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含量

蛋白質含量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指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由核酸編碼的α氨基酸之間通過α氨基和α羧基形成的肽鍵連接而成的肽鏈,經翻譯后加工而生成的具有特定立體結構的、有活性的大分子。泛指某一類蛋白質,與前面的限定片語成複合詞時,一律用“蛋白質”,如血漿蛋白質、纖維狀蛋白質、酶蛋白質等,此時“質”字不得省略(習慣詞除外,新命名者從此)。凡指具體“蛋白質”時,“質”字可省略,如血紅蛋白、肌球蛋白等。某物質由多少蛋白質組成,叫蛋白質含量多少。

物質功效


膳食蛋白質符合人的需要時,可維持正常代謝,生成抗體,抵抗感染,有病也易恢復。相反,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會減輕體重,易患貧血,容易感染疾病;創傷、骨折不易癒合;嚴重缺乏時,血漿蛋白降低,可引起浮腫。此外癌症與蛋白質攝入量不足也有一定關係。但是,蛋白質攝入過多也可造成腎臟負擔。食物蛋白質在體內代謝所生成的尿酸、氨、酮體等累積過多,可導致衰老;而氨還對機體有毒性,不僅會陡然增加肝臟負擔,還會增加胃腸負荷,引起肝腎受累以及消化不良等症。所以,蛋白質的攝入量要適當。

物質質量


從食物選擇看,以大豆蛋白質最為理想,其次是蛋類、乳類、魚類及瘦肉類,後者應適量;
除了講究蛋白質的質量外,在食用時還要看該種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如大豆蛋白質含量高,質量好,但其蛋白質消化率只有60%~65%。若將其製成豆腐及各種豆製品,則消化率可提高到92%~96%。如每日喝200毫升豆漿,就可得到8.8克消化率很高的蛋白質。再如,雞肉不僅含蛋白質高,而且較柔軟,脂肪分佈均勻,所以雞肉比畜肉更鮮嫩,味美且易消化。魚肉肌纖維較短,水分較多,脂肪量少,故肉質細嫩,消化率高達95%~98%。因此,雞、魚更適合食用。
此徠外,糧食中蛋白質含量和質量雖然不高,但每日若吃300克,即可得到30克左右的蛋白質,也是供給蛋白質的主要來源。若以米、面、雜糧和豆類等混合食用,有利蛋白質互補,使植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提高到與動物蛋白質相接近的水平。

食品含量


名稱 含量(單位:克/100克)米 8 山藥 2 葉菜類 2 核桃 16 海帶 8 干黃豆 36 麵粉 10 蘿蔔 0.6 紅薯 2 瘦豬肉 16 花生 24 干綠豆 24 玉米 8 南瓜 0.3 馬鈴薯 2 瘦羊肉 17 葵花子 30 干赤豆 21 小米 9 牛肉 20 干豌豆 24 冬瓜 0.4 雞肉 20 鮮毛豆 13 雞蛋 12 黃豆芽 11
名稱含量(單位:克/100克)名稱含量(單位:克/100克)
8山藥2
葉菜類2核桃16
海帶8干黃豆36
麵粉10蘿蔔0.6
紅薯2瘦豬肉16
花生24干綠豆24
玉米8南瓜0.3
馬鈴薯2瘦羊肉17
葵花子30干赤豆21
小米9牛肉20
干豌豆24冬瓜0.4
雞肉20鮮毛豆13
雞蛋12黃豆芽11