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赤松
歐洲赤松
歐洲赤松(學名:Pinus sylvestris Linn.)是松科松屬植物,喬木,在原產地高達40米;樹皮紅褐色,小枝暗灰褐色;冬芽矩圓狀卵圓形。針葉2針一束,藍綠色,先端尖,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面半圓形。雌球花有短梗,向下彎垂,幼果種鱗的種臍具小尖刺。球果熟時暗黃褐色,圓錐狀卵圓形;種鱗的鱗盾扁平或三角狀隆起,鱗臍小,常有尖刺。
原分佈於歐洲,為分佈區內常見的森林樹種。中國東北有栽培。抗旱、耐寒、耐貧瘠,對溫度、土壤肥力及水分要求不高,能適應多種類型的土壤。
木材可供建築、枕木、電桿、船舶、器具、傢具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樹榦可割樹脂,提取松香及松節油,樹皮可提栲膠;可作庭園觀賞及綠化樹種。葉有殺菌功效,葉的精油有抗菌、消食、止喘等作用;小枝和樹皮的樹脂有抗菌作用;種子精油有抗菌、消毒、利尿和刺激呼吸系統的功效。
歐洲赤松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 var.mongolicaLitv.):樟子松的雌球花、球果種鱗的形狀、小枝的色澤以及針葉的質地與歐洲赤松都相似,惟老樹樹榦下部的樹皮較厚,深縱裂,灰褐色或黑褐色,上部樹皮黃色至褐黃色,裂成薄塊片脫落;針葉長短變異頗大,最長可達12厘米,徑1.5-2毫米,冬芽淡褐黃色等形態特徵與歐洲赤松不同。分佈於中國黑龍江大興安嶺海拔400-900米山地及海拉爾以西、以南一帶砂丘地區。為喜光性強、深根性樹種,能適應土壤水分較少的山脊及向陽山坡,以及較乾旱的砂地及石礫砂土地區。多成純林或與落葉松混生。蒙古也有分佈。
長白松(PinussylvestrisL. var.sylvestriformis(Takenouchi) Cheng et C. D. Chu):該變種針葉較短,較粗硬,葉內兩維管束之間距離較寬,種鱗的鱗盾斜方形或不規則多角形,隆起,樹皮棕褐色帶黃,這些性狀顯屬歐洲赤松的種群範圍。它與樟子松的區別在於後者樹皮為黃色至褐黃色、內側金黃色,針葉更為粗硬,徑1.5-2毫米,樹脂道多達6-11個,球果種鱗之鱗盾淡綠褐色;而本變種除樹皮顏色與樟子松不同外,針葉比樟子松略細,徑1-1.5毫米,球果種鱗之鱗盾淡褐灰色。長白松與赤松顯然不同,除針葉較粗外,該變種針葉內2維管束之間的距離較大,一年生小球果下垂,具直伸的短刺,成熟球果之種鱗的鱗盾強隆起;而赤松雖然變異很大,但針葉內2維管束之間的距離較小,一年生小球果不下垂,鱗臍具斜上伸展之刺,成熟球果種鱗之鱗盾僅微肥厚或部分種鱗上部呈角脊狀隆起,這些穩定性狀易與長白松區別。分佈於中國吉林長白山北坡海拔800-1600米,在二道白河以上的林中組成小片純林;在海拔1600米的林中則與紅松、長白魚鱗雲杉等混生。
原分佈於歐洲,從蘇格蘭、西班牙、芬蘭、土耳其經俄羅斯鄂霍次克海為分佈區內常見的森林樹種。中國東北有栽培。分佈範圍W6°-E135°、N37°-N70°29′,垂直分佈達到海拔2960米,適生於廣泛的氣候條件。年降水量200-2487毫米,年均氣溫4.7-13.9℃,1月均氣溫零下13.5-9.9℃,極端最低氣溫零下64.0-2.0℃,日照時數1324-2101小時。抗旱、耐寒、耐貧瘠,對溫度、土壤肥力及水分要求不高,能適應多種類型的土壤。
歐洲赤松種子千粒質量為8-12克,平均為9克。採用大田育苗,播種前的種子處理,用3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種,取出用清水洗凈,再用約30℃溫水浸泡24小時,撈出稍晾乾,瀝去過多水分,將種子與河沙按體積1:3混拌。含水量保持在飽和持水量的60%,種、沙溫度為15-20℃,每天翻動1-2次,催芽7-10天,裂嘴率達30%以上時即可播種。
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以防止立枯病,細緻整地、施肥,高床條播,行距20-25厘米,播種量10-12克/平方,用腐殖質土覆蓋,厚度約1厘米,20天後開始出苗。播種后保持土壤濕潤。苗期經常噴灑0.5-1%的波爾多液以防止立枯病危害;在苗木速生期追施1次尿素30克/平方,促進苗木生長。苗木當年平均高為10厘米,平均地徑為0.53厘米;留床或換床培育1年,2年生苗高18-20厘米,地徑0.8-1厘米,第3年春季用於造林。
用2年生苗在各試驗點進行造林試驗,採用常規造林方法,穴狀整地40厘米×40厘米×25厘米,造林密度為2米×2米。造林過程中,保護好苗木根系,防止風吹日晒,栽植時使根系舒展不窩根,同時在相同立地條件下,栽植同齡油松為對照,撫育管理措施相同。
心材淡紅褐色,邊材淡黃褐色,材質較細,紋理直,有樹脂。可供建築、枕木、電桿、船舶、器具、傢具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材。樹榦可割樹脂,提取松香及松節油,樹皮可提栲膠。可作庭園觀賞及綠化樹種。
藥理作用:葉有殺菌功效,葉的精油有抗菌、消食、止喘等作用。小枝和樹皮的樹脂有抗菌作用;種子精油有抗菌、消毒、利尿和刺激呼吸系統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