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凱赤松

興凱赤松

興凱赤松(學名:Pinus densiflora Sieb. et Zucc. var. ussuriensis Liou et Wang)是松科松屬植物,喬木,高達20米;樹皮紅褐色或黃褐色,樹榦上部的皮呈淡褐黃色;冬芽赤褐色,長卵圓形,頂端尖,稍有樹脂。針葉2針一束,長5-10厘米,徑1-1.5毫米。球果長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長4-5厘米,徑2-3厘米,熟時淡黃褐色或淡褐色;種子倒卵圓形,微扁,連翅長約1.5厘米,種翅下部寬,上部漸窄,先端鈍尖。花期5-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分佈於俄羅斯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黑龍江東南部興凱湖密山雞東雞西穆棱等地。生長於湖邊砂丘上及山頂石礫土上。

興凱赤松是生長在風景秀麗的興凱湖岸的常綠針葉樹。在中國只分佈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其形態特徵介於赤松和樟子松之間,對於研究松屬的分類與分佈有一定的科學價值。木材為建築用材,也是營造固堤林的適宜樹種。

植物學史


興凱赤松
興凱赤松
該種為中進猛之進(T. Nakai)於1939年根據高橋在呼瑪河流域和佐佐木在興凱湖的兩號標本所建立。對於該種群,歷來有不同的看法。早在19世紀下半葉及本世紀初 雷吉爾(E. Regel)和科馬羅夫(V. L. Komarov)等人認為興凱湖松即歐洲赤松( P. sylvestris Linn.)在遠東的分佈,後來竹內亮(M. Takenouchi)也將該種並人歐洲赤松。1955年,劉慎諤、王戰認為興凱湖的松樹是赤松的一個變種,定名為興凱赤松( P. densiflora Sieb. et Zucc. var. ussuriensis Liou et Wang)。1957年在日本東京大學植物標本室核對了中井猛之進發表興凱湖松( P. takahasii Nakai)時所用的標本,發現他所依據的兩號標本系屬不同種的植物,高橋在呼瑪河流域所採的標本是樟子松( P. sylvestris Linn. var. monogolica Litv.),而佐佐木在興凱湖採的標本則為本種。後來又研究了劉慎諤、王戰的 "var. ussuriensis" 模式標本,則與佐佐木的標本一致。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0米;樹皮紅褐色或黃褐色,樹榦上部的皮呈淡褐黃色;一年生枝淡褐色或淡黃褐色,新枝被白粉,三年生枝的外皮脫落,露出紅色內皮;冬芽赤褐色,長卵圓形,頂端尖,稍有樹脂。針葉2針一束,長5-10厘米,徑1-1.5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均有氣孔線;橫切面半圓形,單層皮下層細胞,維管束鞘橫矩圓形,約具8個邊生樹脂道;葉鞘深褐色;雌球花有短梗,下彎,很少不下彎。
球果長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長4-5厘米,徑2-3厘米,熟時淡黃褐色或淡褐色,有短梗,下彎;中部種鱗長橢圓狀卵形,長約2厘米,鱗盾斜方形,肥厚隆起或較平,縱脊、橫脊顯著,球果中下部種鱗的鱗盾隆起向後反曲或平,鱗臍褐色,平或微突起,有短刺;種子倒卵圓形,微扁,長3-5毫米,徑約3毫米,淡褐色有黑色斑紋,連翅長約1.5厘米,種翅下部寬,上部漸窄,先端鈍尖。花期5-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

近種區別


興凱赤松
興凱赤松
在形態性狀上,該種的確介於赤松和樟子松之間。例如新枝有白粉、針葉較細、一部分球果種鱗的鱗盾不太隆起、樹皮紅褐色,這些特徵都很近似赤松;但一年生小球果下垂,一部分球果種鱗的鱗盾強隆起,並向後反曲,很象樟子松。該種樹皮顏色變化也很大,除紅褐色的象赤松外,至少有一部分樹木的樹皮為黃褐色,確很象樟子松。從以上形態性狀觀察,該種可能是樟子松和赤松在興凱湖地區長期演化的自然雜交種。

