。
1962年11月,分設小界公社。
1984年12月,改小界鄉。
2005年11月,王村鄉併入小界鄉管轄。
小界鄉
小界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界鄉地處洛寧縣西北部,東接東宋鎮,東南與城郊鄉毗鄰,南連城關鎮,西靠馬店鎮,北與三門峽市陝縣接壤, 行政區域面積17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小界鄉境內大部為山前平原,地勢為北高南低、北部崇山峻岭,南部地勢平坦,海拔300米,最高點廟山,海拔1114.6米。

氣候

小界鄉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 

水文

小界鄉境內河道屬洛河水系。境內最大河流大石澗河發源於陝縣,注入洛河,境內長1.5萬千米。 

自然災害

小界鄉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災、低溫、霜凍、滑坡等。 

自然資源

小界鄉境內礦藏資源匱乏。林業資源豐富,木材儲存量達13萬立方米。耕地面積6.7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小界鄉轄32個行政村:李原、小界、姜陽、山後、上村、山根、界村、竹元溝、瓦村、田窪、雙橋、茶溝、葦山、官嶺、南坡、王溝、振興、王村、新興、祝原、史村、熬庄、橋南、橋西、衛窪、卡村、賈窯、梅窯、徐村、風口、桑元、石窯。 
小界鄉區劃詳情
小界村田窪村振興村衛窪村
姜陽村雙橋村王村卡村
山後村李原村新興村賈窯村
上村茶溝村祝園村梅窯村
山根村葦山村史村徐村
界村官嶺村熬庄村風口村
竹元溝村南坡村橋南村桑園村
瓦村王溝村橋西村石窯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小界鄉總人口3.0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95人,城鎮化率2.2%。總人口中,男性1.59萬人,佔52.34%;女性1.44萬人,佔47.66%;18歲以下7455人,佔24.5%;18—35歲7992人,佔26.32%;35—60歲以上1.13萬人,佔37.29%;60歲以上3593人,佔11.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472人,佔93.77%;另有回族1892人,佔6.23%。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長6.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24.6人。 
2017年末,小界鄉常住人口為23268人。 
截至2018年末,小界鄉戶籍人口為3052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小界鄉完成財政總收入506萬元,比上年增長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6萬元,比上年增長3.5%。人均財政收入4783元,比上年增長5%。 
2018年,小界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2011年,小界鄉完成農業總產值3562萬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8.9%。 
小界鄉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671噸,人均176千克,其中小麥1557噸,穀子、玉米1367噸。主要經濟作物為煙葉。2011年,煙葉種植面積1.3萬畝,產量75.7噸。 
小界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萬頭,年末存欄1萬頭;牛飼養量1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10萬羽。 

商業

2011年末,小界鄉有商業網點76個,職工32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35萬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123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小界鄉因處於澗河兩岸得名。

交通


小界鄉
小界鄉
小界鄉境內有249省道經過。
全鄉交通便利,通訊暢通,生活條件優越,三洛公路貫穿全境,鄉村公路四通八達。通訊網路覆蓋全鄉,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民風淳樸,社會穩定。集鄉政府辦公大樓、衛生院門診大樓、電信大樓、社會車站、小界煙站、移民新村、交通希望小學、群眾文化休閑娛樂廣場八大建築於一體的新城鎮已經形成。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小界鄉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483人,專任教師25人;小學5所,在校生1357人,專任教師9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400人,專任教師5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35萬元,比上年增長8%。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2%,比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小界鄉有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8個;各類圖書室13個,藏書3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20人。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983戶,入戶率76%。 
2011年末,小界鄉有學校體育場2個。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小界鄉有門診部27個;病床27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19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7名,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萬人次。2011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小界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18戶,人數1418人,支出122.5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3%。敬老院1家,床位7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2個。社區服務設施1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個。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小界鄉有郵政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300份(冊)。電信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7535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6%;行動電話用戶7760戶;寬頻接入用戶3456戶。
小界鄉
小界鄉

特色產業

煙葉
煙葉種植始於上世紀80年代,1990年後種植面積逐年擴大,質量不斷提高。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堅持把煙葉生產作為頭號產業,強力實施科技興煙,以煙富民,以煙強鄉,煙葉生產一年一個新台階,一年一個大跨越。2004年煙葉產量、稅收雙雙突破100萬,2005年雙雙突破200萬,2006年在全縣煙葉大面積發生病害、嚴重減產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共收購煙葉313.5萬公斤,投放資金1500萬元,實現煙葉特產稅330萬元,僅種煙一項全鄉煙農人均收入1100元。全鄉種煙收入超萬元的達967戶,其中上村煙農陳玉芳收入高達11.7萬元,姜陽村馬三振收入8.9萬元。2006年榮獲縣煙葉生產“一等獎”、“洛陽市煙葉生產先進單位”。煙葉已成為小界鄉的支柱財源,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肉牛養殖
小界鄉
小界鄉
現有黃牛存欄量21000餘頭,大部分集中在位於丘陵山區的17個村。養殖方式多為散養、放養。所養黃牛除少數役用外,大部分出售作為家庭的一項主要收入。小界鄉的大牲畜交易市場逢四、九集市,每集交易量都在200頭以上,是洛寧東北部最大的肉牛交易市場。隨著群眾養殖觀念的轉變,一些成規模的養殖專業戶、專業村也應運而生。小界鄉鰲庄村就是其中之一,全村307戶,從事肉牛養殖、育肥的有近200戶,全村常年存欄2000餘頭,年出欄外銷肥牛5000餘頭,戶均養牛純收入2萬元以上,輻射帶動了周邊各村肉牛養殖業的發展。
勞務輸出
鄉黨委、政府按照“數量擴張、質量提升、穩定就業、促進創業”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強勞務產業,切實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打造成一項富民產業。小界鄉年輸出農村勞動力15000人次,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深圳、西安、鄭州、三門峽、洛陽等大中城市,年創勞務收入8000餘萬元。
林業
全鄉荒山荒坡多,宜林面積大,木材畜積量達13萬立方。隨著國家“荒山造林”、“退耕還林”等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全鄉森林覆蓋率已達40%以上。主要林果有柿子、大棗、蘋果、沙梨王、核桃、闖王杏等,林業效益頗豐。

旅遊


春山溪谷休閑度假區
春山溪谷休閑度假區位於洛陽市洛寧縣小界鄉葦山村,佔地面積12300畝,是以自然風光、農耕體驗、生態休閑為主要特色,融自然、人文為一體的生態旅遊度假區。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命名小界鄉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