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地
位於日本長野縣西部的景點
上高地位於長野縣西部的梓川上游,被穗高連峰、燒岳、常念山脈等環抱著,是標高約 1500米的小盆地,屬於中部山嶽國立公園。經19世紀英國傳教士、登山家沃思特·威斯頓的介紹而被世界所知,作為日本著名的風景勝地也被眾多的登山家所知曉。
上高地位於長野縣西部的梓川上游,這一帶被白樺、落葉松等的原始森林環繞,大正池、田代池、明神池等分佈在其間,與高聳的各山群的雄姿一起構成了極美的景色。大正池是 20世紀初由於燒岳的噴火、梓川受堵所形成的池。其藍色的水面上突顯的枯樹與周圍構成一種獨特的風景。被稱為“薄綠的霧”的白樺樹嫩芽初萌的 6月和紅葉最旺的10月來訪的遊客特別多。
梓川上長36.6米、寬3.1米的木製弔橋──河童橋,成為上高地的標誌。河童橋的眼前聳立著穗高連峰,遠處可以眺望南面燒岳裊裊上升的白煙,被稱為上高地最好的風景勝地。
上高地是飛驒山脈的山谷,從大正池到橫尾前後約10公里,寬度最大約1公里的堆積平原。是梓川將焼岳火山群的白谷山噴發后的岩石沖積形成的地形。在這樣高的地方有如此大的平原在日本是比較少見的。
最終冰期時上高地上游的槍澤和涸澤被冰川覆蓋,最大曾經一直延伸到上高地的橫尾附近。
17世紀 為了採伐樹木,在徳本設置了松本藩的行政機構。
1828年(文政11年)越中富山的僧侶播隆(ばんりゅう)登上槍岳並安置了佛像。
1885年(明治18年)開設上高地牧場。
1896年(明治29年)瓦特・威士通在英國向人們介紹了日本的高山。
1910年(明治43年)河童橋的木頭浮橋改為弔橋。
1915年(大正4年)焼岳噴發導致梓川堵塞,形成大正池。
1924年(大正13年)舊釜隧道開通。
1926年(昭和2年)到中之湯汽車路開通。
1927年(昭和3年)在大正池設置為霞澤發電站服務的大壩。
1928年(昭和4年)被指定為國家名勝和天然記念物。到中之湯的巴士通行。
1933年(昭和8年)巴士延伸到大正池。帝國旅館開業。
1934年(昭和9年)成立中部山嶽國立公園。取消上高地牧場。
1935年(昭和10年)巴士延伸到河童橋。取消徳澤牧場。
1937年(昭和12年)威士通碑揭幕。
1947年(昭和22年)第一屆威士通節。
1949年(昭和24年)曾經是上高地的地主內野常次郎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1952年(昭和27年)被指定為國家特別名勝和特別天然記念物。
1975年(昭和50年)7-8月間開始限制私家車。
1977年(昭和52年)疏浚大正池堆積的土砂。
1996年(平成8年)私家車全年通行禁止。
1997年(平成9年)安房隧道開通。
2004年(平成16年)7月-8月間開始限制觀光巴士。
2005年(平成17年)新釜隧道開通。
2007年(平成19年)被選入日本地質一百(“上高地和瀑谷花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