產地生境


興凱赤松具有抗旱、抗風抗寒和耐土壤瘠薄等特性,能耐零下40℃低溫。喜生於排水良好的湖崗沙地或山頂石櫟質沙地,湖崗土壤pH值7,地下水位2-6米。生長比較快,10多年生的興凱湖松,連年高生長量常為40-50厘米,20年生后結實較多,但有大小年之分。為陽性樹種,在鬱閉度0.3-0.4時天然更新良好,但在柞林內更新不好。常與蒙古櫟、黃檗、黑樺等落葉闊葉樹混生。

繁殖方法


整地作床

育苗地選在綠色林場苗圃,地勢平坦、土壤通透性好、有水源。根據本地區晝夜溫差大,土壤溫度上升緩慢的特點作高床,苗床規格為1.2米×10米×15厘米,床的橫斷面為梯形,作床時混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床面整細摟平。

種子處理

4月將引進的2000粒種子先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小時消毒,撈出控干,再放入40℃溫水中浸泡24小時,待水溫自然冷卻后,種子吸足水澇出用消毒過的濕細河沙與種子混拌,裝入小布口袋內,再放入較大裝有濕細河沙的橡膠桶內,置於5℃環境下保濕處理。於5月1日,將盛種容器轉入室內陽光直射處,快速催芽處理,此時,室內溫度13-15℃。約10她,種子有30%左右裂嘴時,即可播種。

播種方法

由於種子量小,與其他苗木同播於一床。採用條播,覆土0.5厘米,鎮壓,並始終保持床面濕潤。6月初苗出齊,出苗期較集中。播種后的苗床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鬆土、澆水、修床,如發現有病蟲害,應馬上進行藥物防治。值得注意的是興凱湖松小苗葉很長、很密,7-8月本地雨水集中,床上泥土容易護苗,要在晴好天氣及時脫泥褲子。

栽培技術


越冬防寒

此地屬寒冷地區,苗圃培育松類小苗,冬季均需防寒。於10月10日,當氣溫穩定通過-5℃后,將步道土掘起、打碎,覆於床面上,覆土厚度,以高於苗端3厘米為宜。翌春5月1日,氣溫穩定在5℃時,將防寒土從床上用手扒下。並扶正苗木,最好澆化凍水,以免發生凍拔及苗木生理乾旱。

移植換床

將原床苗起出,移栽至已做好的苗床上,株行距15厘米×15厘米,栽植換床,以利苗木根系發育,繼續培育壯苗。換床後繼續培育2年即可進行造林試驗或培育容器苗。通過苗期試驗可以看出,興凱赤松苗期與樟子松非常相似。通過調查數據分析可知,1年生興凱湖松平均苗高為5.7厘米,地徑0.12厘米;樟子松平均苗高6.5厘米,地徑0.15厘米。

主要價值


生態:興凱赤松是生態環境的主體,主要分佈於山脊區域,是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的森林框架結構,在維持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興凱赤松林是林場重點生態公益林,其生態地位和防護功能是其它林分所無法比擬的。該林分類型不僅具有涵養水源、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而且對農牧業有減災增收的作用,對人民生活有凈化大氣、陶冶情操、美化環境等功效。
經濟:興凱赤松屬於常綠喬木,樹冠圓錐形,舒展開闊,樹榦通直,材質鬆軟,物理性能好,易加工,是建築和傢具的良好用材。
觀賞:興凱赤松生長環境獨特,生長於岩石峭壁間的興凱湖松更是干形嫻娜,好似黃山的“迎客松”,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林場卧龍湖森林公園的風景奇觀。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易危。
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部分)2004年——易危。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1999年8月4日——Ⅱ級。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2021年9月7日——二級。

物種現狀

漸危種。興凱湖松主要分佈於興凱湖畔及周邊地區。長期以來,由於濫伐森林,其分佈範圍日益縮小,高大的樹木越來越少,資源日漸枯竭。

保護措施

建議在興凱湖畔建立自然保護區。應選擇優良母樹,建立母樹林,擴大繁殖。
對興凱赤松森林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調查興凱赤松的分佈、數量、面積以及蓄積;調查生長的立地條件和生境;調查林下的植物資源以及天然更新狀況。根據調查結果繪製赤松分布圖、生長環境圖、立地條件圖等,為科學制定保護規劃提供科學的基礎資料。根據調查結果制定興凱赤松的具體保護措施。根據興凱赤松的分佈,制定興凱赤松森林資源監測規劃,監測興凱赤松森林資源動態,為興凱赤松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